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挑著擔,我牽著馬,迎來日出送走晚霞,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罷艱險又出發。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場場酸甜苦辣,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每當那熟悉的旋律響起,那鮮活的畫面撲面而來。是啊,一個無依無靠的石猴竟然靠自我奮斗,生生不息地在秩序森嚴的天上擠出了一席之地,名揚天上人間,最后封為斗戰勝佛,真可謂功德圓滿。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是一個經典的勵志故事,一個草根逆襲之路,值得每一個奮斗者頂禮膜拜。
一、 高光時刻:草根逆襲之路
石猴與常人最大的不同是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無姐無妹,連一個在血緣上稍微親近一點的人都沒有。
這是他的境況微苦之處,因為他沒有什么依靠,不能拼爹依賴蔭蔽;也是他的自由之處,因為沒有盤根錯節的關系,也就少了許多牽絆和束縛。有時候,人的牽絆多了,反倒少了奮斗的激情和動力;沒有什么牽絆,反倒可以放開手腳,甩開膀子,大膽去干。石猴的第一個挑戰是發現水簾洞,在眾多猴子中,這個時候石猴只是一個普通的猴子,談不上什么特別出眾之處,如果不能出類拔萃,那就會淹沒在人群眾泯然入眾,成為路人甲和路人乙。于是在挑戰面前,誰能跳進瀑布之中又全身而出者就認它做大王。
危機,庸人只看見危險,勇者看見的是機遇。
在機遇面前,石猴抓住了,跳進去,竟是一個被瀑布遮住的鐵橋,猴子的運氣實在不錯,他給大家找了這么一個好的安身之處,于是他便順理成章的做了美猴王。
這是他的第一次逆襲和蛻變,褪去了他身上的胎記,成了一幫猴子的領袖。
但這也是他人生的一道坎:如果小富即安,就在這樣的猴群中安逸享樂,一輩子飽食終日,優哉游哉,他的一生也許就是一個大一點的路人甲。能被猴子記住,但不能被人記住,更不能被神記住。
危機也是轉機。
有一天,一個猴子死了,眾猴哭泣。兔死狐悲,何況靈異的猴子,這個死仿佛一道閃電,驚醒了石猴,讓他開始審視自己的人生,這個猴子的命運,就是自己的未來歸宿。人在死亡面前有三種表現:上等人從自然草木榮枯中悟透死亡的意義;中等人從身邊人的離去中悟透死亡的意義;下等人當死亡降臨在自己身上時才恍然大悟,悔之晚矣。從這一點上看,石猴實在是一個具有慧根的上等人,他的洞悉力是非凡的,那一刻他已經成功的參悟了生死這堂課,而且他是一個全優生。
窮則思變,于是他要超越這生死。他決定倆開安樂窩,到外邊的世界去闖一闖。
物離鄉貴,人離鄉賤,可他愿意為了理想去拼一把。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
他跋山涉水,遠涉重洋,遍訪名師,虛心求教,輾轉不已,歷盡波折,最后才找到菩提老祖。
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他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菩提老祖就是悟空人生的一扇窗,他在哪里看見了高遠的天空!
當然有本事的人總是有脾氣的,想學本事必須得忍受壞脾氣,石猴也不例外。悟空先打雜了六七年,然后菩提再問他想學什么藝。
一天菩提登臺講課,孫悟空聽道妙處手舞足蹈。菩提問孫悟空想要學什么道。孫悟空說只是有些道氣就學。祖師道:“我教你個‘術’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術門之道怎么說?”祖師道:“術字門中,乃是些請仙扶鸞,問卜揲蓍,能知趨吉避兇之理。”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不能!不能!”悟空道:“不學!不學!”
祖師又道:“教你‘流’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又問:“流字門中,是甚義理?”祖師道:“流字門中,乃是儒家、釋家、道家、陰陽家、墨家、醫家,或看經,或念佛,并朝真降圣之類。”悟空道:“似這般可得長生么?”祖師道:“若要長生,也似‘壁里安柱’。”悟空道:“師父,我是個老實人,不曉得打市語。怎么謂之‘壁里安柱’?”祖師道:“人家蓋房,欲圖堅固,將墻壁之間,立一頂柱,有日大廈將頹,他必朽矣。”悟空道:“據此說,也不長久。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靜’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靜字門中,是甚正果?”祖師道:“此是休糧守谷,清靜無為,參禪打坐,戒語持齋,或睡功,或立功,并入定坐關之類。”悟空道:“這般也能長生么?”祖師道:“也似‘窯頭土坯’。”悟空笑道:“師父果有些滴。一行說我不會打市語。怎么謂之‘窯頭土坯’?”祖師道:“就如那窯頭上,造成磚瓦之坯,雖已成形,尚未經水火煅煉,一朝大雨滂沱,他必濫矣。”悟空道:“也不長遠。不學!不學!”
