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代代流傳一個傳說,故事平淡無奇,主角普通平凡,沒有跌宕的情節,沒有感人的勵志,但這個傳說卻一直流傳著。
這是一只烏鴉的故事,一只烏黑嘛七的鳥,瘦瘦小小,呆頭呆腦,長得和其他烏鴉實在找不出來有哪里不一樣,而且一樣不受人類歡迎。
烏鴉族世世代代的規矩——1歲的時候學飛,2歲的時候學呀呀叫,3歲的時候結婚,4歲的時候哺育小烏鴉,5歲的時候曬太陽,6歲的時候應該死掉,不然以破壞生態平衡罪論處。
只是這一只烏鴉卻出了點小差錯。
它出生時找不著爸爸媽媽了,1歲時沒有誰教它學飛。
2歲時走到一戶人家,聽到小男孩念英語,只學會了一句——“let it be”,卻從不會呀呀叫。
3歲的時候因為不會呀呀叫沒有其他烏鴉跟它結婚,可是無意中揀到了一把吉他。
4歲的時候開烏鴉法庭,被驅逐出森林,于是小烏鴉開始了拿著吉他流浪的生活。
有陽光的白天,它走在大路上,用力地彈著歡快的調子,無拘無束地唱:
“let it be,let it be……”
很多匆匆趕路的動物與它擦身而過。有狡猾的狐貍小弟、兇惡的灰狼大哥、威嚴的老虎先生,它們好奇地回過頭來瞥一眼這一只不會飛卻抱著破吉他的烏鴉,說:
“一個瘋子?!?/p>
“一個醉漢?!?/p>
“一個乞丐?!?/p>
矜持的野兔小姐掩著鼻子、溫順的山羊大嬸一臉驚恐、勤勞的牛媽媽拖著孩子飛快地繞道跑過,連一眼都不愿意看看,心中想著:
“又臭又臟,討厭?!?/p>
“天啊,真可怕?!?/p>
“孩子啊,你可千萬不要像他一樣啊?!?/p>
有星光的晚上,它坐在樹的枝椏上,溫柔地彈著憂傷的旋律,輕輕地唱:
“let it be,let it be……”
躺在溫暖的巢中的鳥兒們側著耳朵聽了一會兒。
睡不著的貓頭鷹更加暴躁了,怨恨著是這聲音吵著它的:
“該死的噪音,擾民啊。”
專業歌唱家黃鶯驕傲不屑地想:
“就這水平還敢出來現?!怎么努力也不會趕得上我的!”
年老的老鷹突然有些鼻酸,可是他馬上蒙上被子:
“現在誰還需要感情??!那是軟弱!”
烏鴉六歲了,還沒有死掉,仍然唱著它的“let
it be”。很多善良的動物都紛紛勸它——
“你為什么要離經叛道、不按照大自然的規律好好過日子呢?”
“吃不飽穿不暖,一直這樣唱多無聊啊,這值得嗎?”
“你應該做些有用的事請,我介紹你當獅子市長的書記員?”
可是,烏鴉說:
“謝謝你們,可是我喜歡彈吉他,挺開心的?!?/p>
動物們搖搖頭,
“唉,不可理喻。”
最后,烏鴉死了。
其他烏鴉死后的墓碑上都會這樣寫著:
“這只烏鴉,按順序把所有事情都做了,順利地死去了?!?/p>
而這只烏鴉和所有烏鴉一樣,全身烏黑,沒有名字。只是它的墓碑上寫的是:
“這只烏鴉,一輩子只做了一件事情——彈著吉他唱“let it be”,也死去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