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研究的若干維度(二):產品研究

時至今日,誰還小看APP,無疑要落后于時代了。當年,李彥宏面對移動互聯網浪潮說了五個字:舊瓶裝新酒。后來,百度用了幾年去追趕,直到現在仍舊落后。同樣,今天還認為APP是“少數人的游戲”或者“然而并沒有什么卵用”的人,也同樣如此(當然,因為沒有百度出名,所以也看不出來落后的差距)。

手機可能換代、電視可能被顛覆,但APP會成為每個人的工具;最早我們用紙筆,后來換成電腦,未來(甚至現在)我們都在APP上進行。

既然APP會成為每個人與世界溝通的工具,那么針對每個人的個性化就成為必然。我們知道一個行業在開始的時候一定是粗糙的、通用的,而到了后期則會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開始,人們有汽車就可以,所以福特的T型車橫掃全球;后來人們需要個性化的定制服務,于是全球的車廠花樣翻新。同樣,APP現在是通用的、追求平臺化的,未來針對每個用戶的稱手APP就勢在必行。

曾經有人問我,你的App研究框架是什么?有什么方法論嗎?

我的研究維度很多元,這樣才能從不同的角度評估一個產品是否簡單而豐富。總結來說,第一個維度是看人,第二個維度是看產品,第三看價值觀,第四看創新,最后還要看產品執行力。

關于"看人",已經在《透過App,我發現當下的創始人最缺這三種能力》里闡述過,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點擊閱讀。

如果一定要做一點補充的話,就是態度決定一切。喬布斯說,藝術家會把柜子的背面也做到極致,這就是態度。態度是有溫度、可感知的,從你的作品就能看出來。比如,小米的配置和代工商都和蘋果一樣(配置還略高),但你是否能感受到內在的誠意和藝術感呢?這就是骨子里的東西,最后會滲透出來,成為精神上可以感知的態度。

今天來寫第二篇,產品研究。

其實,APP研究只有若干邏輯的梳理與自洽,不會有具體的方法。而且每個方法都最終服務于每個人的感受。這也是為什么很多深受投資人追捧,創業團隊超級強、概念也超級贊的明星項目,卻會死掉的原因。——任何理論都是成功之后的總結,它不能概括未發生的事物。

因此,我沒有具體的參數和比較,也不會用那些單一維度的無目的指標(比如跑分,毫無意義。這就好比有人說喜歡高個兒,你就把全球最高的人找來一樣)。指尖兒的產品維度,提供的是用戶維度的產品體驗,以及邏輯上的觀察和梳理。

具體而言,在這個維度上,我有四個感受:

1、以終為始。

“以終為始”是趙大大對蘋果產品的觀察,我認為也適用于任何創業產品。

所謂“以終為始”,就是把未來產品的形態,作為我們創新的起點。

站在這個角度,一個宣稱要改變世界的APP,有沒有提供未來的愿景?有沒有站在這個基礎上去創新?我看過很多創業者坦承自己不知道未來咋樣(確實細節很難預測),所以別人做了一個美甲O2O,他就做了個染發O2O,又有人做了個按摩O2O。但問題在于——如果你不知道你的愿景,你怎么能讓產品沿著正確的路徑前行呢?

我聽一個朋友講,他開車看到前面幾輛車都違章轉彎,他也跟著轉。當然,最后排隊在路邊交罰款(當時還有交警叔叔)。

當你看到未來,你才不會被現在所左右。只有看到未來,現在的不足或者缺點才可以忍受。

2、尊重常識。

科技改變了很多,但基本的經濟常識和科學常識必須被尊重。脫離地心引力不是不可能,而要符合條件;創造條件不是不可能,但必須基于假設提供解決方案,而非基于假設再提供一層假設。凡此,必定為偽。

前面好懂,說說后面的。你說假如你的APP做得足夠好,就能吸引所有的商戶和用戶都到這里來;如果他們都到這里來,那么你的平臺就能賺錢。

這里第一層邏輯就是一個假設,基于這個假設再做假設,這個基本可以判斷不可能了。就好比,假如我中了500萬,我就去做風險投資;假如我有了這筆錢發現了下一代BAT,我就是億萬富翁。很荒謬是不是?但是很多創業者就是這樣表述的。而且他們還拿到了錢。

好,回頭說說,什么叫常識?