祖師道:“教你‘動’字門中之道,如何?”悟空道:“動門之道,卻又怎樣?”祖師道:“此是有為有作,采陰補陽,攀弓踏弩,摩臍過氣,用方炮制,燒茅打鼎,進紅鉛,煉秋石,并服婦乳之類。”悟空道:“似這等也得長生么?”祖師道:“此欲長生,亦如‘水中撈月’。”悟空道:“師父又來了!怎么叫做‘水中撈月’?”祖師道:“月在長空,水中有影,雖然看見,只是無撈摸處,到底只成空耳。”悟空道:“也不學!不學!”
菩提啰啰嗦嗦和悟空說了很長一段話,不停的讓悟空猜謎語,悟空只問一句,能否長生不老,悟空求道的動機很明確,就是想找尋長生之道。菩提要教的這些都不能長生,孫悟空堅決不學。菩提“走上前,將悟空頭上打了三下,倒背著手,走入里面,將中門關了,撇下大眾而去。”
要是一般人,早就傻眼了,是不是我說錯了什么惹師傅生氣了?或者觸及內心的一道幽微的創傷,唉,何苦受這種氣呢,不學也罷,也就錯失了一次超越自我的機遇。悟空極具慧心,眉眼靈動,忽然明白了菩提半夜傳道的謎語,半夜從后門去找菩提。菩提知道孫悟空看破自己的謎題題很高興。那一段啰啰嗦嗦的對白是考驗是試探,是決心教他之前的一次暗中過招,果然悟空抓住了。他學會了七十二變和筋斗云。一次悟空變作松樹,惹怒了菩提老祖,把他趕下了山。臨走對他的人生遭遇做了精準的預言:“你這去,定生不良。憑你怎么惹禍行兇,卻不許說是我的徒弟。你說出半個字來,我就知之,把你這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
悟空學藝歸來,先到東海龍宮搶走了定海神針,然后讓四個龍王湊齊了一幅披風,到幽冥界中的生死簿上劃去了自己的名字,從而超越了生死,這一切都被告上了天庭,可以說在天界里悟空早已觸犯了天條。
但玉帝采用太白金星的懷柔政策,封悟空為專職飼養天馬的小官,孫悟空當時誤以為弼馬溫官職很高,發現受到天庭蒙騙,大怒,返回花果山,為自己取名齊天大圣,以示與天庭齊平,此時的悟空有點出離憤怒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竟然用一個卑微低賤的小官糊弄我。天庭也不能忍,不允許這樣的石猴公然與自己叫板,自己顏面何在?于是天庭和悟空撕破了臉。玉帝派天兵天將捉拿孫悟空,卻沒有成功,便讓孫悟空管理蟠桃園。孫悟空偷吃蟠桃,毀了王母的蟠桃宴,又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后逃離天宮。玉帝再派李天王率天制兵捉拿。觀音菩薩舉薦二郎真君助戰;太上老君在旁使暗器幫助,最后悟空被擒。悟空被刀砍斧剁,火燒雷擊,置丹爐鍛煉四十百九日,依然無事,還在天宮大打出手。
這就是一戰揚名立萬的大鬧天宮一時間:四海翻騰云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
它是悟空的高光時刻,光芒萬丈照亮昨日的隱忍和暗夜,更是他徹底無畏的反抗精神的鮮活再現。
二、至暗時刻:理想很豐滿現實骨感
月盈則虧,水滿則溢,盛極而衰。
最后時刻,真正的大老板出手,一戰而定乾坤,它告訴我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從此之后一家獨大的道教不得不容忍佛法與自己分庭抗禮的局面,伴隨著師徒四人的取經之旅是佛法的一路發揚光大開花結果。大鬧天宮的終局之戰,是如來的高光的時刻,卻是悟空的至暗時刻。
玉帝請來如來佛祖,縱然你一個筋斗十萬八千里,但你依然難逃我的手心,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貼上封條的那一刻他一定萬念俱灰。
不知被壓在五行山下的悟空做何感想?天地悠悠,萬籟俱寂,樹影婆娑。在每一個燈火闌珊的夜里,沒有人比他更深刻的理解菩提祖師的臨別贈言,毫無二致,契合若神!是告誡,更是預言。
心中一腔熱血,嘴中一口污血。不活在當下,就沒有詩意和遠方。理想很豐滿,可現實很骨感。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問題。對悟空來說,抗爭還是屈服,這是一個問題。他只能選擇拜在如來腳下,不拜如來,就沒有未來!
