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霸霸,一天一次深度思考,這是我的第030篇文章。
不知不覺,我已經(jīng)主動堅持寫作30天的時間了,單從閱讀量和粉絲數(shù)來看,全都少得可憐,文章質(zhì)量也遠沒有達到我理想中的水平。
這30天里,動過無數(shù)次想要停下來的想法、也有面對屏幕抓耳撓腮卻憋不出字的時刻,即便到現(xiàn)在,依然如此。
以結(jié)果看,這30天的寫作或許抵不上有的人1個月寫1次的質(zhì)量和傳播量,如果和別人比,怎么都是輸。
但和自己比,每一天的堅持都是在對自己過去的顛覆。
從一開始迷茫堅持寫作的意義,到一步步思考清楚為什么對于當下來說“堅持”本身才是更加重要的一件事,再到自己的公眾號到底應該為什么存在,從而想到它的名字「成長硬核」。
雖然枝芽尚未破土,但我知道寫作的根基卻在不斷加深,甚至開始間接影響我的早起習慣。
看似是在鍛煉寫作,但實際上,我是在訓練自己“行動”的能力。
畢竟過去的二十幾年里,我沒有真正憑自己的主動意志堅持在一件事上進行投。
很多時候想要去堅持做一件事的時候,就像把腳放入熱水里,由于不太適應水溫,一下子就想把腳收回來,但隨著時間流逝,會感覺越來越舒服。
在一件事上,堅持30天,即便是無意義的事,堅持這個動作本身就有意義,尤其是對從未主動堅持過的人來說。
但一直停留在這個狀態(tài),是危險的,因為堅持的反面是無效努力。
就像有的人每天都去背單詞,但是為什么仍然考不過4級。
而我們真正要去做的,其實是在無意識的持續(xù)行動中有意識的去提高。
簡單來說,就是讓行動變成我們身體的本能,不需要耗費我們額外的意志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才能讓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如何提高自身的水平上。
否則,就會變成,身體很勤快,思想?yún)s很懶惰。
在持續(xù)寫作30天的后半段里,我明顯感覺到力不從心,雖然身體依然保持著每天寫作的慣性,但更多是保持勉強完成的狀態(tài)。
在行進中持續(xù)穩(wěn)定“開火”的能力的進階能力,依然是缺失的。
我的開頭標語寫著“一天一次深度思考”,仍然是不達標的。
這樣寫,更多是為了不斷地鞭策自己。
至少在我看來,一個人要能真正開始改變進步,至少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培養(yǎng)風雨無阻的堅持行動力,最大的阻礙是無意義感、無反饋,你必須從堅持這個行為中找到意義,如果直接追求目標的結(jié)果,很容易被打擊。
第二階段,培養(yǎng)感知痛苦的耐受力,最大的阻礙是追求舒適的安全感,你必須讓這種磨礪自身的痛苦變得麻木,甚至有點喜歡這種受虐的感覺,永不滿足才是人進步的動力。
第三階段,培養(yǎng)有意識的主動發(fā)力,最大的阻礙是追求思想安逸的惰性,你必須刻意針對自己的缺陷弱點進行改進提升,背單詞不用腦看一百年也不會提高的。
對應到寫作上來說,第一階段,培養(yǎng)的就只是寫的習慣,而不是寫的質(zhì)量。
第二階段,是需要不斷地去體驗寫一篇優(yōu)質(zhì)內(nèi)容時需要花大量時間精力閱讀輸入、思考寫作框架、搜集素材等環(huán)節(jié)的痛苦感。
第三階段,則是有意識的針對某個專項環(huán)節(jié)進行刻意練習提升,最終讓寫作系列動作能夠順暢的完成。
而這三個階段,實質(zhì)上就是從“堅持”到“堅持變得更好”的過程。
為什么我會想到這三個階段呢?
我們在滿懷期待開始做一件事時,往往看到的是一個點,就好像這個目標近在眼前,唾手可得。
但真正開始做的時候,會發(fā)現(xiàn),原來你和那個點之間,有那么多段路要走,不斷堅持也是在清晰你與目標之間實現(xiàn)路徑的過程。
路徑看得越清晰,就知道到底有多少問題要去解決,最后實現(xiàn)目標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進了社會覺得不如在學校輕松,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不會再有人像老師把你要做的事拆解成一條條清晰可見的路徑讓你去走,所有一切,都要靠自己邊走邊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