話說這一兩年,經濟形勢不算穩定,很多行業可能處于嚴冬的狀態。所以不少的企業,會考慮減少校招和社招的名額,甚至會開始內部裁員。
而同時,每年三四月是用人單位的招聘旺季,而招聘不見得只是針對代招的崗位,在招聘的過程中,不少面試官也會看有哪一些可以作為儲備人才,這樣他們就可以有更多選擇,進行人員的一個大調整。
說句實在一點,就是每年招聘,這是一個招聘的動作,還可能是裁員的暗示,人員的重新選擇。
基于這個話題,在此簡單分享,如果是我裁員,會選擇哪一些人。
首先,評價員工的標準,主要是會看這個員工對公司的價值。而價值主要是看三個方面。
第一個就是技能層面,是這個員工有沒有達到這個崗位要求的技能,從而發揮這個崗位應有的價值。
其次是對于團隊的價值,就是他對團隊,有什么作用跟價值。對團隊部分還可以拆分為,第一個是他是否有潛力,幫助你更好的管理,或者是他來管理團隊。而第二個是他是否有,能夠幫助團隊成員的成長,和積極的變化。
因為有些人可能關注于只是做好自己的事情,而不會過多的關注團隊。
有一點事需要注意的,就是滿足技能需求是第一位,而對團隊有貢獻,這是第二位的要求。
還有一個就是崗位的價值,例如這個崗位本身對公司已經沒有價值或者投入產出比太低,那這個崗位就需要撤銷。就好像公司以前有銷售助理,后來撤銷,由銷售自行完成助理的工作。這樣的情況也不是少見的。
而原來崗位的員工,就再通過技能價值和團隊價值兩個維度判斷去留。
以上是我對員工價值評估的邏輯,同樣的,如果是我要裁員,也會按照這個邏輯進行評估和操作。
裁員選擇的第一類人,崗位技能達不到要求,但對團隊又沒有貢獻的人。實際的例子,就是工作一般般,馬馬虎虎,經常要別人幫忙,但同時又對別人,對公司很多負能量,很多抱怨的家伙。
還別說,公司里挺多這樣子的人,而且他們往往還覺得自己的價值很高,對別人對公司都有很多的不滿,常常提意見,又不給解決方案。
裁員選擇的第二類人,是無法滿足本崗位技能的人,通常表現是,
(1)工作時間很長,但工作質量還是不好;
(2)重要問題頻發,經過溝通卻沒有改變;
(3)給公司或者部門帶來嚴重損失,損失不只針對錢,還有名聲,信譽等。
但要注意的是,有些人可能是不適合某些工作,那可以建議他轉崗。而有些人可能是自身能力或者態度問題,建議還是要先做溝通,了解清楚員工的情況再做判定。
裁員選擇的第三類人,崗位技能同等情況下,會考慮對團隊有負面影響的人。例如
(1)容易在團隊中散播流言的;
(2)負能量滿滿,很多抱怨,經常提及離職或者慫恿別人離職的;
(3)打探別人的隱私
(4)喜歡給別人潑臟水
別想看以上這些行為,可能會對團隊有很嚴重的影響,可足以令積極干活的好員工離開,這樣對團隊的穩定性和長遠發展就起到消極作用。
記住,無時無刻都要關心和重視,你對公司的價值是什么,只要你有足夠高的價值,公司都不會輕易放棄你,同時也不會輕易讓你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