五百年的漫長等待,是他修心的進一步深化,是他仰觀俯察洞悉命運密碼的更好契機。
這是他第一次受挫,也是他最大一次受挫,出來之后他就乖多了,拜了一個肉眼凡胎的人為師傅。這一次受挫對他最大的損失是丟掉了無牽無掛剛猛無比的反抗精神,他變得也有些世故了成熟了。
三、 功德圓滿:世事一場春夢
直到最后他被套上了緊箍咒,一路降妖除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也不過是神仙的預設的套路。
西游的八十一個劫難,不過是眾仙聯袂出演的一場綜藝秀,為的就是告訴東土人:取經不易,且行且珍惜。猴子遇見的每一個妖怪,都是他的不可逃脫的劫。吃盡苦頭,一肚子怨氣,關鍵時刻才明白老板是誰?有大boss坐鎮,還得放小妖們一條生路。后來他學聰明了,每到一地,一遇妖怪,先找土地,問清來由,再找到他的老板,一物降一物,何必讓我再辛苦?
他打死了一些妖怪,但凡猴有編制有背景的死不了,死的大多是臨時工。
熬得住出眾,熬不住出局。
江湖就是這樣,仙界凡間皆如此。
四、千與千尋:人生幾度秋涼
年少不懂悟空苦,如今讀懂淚潸然。
西游記是老少皆宜的書,少年讀懂的是歡樂,青年讀懂的是勇敢,中年讀懂的是無奈,老年讀懂的是心酸。
在四大名著中,孩子最愛的是你《西游記》。百看不厭,已經可以背下來情節,可依然興味不減。小小少年,沒有煩惱,那時的悟空古靈精怪,插科打諢,幽默風趣,仿佛一道光,照亮孩子成長的夜空:看見團圓,看見美滿,看見回歸,永遠有辦法,永遠有希望。
青年時,快意恩仇,意氣用事,敢打敢拼,講義氣,論輸贏,事事求個公平公正,總想成為焦點中心,聚焦在閃光燈下,喜出風頭,有點二,那么固執,那么熱情。
中年時,青春已去,干勁遺失,經歷時光的淘洗,漸漸變得世故起來。忽然發現:那些做過的夢,那些受過的傷,那些執著的情,已漸漸消失。生活哪有那么多詩意和遠方,生活本就帶著煙火氣,柴米油鹽醬醋茶,雞毛蒜皮,零零碎碎,叮叮當當,鍋碗瓢盆交響曲。能力學歷經歷,拼的還是關系,歷經坎坷,不過是人為設置,踏平大道不過是回歸本源。
即使你豪情萬丈,即使你光芒四射,即使你氣沖霄漢,到最后發現你不過打死了幾個沒有背景的小妖,那些真正的怪,早已回歸正位,那些大老板依然故我。縱然你到神圣的至尊寶地,也要拿出人事來,沒有,不好意思,假經取走不謝。
你受得苦不叫苦,那只是你進入階層的納得投名狀,這叫進步的代價;你受的累那不叫累,那是你草根逆襲的貢品,天庭雖大,但秩序森嚴,沒有你的一席之地。
所以你出走半生,歸來早已不是少年,你失掉的自由和青春,獲得的是無奈和鎖鏈。
故事仿佛從終點回到了起點:縱然你是一個無父無母無兄無弟無牽無絆的石猴,可你依然得回到既定的格局中成為一個棋子,你不過是為別人做嫁衣。
就像五百年前,你被壓在五指山下,在漫長的等待中只有痛苦的抉擇。當春風得意馬蹄急,一日看盡長安花之后,你在等級森嚴的天庭里是不是非常懷念曾經作為猴子自由自在的生活?多么愜意,多么灑脫,你寧愿扔了這斗戰圣佛的美名換回自己的自由之身。
人生就像鐘表,可以回到起點,卻已不是昨天。
經過這一番魔幻的折騰,花果山是回不去了,天庭也不見得待得安穩。
這難道不是人生的寓言:故鄉安頓不了肉身,他鄉收容不下靈魂。這樣的人生有意義嗎?人生永遠失去和得到同樣多,多么痛的領悟!席慕蓉說“青春是一本倉促的書,我含著淚一讀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