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文化的社會屬性不言而喻。他是我們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動力。文化因其可塑性,因時而變,因形而為,因勢利導,推陳出新。傳統的經典文化更是別人拿不走,我們用不盡的珍貴寶藏。站在九百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吸吮著五千多年中華民族漫長奮斗積累的文化養分,擁有十三億多中國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具有無比廣闊的時代舞臺,具有無比深厚的歷史底蘊,具有無比強大的前進定力。身為千千萬萬炎黃子孫的一員,我感到無比驕傲與自豪。
最近大火的“外賣小哥”,因打敗北大才子彭敏獲得《中國詩詞大會》冠軍的雷海為。一名普普通通的外賣員,人到中年尚未婚配,住著700元每月的床位,騎著一輛電動車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卑微到塵埃里。生活艱難,但不茍且。他把《唐詩三百首》揣在懷里,沒有人可以搶走。正如王爾德曾說:“吾輩皆身處溝渠之中,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每一個人都有仰望星空的權利,每一個人都可以擁有自己的詩和遠方。因為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的田野。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三百年后,袁枚的一首小詩就這樣唱了出來。和詩以歌,綻放芳華。貴州山區孩子們清澈純粹的音色,搭配鄉村教師的堅持,是那么的和諧。梁俊給孩子們帶去了他心中的桃花源,為孩子們開了眼,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文化,是開啟孩子們心靈的鑰匙。詩歌,是孩子們最好的啟蒙老師。所謂:“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跨界也精彩。董卿引領的《朗讀者》;朱軍親自操刀的《信中國》;加之大火的《經典詠流傳》。不可否認,每一個欄目都深深的吸引著觀眾的眼球。氣質出眾,沉穩大氣的主持;幽默風趣的評委,嚴肅活潑的氛圍。相比較而言,深得人心的還是我們經久不衰的文化。我在觀看的同時,會有很強的代入感。仿佛我就處在主人公的那個時空,和他一起面對時局的動蕩,與他一起經歷難以抉擇的心痛。文化帶給我的不只是表面的詩詞歌賦,人生哲學,更是超越這些的滿滿的獲得感。
習近平新時代的社會主義文藝是人民的文藝。文化創意類社會組織、企業、媒體等都要堅持以人民為導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進行無愧于時代的文藝創造。繁榮文藝創作,堅持思想為先導,藝術精湛為支撐,制作精良的文化大餐。備受好評的行動題材作品,如:《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戰狼2》等,根據事實改變,加以文學創造,弘揚主旋律。啟示我們文藝工作者,進行文藝創作時,多加強現實題材創作,不斷推出超越前者的精品佳作。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弘揚主旋律,提升文藝原創力,推動文化創新。
平昌冬奧會的北京八分鐘,驚艷了世界,也展示了大國風采。AI技術的熟練運用,文化與科技的融合,大大彰顯了中國大踏步的進步成果。“籌辦好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加強中外人文交流,以我為主、兼收并蓄。推動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講好中國故事,展現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進一步提高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所有的文藝工作者、文化創意促進產業,勇做時代弄潮兒,承擔起這光榮偉大而又義不容辭的責任。
不得不說,大數據時代的潮流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席卷而來,每個人都被卷入其中,難以脫身。挑戰與機遇并存,文藝工作者如何在大數據背景下,進行文化和數據的碰撞融合?如何將數據為我所用,而不被反噬?值得深思與探討。
“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天。”讓中華文化展現出永久魅力和時代風采,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一名新時代大學生,我既是中國先進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我又是中華優秀文化的忠實傳承者和弘揚者。無論走到哪里,我都攜帶者中華文化的烙印。這是鐫刻在內心的文化符號,流淌在血脈里文化基因,深深扎根于骨髓的文化自信。畢竟,這是中華上下五千年傳統文化沉淀下來的將隨。
揚文化自信,經典詠流傳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世界杯開賽以來,身邊越來越多買足彩的朋友,我不知道這是說明中國經濟越來越好,大家手里閑錢多了都想娛樂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