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熱愛互聯網,所以身邊有很多互聯網的朋友,很多時候自己想不明白的事情會跟他們交流。但是發現有時候說了一個事之后對方表示沒聽懂,這就有些尷尬了。于是總在想,如何改善表達不清的缺點呢?
想起之前讀過的《金字塔思維》有類似內容,便又開始重讀。孔子云:“溫故而知新”,確是如此,這本書又給了我很多新的東西。
該書的主要講述思考、表達和解決問題的邏輯,為麥肯錫40年經典培訓教材。作者芭芭拉·明托在麥肯錫時不斷完善該理論,并最終成為麥肯錫公司的標準。后來作者為了讓更多人受益,便出書、出視頻、開發計算機教學課件和全世界宣講,到現在該理論已成為咨詢業的實際行業的規范。
該書分為四個章節,分別是表達的邏輯、思考的邏輯、解決問題的邏輯、演示的邏輯。而這篇文章突出的是表達的邏輯。
表達屬于溝通,溝通一般分為兩個常見的問題,一個是自己沒理清楚問題內部邏輯;一個是自己理清后,表達時對方沒理解清楚你說的邏輯。
這兩個問題跟人的大腦有關,人腦具有對事物進行歸類組織的特點。而溝通中要根據這種生理特點來表達,一般來說最容易理解的順序是:先了解主要的、抽象的思想,然后了解次要的、為主要的思想提供支持的思想。所以這就要求了我們在組織自己的思想時,要根據這種特性來歸類,當表達內容的邏輯與對方理解的邏輯相符時,表達出去后,對方自然就容易理解了。
表達流程如下:
第一步:構建框架(SQCA)
理清楚所想表達的邏輯框架,給出背景,制造沖突,引起讀者疑問,然后不斷的解釋疑問,基本所有的故事類文學影視作品都是如此,如小說、話劇、電影等。
這里以本文行文思路為例:
第二步:理清回答思路
”回答“版塊運用金子塔思維依次回答如下問題:為什么會產生溝通問題?溝通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正確的溝通?回答完了讀者基本就能了解清楚大概了。此處基本方法論就是,現有問題產生原因—>機制/原理—>運用原理,避免問題。
第三步:PDCA優化
最后的話就是一個類似產品迭代優化的過程,在重要的場合進行表達時,要提前準備,多給身邊的人講一講、看一看,接受指出的問題并不斷優化,就能越來越完善了。
當你的生活、工作遇上了表達的問題時,可以去看一看這本書,它能帶你透過現象看本質。當然除表達之外,這本書還有很多其他思考方式值得我們去用心體會。
最后送給大家這本書對我的啟發——用心思考,輕松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