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初中時遇到一位語文老師,眼睛里有光的短發(fā)女老師,第一次知道有種作文叫主題作文。一種不用固定標(biāo)題,在一個主題里天馬行空的作文,對于當(dāng)時的我,像打開了一片無限廣闊的天地。我記得寫的第一篇主題作文,是關(guān)于季節(jié),我寫的是秋,不是悲傷的調(diào)調(diào),滿紙歌頌和美好。曹老師在全班讀了這篇,極大程度上助長了我天馬行空的氣焰。
今日時值又一季秋,駕車在兩旁都是金黃樹冠的路上,細碎斑駁的陽光樹影和掉落滿地的黃葉子一路收入眼底,無限美好。一片葉子,從發(fā)出嫩芽到枯黃落地,本無悲喜,是人因季節(jié)更替時光流逝而感生命有限,故而傷春悲秋。其實,葉子落地時,難道不會因急風(fēng)驟雨和暖陽眷顧,回顧此生靜美壯麗,欣然歸去嗎?
不才虛度,我已三十有四,如四季入秋,滿目金黃。但不知這個年紀(jì),該是怎樣的劇情范本。該而立、該靜好,該中年危機還是還是該安知天命?外物的更迭越來越與我無關(guān),一如既往天馬行空。所以我有很多老友,又有很多小友,不拘年紀(jì)不拘男女,各自有趣也各自惶惑。我在不同的故事或事故里,思考和重塑和世界的關(guān)系。
這些年,感知到很多孤獨。我已能和自己的孤獨友好相處。但旁觀別人的孤獨,卻心疼而無力。有的老友,按著普通劇本,按著既定的時間表,建立家庭生兒育女,努力工作、買房、賺錢。這是人生的安逸歸途嗎?我卻看到他們心里家庭無處安放的巨浪,比單身時更孤獨。有的單身,獨立而美好,心存期待,卻始終無法尋找這個既定幸福模式里的合作者。有的殘存著剩余的青春,卻看喪所有形式和關(guān)系,心無波瀾,樂得孑然。還有的人,既坦然獨身,又懼怕一人終老。還有的,不知前路何去,熵值漸高。
年輕的時候,我無法直面自己很多問題,回避和粉飾使我青春歲月里都不知道自己該拒絕什么,該追求什么,想要和不想要什么。我回避因為對原生家庭物質(zhì)條件的自卑而莫名清高,我回避別人對自己的看法的在意,而不能真的隨心做自己,我困于對形式完整的執(zhí)念而不能給心一個安然的歸宿。這一切,還好,我今日可以面對和釋懷。那么,對于一片葉子,對于一個人,什么是坦然的歸途?
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小偷家族》,在我看來,一部分探討的是社會家庭構(gòu)成形式的可能性。也許是受此啟發(fā),也許是萌芽于最初對于我們這一輩獨生子女養(yǎng)老問題的焦慮,我與幾位老友小友,提及構(gòu)思中的一個腦洞。想構(gòu)建一個老有所養(yǎng)所樂但有別于傳統(tǒng)養(yǎng)老院的“老廢物樂園”。以婚姻和家庭為單位的群居模式,需考慮的物化條件太多,以至于進入其中矛盾叢生,最終很多分道揚鑣或者形同虛設(shè),但大家都按部就班去做的事情,如果你認(rèn)為必要,那就是權(quán)且人間打卡一波,也許有幸運獲得終極和諧。如果不,我們不妨想想新出路。
其實,需要多么強大、清晰和堅定,才能在這世上做到不盲從、不跟風(fēng)、不困惑、不絕望,能做到這些的人,又是多么有趣和值得被溫柔以待??墒鞘篱g本庸碌,如果你安得,就迎合它自得。如果始終無法,又何必為了迎合世俗而變得自己覺得自己不可愛?有趣的靈魂終會相遇,只不過,親愛的你,不一定,以愛情為名,以婚姻為名,以家庭為名,以任何社會身份為名。而在看透和釋然基本需求層次中的淺層欲望后,追求靈魂的皈依時,除了孤獨和佛門,我們建起一個新的可能。有趣的你我,在這里自由的天馬行空,拋卻社會壓力拋卻各種身份,純粹的結(jié)伴同行至此生歸途,如一片秋天的黃葉子,怡然自得落地成泥,不惶惑、不恐懼、無悲無喜。
如果在有生之年,家里無礦無船又不以賺錢為生活目的我,能賺到“老廢物樂園”的啟動資金,就去做吧。雖然客觀存在,但不必在意它對于社會的意義,不必在意它對時代的意義,實現(xiàn)與否,都希望“老廢物樂園”成為一些人,一些孤獨又美好的靈魂,安放靈魂之處。存在現(xiàn)實中,或存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