①生意一定要賺錢。拿VC的錢不是賺錢。

做生意一定要賺錢的,可以現在不賺錢,但現在的努力一定是為了將來能賺錢做護城河的。比如京東早年間不賺錢,建倉儲物流快遞(很多投資人反對)。但劉強東知道,這個到了一定規模就會賺錢,而且沒有對手可以輕易超越。

那些現在賠本賺吆喝的O2O,基本做得越多虧得越多而且越不可持續,根本沒有辦法達到臨界值,這些企業怎么活下去呢?

②用戶不等于能變現的用戶(文藝點說:有價值的用戶)。

有P2P網站幾萬個注冊用戶,就估值幾億元。我們可以夸贊他們的融資手段,但從常識上來看,注冊用戶,或者說為了蠅頭小利而來的用戶沒有什么價值。

1+1=2的常識,當然沒有風口的豬那么精彩,但風口的豬會摔下來,而1+1還是等于2。我喜歡看得懂的尊重常識的創業者。

3、未來,對,是不夠的,要有趣。

這一個觀點,我在此前的文章里已經說過了,《那些相見恨晚的App:真正的美好,是讓對的事情變得有趣》

未來,大多數創業者都會做正確的事,但做美好的事,做有趣的事,才決定成敗。老師可能講出正確的道理,但大師才能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果你不想成為大師,就不要在APP領域創業。

是否有趣到能吸引我,是否讓我愿意把時間沉浸其中,是我衡量一個APP的主要依據之一。

4、是否擁抱指尖兒一代。

不是因為我是指尖兒,所以我們關注移動互聯網的原住民。而是我認為,只有面向teenagers的APP,他的發展才可能暢通無阻。啊,同樣說過了,《為什么我們必須關注95后市場?》

如果你不關注teenagers,那么就必須能賺到大把的現錢,俗稱商業模式清晰,用戶肯買單。但這些就必須你有足夠的本事去吸引用戶。

我認為,不針對teenagers的創業,最好的領域是B2B。其余的領域就必須要“剛需”才能吸引到成年用戶的注意。因為成年人基本上只是潮流的追隨者,如果不夠“剛需”,他們才不愿意冒險,他們更愿意追隨周圍的輿論。

在指尖兒一代,如果你不夠酷,你就死定了。其實,現在很多teenagers都覺得蘋果還很酷,但是Google、Facebook和Twitter已經不夠酷了。

那么,你的產品夠cool嗎?

App產品研究系列文章,轉載請注明作者和來源鏈接,不然我放肉哥咬你。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我所經歷的大數據平臺發展史(三):互聯網時代 ? 上篇http://www.infoq.com/cn/arti...
    葡萄喃喃囈語閱讀 51,285評論 10 200
  • Android 自定義View的各種姿勢1 Activity的顯示之ViewRootImpl詳解 Activity...
    passiontim閱讀 172,813評論 25 708
  • 我愛風, 喜歡風吹的感覺, 喜歡風吹的聲音, 喜歡風有的顏色, 很透,就像我想追求的性格一樣! 很干脆,無污染! ...
    愿為你屠世閱讀 202評論 2 2
  • 藍色的鳶尾 世間。情分。相持。白茶。清歡。無別事。大端。兩忘。捕風捉影。月棠記。《素年錦時》里的慶山依舊用她清淡的...
    樊婳婳閱讀 307評論 0 1
  • 一段戀情結束了,你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是你的某些行為導致他的離去。你久久的陷入懊悔自責之中,你...
    Jane漂漂閱讀 773評論 27 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