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逗逗,圖/攝圖網
1
江河日下的公司
▼
朋友小迪跟我分享了所在公司這段時間以來的運營概況,聽完之后,我不由得唏噓。
每個如今江河日下的公司,都是由一點點的“蟻穴”開始崩盤的,日積月累,被摧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營運總監是他們公司的二把手,一把手的老板基本不管事,所有事情能否拍板,都由營運總監決定。
總監是今年年初加入公司的,到現在也有接近半年的時間了,這半年的時間里,大部分公司的老員工,或者稍微干得有點長的員工,紛紛離職出走了。
出走的原因,不是自己的能力匹配不了崗位的發展,而是,被擠兌走。
2
小團隊風氣
▼
總監原來所在的公司,有一些員工跟她走得比較近,也可能是之前有合作搭檔過,彼此之間比較有默契,于是,總監把自己之前的下屬挖過來,帶到新公司,他們又繼續組成一個團隊。
這本來是好事,但是,這種跟小團隊一樣的行為,在無意間卻讓其他人無法接受。
有什么重大會議,他們幾個人的小團隊會事先開會討論,等討論得差不多了,再在集體會議上通報結果,直接執行,而不是在會議上才開始討論方案。
3
削減原有的支出
▼
這一點,引起了公司員工的不滿,但是敢怒不敢言,總監很強勢,極盡所能排除異己,除了在言辭上打擊,還在薪資問題上重新做考核標準,跟錢掛鉤的事情都被重新規劃,理由是“薪資與能力要對等”。
后來就有了每個人要拼命加班才能完成的KPI考核,完不成就扣工資,據說有一個設計的員工,每個月幾乎都被扣一兩千塊錢。
小幾千的工資,還被扣掉一兩千塊錢,想想真的有點肉疼,你可以不加班,除非你不想要錢。
除此之外,公司在考勤管理上也越來越嚴格,原來9點上班,現在提前到8點半,遲到一次就從當月工資扣50塊錢,要是遲到個幾次,這賬面的工資數字,確實不太好看。
而他們所處的辦公地段,正是廣州最發達的CBD,一趟地鐵來了,你第三趟能擠上去就不錯了,不管是上班高峰期,還是下班高峰期,除了黑壓壓的一片人,就是人山人海的節奏。
想要避免遲到,應該提前30分鐘左右出發,6點多起床,而他們差不多都每天加班,休息不足……
身體上倍感疲勞,心理上也煎熬,以致于,上班的積極性不是很高。
在就餐問題上,公司原來也有提供一頓午餐,晚上加班還可以報銷飯錢,經總監改革之后,一律取消供應,極大減少了公司的支出。
4
管理缺乏規劃化
▼
再說說總監的小團隊,公司的核心部門主管,都是她原來的團隊人員,從銷售部門到運營部門,無一都是舊部下。
其中,在運營部的兩個主管管理下,公司的公眾號運營得越來越差,定位混亂,一個公眾號,既想做廣告點評,又想做娛樂熱點的追蹤,又想做智慧社區。
小迪他們曾經向總監提議過:公眾號涉及范圍太廣太多不是好事,建議做垂直領域,一個號只做一個方向,把一個方向做精了,才能吸引用戶關注。
而這個提議,被總監一票否決了,理由是:“你們連一個號都做不好,開多幾個號,你們就能做好嗎?”
自此,再也沒有人敢去動搖公眾號的定位根基問題了,幾個渾然不同的專題,一并做在同一個公眾號上。
哦,對了,他們還有自己的微信商城,總監想讓他們把內容做起來,然后推廣商城產品,而現在號都沒有成形,他們便被要求開始推廣商城。
細化到公眾號這個問題上,公司的人員配置和規劃也存在問題,整個部門的人都在運營公眾號,就推文的問題而言,小迪他們寫一篇推文,每個人都會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的結果就是:一篇文章,雜合了全部人的意見,邏輯上漏洞百出。
無疑是陷入了自嗨的運營狀態中,看到別人好的東西,總想都丟進自己的公眾號上,沒有找到對癥下藥的解決方法,倒是養成了信息松鼠病。
部門的人并不多,理論上講,效率應該很高才對,小迪對此卻苦不堪言,效率奇低!他們即使提前準備了推文,作為審核的部門主管,卻沒有及時審核校對。而沒有提前準備,他們就是工作職責沒履行到位。
5
陷入官司糾紛的現狀
▼
雪上加霜的是,公司的主營業務近期陷入一起公司中,賬戶資金被全部凍結,他們接下來幾個月都沒有工資可以拿了,總監傳達老板的意思是:公司要進行股改,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用這幾個月的工資,買公司的原始股;如果你不愿意,公司將遲幾個月發還你工資。
主營業務有問題,主營業務之外的業務板塊,也就是小迪所在部門的業務,重點推廣微信商城和智慧社區的app,從去年開始研發到至今,未見任何的盈利和產出。
公司的情況發展至此,我問小迪:那你怎么打算呢?公司這樣下去,對你接下來的職業生涯發展,并不是很有利,這家公司,從短期規劃到長期運營,缺乏戰略上的正確部署。
再三考慮過之后,小迪向公司提出了離職申請,一方面是公司的業務內容不符合她的職業規劃,另一方面是她還需要公司正常的工資發放。
6
寫在最后面的話
▼
每個人選擇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為了長遠的職業生涯發展,還是短期的衣食問題,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告訴我們,從生理需求到安全需求再到社交需求,再到尊重需求,最后一步是自我實現的需求。
放到工作層面,我們追求的過程依次是:生活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需求。簡單講,從衣食住行問題,到社交人脈圈子的建立,再到獲得他人的尊重,再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的需求。
每一步,都需要一個穩打穩扎的過程作為沉淀,一旦開弓,就沒有回頭箭,所以,當我們意識到現在走的路出現偏差時,不妨,及時調整方向。
如果走的方向是錯的,走得越多,錯得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