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解決

出問題的打印機

一天我急急忙忙地打開打印機復印一些材料。但是,每次復印完一張之后,總要卡在那里。這時我心里抱怨:真是個破打印機,關鍵時候出問題。

就在印一張停一張的過程中,我終于忍無可忍狠狠地一巴掌排在打印機出紙板上,只聽見“咔”的一聲,感覺什么東西恰如其分地合上了,接下來紙一張張的順暢劃出,原來打印機沒有壞。

無知且軟弱

抱怨是一種既無知且軟弱的行為。很多抱怨發生在怒火中燒的一瞬間,因為沒有控制好情緒,沒有經過大腦思考,隨手就找人或物為自己的無知背鍋。而一旦抱怨成為一種習慣,人就會變得越來越軟弱。大學時爬峨眉山,遇到了一位滿頭白發的挑山工,同時還有一個小和尚。在休息時間,小和尚跟老者開起了玩笑,這么大歲數還干這個,老者罵罵咧咧用四川話說著什么。這時不知是哪句話引起了小和尚的共鳴,開始抱怨社會的不公。將近辦個小時時間,一直在念念叨叨,直到老者收整身上沉重的石頭繼續上山時,小和尚才轉身準備尋找下一位傾訴對象。我想這個小和尚一定是剛入佛門,道法不夠。小和尚在不斷抱怨中或許有人同情,有人鄙視,但與漸行漸遠的老者相比就像是立在空中的枯樹般,雖然活著卻了無生氣,搖搖欲墜。

走向封閉的深淵

當抱怨成為一種生活常態,只要遇到麻煩事情,通通推卸責任給別人或物上,甚至會出現很可怕的三句話:“我不”“你才是”“你別說了,聽我說”。封閉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有種唯我獨尊的氣勢,容不得他人半點建言。我不,潛臺詞是你說什么我都不聽,因為抱怨的人不會認為自己有錯。你才是,更是赤裸裸的推卸責任,就像是有彈力的城墻一樣,你說什么我都彈回去。別說了,聽我說,經常打斷別人說話,你的狗屁道理沒用,聽聽我的吧!一旦經常說這三句話的人就走進了封閉的深淵,想走出來一定不容易,或許像那位小和尚皈依我佛能夠尋找一條出路吧!

犯錯誤不可怕

抱怨其實就是為錯誤尋找一條事不關己的出口,讓自己從事實上特別是心理上遠離錯誤。犯錯的可怕之處在于心理接受犯錯的事實。這是由于從小我們只要一犯錯誤就會遭受巨大壓力,以至于我們從本能上像碰到針一樣,會立刻躲開一樣。而瑞·達利歐在《原則》一書中教我們如何面對錯誤:

意識到錯誤是事物演變過程中的自然連帶部分。

當問題發生了以后,不是抱怨,而是以開放的心態分析錯誤的成因,解決方法。

爭論解決不了問題

有一天我兒子犯了錯,把責任推到他媽媽身上,他媽媽一開始幫他梳理問題,說問題出在了哪。但是兒子完全不接受,開始跟他媽媽你一言我一語地爭論了起來。而我作為旁觀者,目睹了整個過程。發現這樣無休止的爭論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只會把問題越拖越久。而爭論的升級就是吵架甚至訴諸于暴力。

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通過一個下午時間的思考,梳理了抱怨的問題。改掉自身毛病任需要努力。直面問題并分析成因,用行動來踐行理論才有資格站在起跑線上。

如果人生是一場接力賽,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父母跑的越遠,孩子接棒的時候離終點就越近。

與兒子一起成長,共同進步。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