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你從小就是一個心思細膩又敏感的孩子。
也許你一直大大咧咧沒心沒肺直到即將踏入社會才多出了那么一點焦慮和恐慌。
也許你來自普通的十八線小城市,雖沒有頭懸梁錐刺股卻也努力過拼搏過,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畢業后卻發現等著你的只有兩千塊的房租和三千五的工作。
你看著知乎上遍地的985、211甚至美本藤校,看著一畢業就年薪十萬的人生贏家依舊在苦惱為什么買不起學區房,你忽然覺得,不知道人生的希望在何處了。
一線城市的房價讓你不敢肖想,而你又不甘心回家鄉過那一眼就看得到頭的生活,不想三十年后成為在菜市場討價還價的大爺大媽。但如何在大城市立足,你依然很迷茫。
你也眼紅互聯網公司的行業紅利。想著做不了程序員可以從產品經理或者運營干起。你朝大大小小的公司都投了簡歷,卻石沉大海沒有一點消息。
眼看著就要畢業了,工作卻還沒有著落,你開始焦慮,開始覺得自己一無是處,開始后悔大學四年沒有好好學習提升績點,也沒有找幾份看得過去的實習充實簡歷。你開始慌亂了,開始病急亂投醫。你看著周圍同學們一個個有了自己的去處,可自己的煩惱卻不知道該和誰傾訴。
你有時候也問自己,少年啊,你不過才二十出頭,為什么沒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氣魄?為什么如此焦慮?
多年前,張愛玲便說,“出名要趁早”。現在的社會似乎更是變本加厲。雞湯味兒的成功學和唯努力論讓你覺得似乎只要努力一切就唾手可得,你的一切煩惱都源于你不夠努力。
而另一撥人卻感嘆著階級固化越來越嚴重,上升的大門早已漸漸關閉,大學不過是一個障眼法,畢業后還不是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你看著身邊的二代三代們不是順利出國就是家里早早安排好了工作,你不禁暗自點頭,覺得這個說法也很有道理。
可你既不是二代三代,也不是每天用kindle讀書、按時去健身房鍛煉的自律者,你不過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偶爾打打雞血買幾本書,看了沒幾頁就放在書架上獨留它落滿塵土。用流行的話說,就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的典型患者。
偶爾刷刷微博知乎的熱門,羨慕著大V們的生活,然后心底涌起一絲焦慮,卻不知為何。仿佛這個世界浮躁了,你便跟著一起浮躁。你似乎從來沒想過也從來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只覺得大家推崇的羨慕的就一定是好的。
知乎上有一個高票答案說得很好,“人的生活就像投資品價值一樣,是存在均值回歸的。那個均值,就是你內心最深處的沖動,是你真正的欲望,是你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你若是天生喜歡鮮衣怒馬、嬉笑怒罵的快活人生,即便暫時被禁錮在每天固定化的日程表里,也終有一天會掙脫出來,追求屬于你的瀟灑人生。你若是性子安靜沉穩,喜歡朝九晚五,想要每天回家吃熱騰騰的飯菜,和家人共享歲月靜好的時光,那即便你進了壓力大且頻繁出差的行業有了不菲的報酬,總有一天你也會離開那里,回歸平靜的家庭生活。
所以人生中最難的,卻是最應該做的,便是“認識你自己”,只有知道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想要什么,才能知道未來的路應該朝哪個方向走。
而“認識你自己”這件事,說難也難,說簡單也簡單。
難的是,它不是一件可以一蹴而就的事,你需要在漫長的人生中,不斷地回顧、總結自己的經歷,不斷地去修改對自己的認知。
簡單的是,它并非無跡可尋,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到你,@奶牛Denny在其長文《給明年依舊年輕的我們:欲望、外界、標簽、天才、時間、人生目標、現實、后悔、和經歷》中就提出了一個十分可行的方法,非常簡單,卻直指內心:
1. 找出一小時完全空閑的時間,關掉手機、電腦,關上房門,保證一個小時沒有任何打擾。
2. 準備幾張大白紙和一支筆。
3. 在第一張大白紙最上方中央,寫下一句話:“你這輩子活著是為了什么?”
4. 接下來你要做的,就是回答這個問題。把你腦海中閃過的第一個想法馬上寫在第一行,任何想法都可以,而且可以只是幾個字。比如說“賺很多錢?!?/p>
5. 不斷地重復第四步。直到你哭出來為止。
這個方法非常簡單,卻非常有效。從來沒有思考過這類問題的人可能需要花一段時間去剔除那些浮于表面的想法,而當真正的答案來臨時,你會意識到,它是源于你內心的真實的答案。
得到答案所花的時長因人而異,有些人用二十分鐘就可以找到答案,也有些人花了幾個月的時間還依然在尋覓。也許你寫了很久依然沒有頭緒,但請保持耐心,不要放棄。當你感到疲憊時,可以休息一下,深呼吸,放松自己,整理自己的思緒。
無論如何,這是一個非常值得你去花一個小時去嘗試的事,這甚至是你人生中最為重要的事之一。它能為你點亮一座燈塔,即便周圍依舊迷霧茫茫,你依然可以靠它找到前進的方向。
但是前面也提到過,認識自己絕不是一件可以一勞永逸的事,人在不斷的變化,環境也在變。而你所能做的,就是在努力前行的同時,不要忘了你真正的愿望,不要走了太久卻忘記為什么而出發。只有這樣,你才能在浮躁的世界里依舊保持沉穩和清醒,不被周圍喧囂的聲音所干擾,在自己的軌道里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