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轉(zhuǎn)眼已入職一年,在這一年里,我腦海里只有一個念頭:好好做好工作,提高工作能力,隨著能力的提高和時間的增長,工資可以成正比增加。
雖然是一名拿死工資的公務(wù)人員,但是心里第一想到的就是工資可以增長呀,理解萬歲,理解萬歲,嘿嘿!
在這一年里,我嚴格遵守工作時間,不遲到不早退;遵從上司安排,認真的做好自己手上的事;加班不喊苦,受委屈不生張,默默地處理好各種事宜。
但是我從未停下來思考一個問題:工作的意義在哪里?
捫心自問,我一直覺得這是馬云、俞敏洪、馬化騰們該去思考的問題,和我這個平凡的普通人沒有什么關(guān)系。
在我六歲的時候,媽媽把我送到了幼兒園,然后我和其他小朋友一起讀書,一直讀完大學(xué)。那個時候別人若是問我上學(xué)的意義在哪里,除了回答“我該上學(xué)”之外,腦海里還會盤亙一句話:為了考上一個好大學(xué)。
至少,目的清晰,意義明確。
當我開始工作,若是有人問我:你工作的意義在哪里?我想我會回答:因為我該工作了。
這是一個很水、很low、很幼稚的回答。
可是除此之外,我沒有其他答案。
2
和認識近10年的一位好朋友通電話,他剛剛大學(xué)畢業(yè),成了一位燒腦又常加班的“程序猿”。
我們信口胡聊,什么都問一問對方,到最后他突然問了我一句:“你說,工作的意義在哪里?”隔著手機屏幕,我可以想象他百無聊賴的模樣和滿臉的沮喪。
這并非是他這個大學(xué)剛畢業(yè)的年輕人才有的疑問,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困惑。
我的腦海里一片空白,想說出點什么富有哲學(xué)性而又接地氣的話語來講與他聽。可是話到嘴邊又停住了,腦子里想到的是另一個小姑娘的留言。
在微信后臺,這個小姑娘留了長長的一段話,大意是說:即將大專畢業(yè),一直喜歡新聞學(xué),打算自考新聞學(xué)本科。可是家人托關(guān)系找了一份很無感的工作,逼迫著她去上班。
她看不清未來在哪里,更加不知道工作的意義在哪里。
說到底,我這位朋友和這個小姑娘的癥結(jié)如出一轍。
所以工作的意義到底在哪里呢?
不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工作起來就會沒有任何動力;不把這個謎團看得一清二楚,就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走。
3
在談?wù)撨@個問題之前,我們可以去思考一個問題:對你而言,工作和生活,哪個更重要?
我自己的答案是生活更重要。
關(guān)于這個問題我和幾位同事也進行過探討,大家也覺得陪伴家人和好好生活是重于工作的,所以暫且假定對于大部分人而言,生活是重要于工作的。
那么在這個前提下,我們再來思考一個問題:如何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好?
我想除卻那些特殊富裕群體,大部分人都需要一個堅實的經(jīng)濟基礎(chǔ),說的通俗一點就是:有薪水可拿。
有一段時間我的資金很緊缺,會在充10元還是30元的話費之間糾結(jié),那個時候心里唯一的念想就是月底工資快點發(fā)!
想一想,因為工作,我們可以在每個月都得到一筆薪酬;因為有了這份薪酬,我們可以去買喜歡的衣服和事物,可以帶爸爸媽媽出去旅游,可以為孩子買他喜歡的玩具,報有興趣的補習(xí)班。。。。。。
每次一想到這里,我就覺得工作是有意義的,而且這個意義巨大。
于我們普通人而言,這是安身立命的基礎(chǔ)。
什么是安身立命?先讓軀體有一個可以安頓下來的地方,再去“立命”,做想做之事,做能做之事。
我在電話里對我的那位朋友說:“如果沒有這份工作,你的住處就是天橋洞底下。”
4
工作于社會而言一直都是有意義的,只是因為現(xiàn)代社會的分工太過細化,導(dǎo)致這種意義我們無法直接看到,它需要經(jīng)過一定的走向和周期才可以體現(xiàn)出來。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我們的每一份工作都有存在于世的意義,只是大小有所不同而已。
要想平衡工作和生活是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工作在我們的生活中占據(jù)很大的比重。所以,好好工作,本身就是好好生活的一種體現(xiàn),也是尊重生活的最佳呈現(xiàn)。
這份意義不比現(xiàn)在流行的曬早餐、曬健身照的意義低哪怕一絲一毫。
作為職場人,做好本職工作,就像一位熱愛生活的媽媽做出的美味早餐一樣,就像一位利用工作之余的時間去健身的健身達人鍛煉出來的肌肉一樣,值得贊嘆,值得尊重。
如果你可以跳脫自己的職業(yè),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你會發(fā)現(xiàn):你所從事的工作是很值得驕傲的!
