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遇見更好的自己——《好嗎好的》

四個字,稍稍換種語調,都會有不同的含義。就好像我們的生命,稍稍換個角度,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澤。

以前對大冰的了解還是腦海深處,童年時代那個主持著不知道什么節目的“大冰叔叔”,歲月消逝,他早已消弭在我的腦海之中了。普通的人,普通的事,本該在我的記憶里逐漸消散然后忘卻,如果不是這本書的話——《好嗎好的》。

有一段時間,那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拉薩洗滌靈魂”“世界那么大,怎么會沒有讓你愜意的生活方式”各種有關去旅行中尋找生活的意義,有關追求心靈之向往的生活觀點甚囂塵上,一時間全國到處都有轉身就辭職,去拉薩,去麗江,去流浪的文青去追逐他們理想主義的身影。我深受影響,時常渴望在旅行中去遇見不同的人,去看不同的事,去聽不同的思想,去感受不同的價值觀。我覺得這樣一個人才能豐富起來,才會變得包容,才可以有所成長,我也去做了,大學的時候攢著錢去了很多地方,見了不一樣的生活習慣,也聽了不一樣的地方土話,也遇見了許多不同的人,可唯獨沒變的還是自己,留下的只有照片和沒有余額的銀行卡。

這樣的旅行是不會讓人成長的……我真傻。給一個簡單的事情上非要賦予它不同凡響的意義,以期望通過這種舒適的方法讓自己得到成長,這種看似高尚實則貪圖便宜逃避本質的行為注定是不會得到自己癡心的結果的。在看到這本書之前,我已經得出了這個結論,別給一件純粹的事情上套用些復雜的目的與期望,這是讓我們能靜心享受這純粹的前提。 在看到這本書之后,我才知道,“為什么”。


大冰

大冰叔叔早已不是當年的那個大冰叔叔,十年的時間,他把自己從一個主持人磨礪成了一個野生作家,一個老背包客,一個資深麗江混混和西藏拉漂,以及無數個斜杠職業(/民謠推手/手鼓藝人/油畫詩/禪宗弟子/……),生命中同時綻放出了諸多不同的色彩。

初讀此書,他的文字里充斥這一股被生活摩挲過的質感,好像胡子茬從心上劃過去一樣,堅礫中帶著溫暖。里面的幾個故事都是他遇到不同人的不同經歷,那種要放棄所有才會觸碰到的生活,他們卻像輕紗一樣地隨手放下,生活的重擔在他們面前突然變得沒了分量。

他在書中這樣說旅行,“這個時代把旅行捧得太高,許多人受了誤導,總以為走的越遠越好,于是把窮游當人生,認為所有的美好都在遠方,于是盲目地辭職退學去流浪,沒有能力只有臆想,在臆想中給自己營造個人英雄主義情懷盲目大多換來肥皂泡,許多人最終除了虛空什么也得不到。”

我深以為然,再美的詩和遠方也都要經歷眼前不堪的茍且,也許那個遠方也正是因為這份茍且才會顯得像一首詩。旅行不是一個應該被附加太多含義在里面的行為,這樣太多的白日夢似的期待到最后必然只剩下空虛。

其實,他的書里不只是旅行。還有理想,還有愛情,還有執念,還有父愛,還有自由,每一個關鍵詞都是他在生命里經歷過得一個故事,每一個故事都是說要去遇見那個最美的自己。

他的筆鋒粗糲,但也更接地氣,平淡的語言里總會流淌著感動。他筆下的人,也都活的異常的向陽,像個向日葵,使著勁往自己心中的那個方向生長,野蠻而富有生機,讓人覺得生命就該如此。

他說溫情,從麗江的酒吧說起。

他在麗江開了一家“大冰的小屋”,平日里是個唱歌不要麥克風的酒吧,春節時便是流浪者聚餐處,有各種各樣因為各種各樣原因回不了家的人都從不同的地方趕來,一伙人攢在一起為年夜飯忙忙碌碌一整天,歡樂的過了除夕,后面幾天又陸陸續續地離開,已然成了傳統,每年都有不同新鮮的事情發生,每年都會有別致的感觸留在心間。


