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氣體,你有翅膀你可以飛翔

圖文皆原創

清明節放三天假,一天去圖書館,二天在家死宅,本應好好學習的,卻還是沒繃住,把幾部要收尾的劇看完。還看了幾個綜藝節目,這其中包括《奇葩說》第四季,頭二期的辯題還不錯,蠻吸引我的。尤其是第二期黃執中針對“奮斗城市污染嚴重走嗎?”主題的發言,對我很有啟發。

看了黃執中的發言后,深感為什么觀眾稱他為辯神是有道理的。整場看下來,就他和陳銘的論點,高瞻遠矚,格局很大,魄力也很夠,一下子拉出與別人思想上的距離,有深度有高度。特別是黃執中提到,不明白為什么大家把討論的這個選擇,看得那么重。選擇在哪座城市奮斗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事情,這沒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們是現代人,活的是個氣體,古代人活的是個固體,安土重遷?,F在交通這么便利,是個地球村,想去到哪里,其實都很方便,不必把選擇離開或者留下,當成生離死別。

我為什么這么激賞他的這番言論,是因為這些年,我本身也在實踐這樣的理念,陳舊的觀念一點點在被打破重塑中。在深圳生活工作的人,大多數是從外地來這里尋找理想的,我也是其中的一員。多年來過著漂泊浪子的生涯,早把他鄉當原鄉。故鄉在心里,是根,也是一個深藏在心底的夢,雖想念,但卻無法回頭。

這種游子的感受,還真是有共同經歷的人才能體會一二。所以,如今工作中也有和本地人共事,偶爾也會換位思考,本地人在思考什么,他們想要追求的夢和我們一樣嗎?想破頭,還是覺得有隔閡。有些情緒,有些感受,非深入交流無法體會。

我從家鄉來到深圳,帶著巨大的融入骨子里的漂泊感。直到這幾年這種漂泊感才漸漸消失一些,或許是已經把這里當成了第二故鄉,有了歸屬感。反而回想起家鄉,象隔著一層膜,再也回不到當初。曾經自我調侃,當這種無處不在的漂泊感緊張感消失以后,我是不是需要去到國外生活,才能重新激活那種感覺呢?那種時時刻刻緊繃著的戰斗姿態,沒有一刻可以放松,象一個戰士隨時準備著上戰場,活得無比用力。

安替老師曾經說過,讓我們到時間的源頭去,去北京,去紐約,到這些信息的發散地去,站在這些信息的置高點。我深以為然。尤其這幾年每年都要去北京考試學習,更加幫助我消彌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鴻溝。我不覺得周末到別的城市學習有什么不妥當的。坐上飛機,或者高鐵,二三天就一個來回,回到家照舊如常上班。

當我逐漸習慣在各個城市間任意穿梭時,也證明有一些限制在被我打破。地域間的距離,從來不是阻礙,真正的阻礙來自你的自我設限。記得之前一起學習的小伙伴中,也有一位學霸,人在廣州工作,每個周末到深圳學習,很勤奮。

我在想,如果有一天,我能做到,想要學習新東西,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任意穿梭時,我的格局和境界是不是又高了一些呢?我是不是又擁有了別的可能性。人的成長,永遠和自己的格局與眼界系系相關。你站在什么位置,你能看到的視野就僅代表你當下所能看到的。

所以,我們要一直努力,不放棄,要盡力讓自己站在更高處。因為,只有站在更高處,我們的心才不會被有限的視野所遮蔽,我們才可能有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霸氣!我們有翅膀,我們要拼了命的飛翔,飛到自己目力所及的最高處,那里才有最壯闊、最美麗的風景。做個徹徹底底的國際人,才是我的終極夢想,與您共勉。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