有一個事實不得不承認:對于大部分人而言,隨著時間的漸漸流逝,每天和其他人做著差不多的事,拿著差不多的薪水,最初的激情和和理想漸漸褪去,只剩下差不多的日子和差不多的人生。
而有的人在職場上卻做的風(fēng)生水起,越來越好,人生之路越來越寬廣。這樣的人,在生活中也一定過的不差。
因為我始終相信:尊重工作,就是尊重生活。
5
如果你愿意將每一天的工作好好處理,那么你這一天就是充實的,下班之后也會覺得今天,你沒有虛度。
如果你這一天只是在蒙騙客戶、糊弄上司,那么下班后,不管你如何通過其他事情來彌補自己的空虛感,都會覺得索然無味,因為整整一天的時間被你荒廢。
那些所謂的斜杠青年,無不是在原本這份工作做的比較好的基礎(chǔ)上,再去涉足其他行業(yè)。因為他們的本職工作足夠出色,單獨拎出來絕對可以獨當一面。
如果做的好,且平衡得了兩者關(guān)系和時間,兩者并駕齊驅(qū)又何樂而不為呢?如果斜杠職業(yè)發(fā)展的好,大可以果斷的辭去職業(yè),然后全身心的投入到副業(yè)中,轉(zhuǎn)副業(yè)為主業(yè),喜大普奔。
但是這一切都是在:本職工作已經(jīng)做的很好的基礎(chǔ)上,或者有能力讓本職工作讓位于之前的副業(yè)。
胡適先生曾經(jīng)說過:即使讓我擦6個小時的桌子,我也不覺得累,只要我知道下班后我可以做兩個小時的實驗。
這句話意指:做自己感興趣之事的樂趣和意義遠大于我們蹉跎的時光。
可是,捫心自問:下班后的你,會用心、認真而又饒有興致的做兩小時讓你覺得特別充實的事情嗎?
大部分人是不能的。
根據(jù)“破窗理論”,白天的空虛感會讓黑夜中的你繼續(xù)沉淪。
6
對于現(xiàn)在流行的“斜杠青年”,我絲毫不反對。不過,私以為:除非你對你的這個“斜杠”非常的熱愛,而又可以做到持之以恒的堅持和學(xué)習(xí),那么恭喜你,你的斜杠可以轉(zhuǎn)正,擁有讓主業(yè)讓位于副業(yè)的資本。
然而大多數(shù)的情況下是:本職工作做不好的人,在副業(yè)上想有長足發(fā)展也很困難。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一個工作人員經(jīng)過打拼,掌握了職場的核心技能,進入職場管理層,那么他一定擁有更大更強的深鉆本職工作的欲望和動力。這種情況下,他去從事副業(yè)的可能性反而比較小。
反倒是那些人到中年、高不成低不就的人才會想著發(fā)展一些蠅頭小利的副業(yè)。
作為一名年輕人,難道,你想用工作前十年最寶貴的時間來發(fā)展那些所謂的“副業(yè)”嗎?如若真是如此,那才是得不償失。
簡書簽約作者齊帆齊在簽約成功后,一夜之間漲粉2000,這是因為她之前一年的持續(xù)性積累,而非一蹴而就。
放在工作上更是如此:你應(yīng)該做到工作第十年的收入是前九年工資收入的10倍。
這樣,才是在職場上發(fā)展的正確思路和做法。
那些把自己的工作做的風(fēng)生水起的人,驕傲,自豪,雖面臨巨大壓力,但盎然挺胸,直面困難。
我有一位從事保險行業(yè)的姐姐,她在入職的第一個月拿到的工資是32元。那個時候是09年,她的公司還沒有實行底薪+提成的制度,所以她拿到的只是自己的提成。第二月依舊如此。
可是她不愿意屈服,真的是秉承著“冬天拿涼水直接從頭澆下來的”精神,拼命的工作,踏實刻苦的鉆研專業(yè)知識,死磕客戶。
現(xiàn)在她不僅年薪過百萬,更重要的是:她很自豪自己是一名專業(yè)的保險工作人員。
她為自己的專業(yè)而自豪,更為自己的努力而驕傲。
每次說起自己的工作就兩眼放光,說真的,這樣的光很少見了。
有一位專科畢業(yè)的朋友,從事幼教,雖然不是有利可圖的職業(yè),但是她樂在其中,看到祖國的花朵在她的陪伴下健康成長,她很欣慰,也很知足。
他們的態(tài)度讓人敬佩,更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
工作的意義,首先就是暖溫飽,繼而讓你有能力去深入思考:工作的意義到底在哪里?
而非荒度工作時間,讓你在被動地驅(qū)使和頹廢地虛度中黯然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