不知道哪一年就會來一個精裝打扮的小姑娘,俏皮靚麗,時尚靈動,撲閃撲閃的睫毛讓人不知不覺就心軟了下來。但卻性格怯懦,說話極少,每句話都是帶著微微的懇求,一舉一動都像白蓮花一樣讓人心生憐愛,生怕她像個物件似的被碰壞了。但唯獨不一樣的地方是她永遠戴著一副漂亮的手套,屋里再熱也從來不摘,自從她來了之后,廚房里再也沒能進去別人,下午眾人買好菜,她便把所有人都推出廚房,關上門,一個人在里面鼓搗,不消兩個小時,豐盛可口的美味便一碟又一碟的往外送,這時的她換了一雙膠皮手套。

每年過完,走時都會躲閃著目光有些怯怯地問大冰明年我還能來嗎?

就這樣一個姑娘,就這樣相處的幾天,卻有個同樣內向的小伙子漸漸迷戀上了她,猶豫踟躕了好幾年,卻都沒敢和姑娘說出心事。終于在有一年姑娘要走時,大冰攛掇著,壯著膽和姑娘說了。可手套姑娘捂著嘴甜甜的笑著,不說答應也不說拒絕,輕輕地抱了下小伙,轉身還是走了……

望著啟動的計程車,大冰對著還傻愣的小伙吼了聲“跑!”……終究還是沒追上的,小伙子魂不守舍的跟大冰絮叨了幾天,猛地一站起來,“我要去找她。”莫名的愛情蘊藏的力量著實可怕,小伙子知道她的城市,花了幾個月愣是把姑娘找著了,可后面的事情,卻是讓小伙從此再難以釋懷。姑娘并不是什么小資青年、千金小姐,她是一個學校食堂的幫工,所以會做飯,雙手已經被生活折騰的滿是傷痕、燙疤和粗繭,所以戴手套。找到她的時候,她把五十斤的面袋子,從車里卸下扛起來就走,見到小伙的那一瞬間愣住了,再往后卻再也不認識了。幾周后,更是從食堂消失了,從那以后的除夕也再沒出現。小伙子這才明白,她辛苦一年,攢著微薄的工資,買著淘寶上反季的促銷,精心的把自己打扮起來,在除夕生日那天像開花一樣綻放出一個全新的自己。小伙子痛不欲生,悔不當初,想盡辦法去挽回,終究是無用功,便從第二年的除夕也再沒來過……

開始覺得她虛榮,就為了一夜的焦點,后面卻越來越生不起氣來,我開始意識到,一個在最美年華的姑娘,她的謊言往往就是她的夢想,她把“大冰的小屋”當成自己的南瓜屋,渴望在那一晚從灰姑娘變成有水晶鞋的公主,綻放出本該屬于自己的光彩 。

但可惜,這個故事的結尾并不美,可其實讓人心留遺憾往往是生活的常態。那篇文章,大冰說他其實是寫給兩個離家太久的孩子的信,一封尋人啟事,看完后心里數不出的觸動,再讀也是一樣的惋惜……

或是他談理想,從新疆的大烏蘇啤酒開始,一打斷片,一伙人吐得像消防水管一樣,天南海北的吹牛逼,于是理想的序章開始了……

故事還很多,很精彩。我寫的很雜,很忙亂。但一本好書帶給我們的總歸是一種心靈上的觸動,總會有一些感情讓你把自己也融了進去,總會在書中看到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夢想,漸漸地便有了共鳴,開始或心生羨慕或為他們惋惜,看完后酣暢淋漓,也留有余香,心中說不出的愜意……

就到這吧,感謝大冰寫出這些粗礪卻帶著溫暖的文字,讓我看到別人不一樣的人生,不一樣的追求,讓我在書中遇見不一樣的自己。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