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我的情緒為何總被他人左右》
1.害怕失敗
如果你總是“輸不起”,那你就會陷入“可能失敗”的局面中。萬一最后輸了,你還有多少頭腦可以用來思考如何東山再起呢?
2.完美主義者
他們是“錯不起”,總想要“完美無缺”,會讓他們不是放棄嘗試,就是完不成事情(出了一點錯誤就覺得不完美了,再繼續也沒意義了)
3.無法忍受批評
這是另類的害怕失敗,因為他們無法忍受出錯的可能性。
4.理查德·費曼
他相信,嘗試做他沒有把握的事就是好事。他愿意嘗試,并可能失敗。他從未想過避開他不擅長的事。
5.低耐挫性
事情沒有朝著自己想要的方向發展時,崩潰、絕望、歇斯底里,然后放棄,把責任推給別人、環境。
6.公平對待
事情應該朝個人想要的方向發展的一個表現形式是:我應該一直被公平對待。當遭遇不公平時,會極度憤怒。
7.世界并不總是公平的
了解并接受這一點,你才能擺脫“公平的困境”。
8.不是要你逆來順受
世界并不總是公平的,但是當你遭受不公平對待時,你仍可以匡扶正義、爭取公平,只是無須反應過激,不然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9.“非我之錯”
低耐挫性的真正含義是“失敗非我之錯”,于是他們開始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并不會去找尋自己的原因然后改變。
10.系統的完成重大任務
考上好大學的同學,大多數都有耐挫性,為了考上大學,他們不斷的學習、考試,與人競爭,這期間肯定有失敗,但是他們都沒有被徹底打倒,一次一次努力,最后成功考上好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