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員

黃堡文化研究 第161期
作者:孫陽
編輯:秦隴華


快遞員,一種職業,電子商務其中重要的配送環節。時常騎三輪穿行于大街小巷,寫子樓下,小區門口,學校門前,隨處可見“快遞小哥”忙碌的身影。分包裹,打電話,找客戶,將包裹及時、完整、準確的送到客戶手中。當今這個信息網絡化,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時代,快遞員更是不可缺少的服務人群。

我的舍友是一名快遞員,送快遞已兩年有余,時常聽他講起此職業的各種相聞趣事。起早貪黑,風吹日曬,永無假日,工作忙碌,客戶百般刁難,老板精算、苛扣工資等等,總能滔滔不絕的說一大堆,也算得上是行業“老師父”了。所以,我也算清楚快遞行業的辛酸。

平日清早七點出門,夜晚九點而歸,遇“雙十一”等商家促銷做活動高峰期時,便六點上班,夜晚十一二點回家,忙碌時一天一頓飯,風雨無阻,霧霾天更是無法休息,仍堅守一線,及時送貨。每日一大早到公司分貨,將自己所派送區域物件,包裹,裝入三輪車,開始一天的派送工作。每派送一單,自個兒提成得七毛錢;每收回一件,根據所發省份,重量,則費用不等,實行“五加一”模式,一公斤交于公司五元錢,重量每增加一公斤則相應的增加一塊錢交于公司,其余為個人所得。新疆、西藏、內蒙等偏遠地區則略多少許,送完貨便立即將所收回包裹拉回公司,整理好由公司統一發出。填寫信息所用面單需自理,并需定期將面單錢、包裝錢、發貨收貨所收取的錢等各種費用,除自己所得提成外,一并交于公司。

謠傳中的快遞員月入過萬更是只聽說沒見過,普通人也就只是每月三四千塊。所以,他便經常會向我訴苦,抱怨老板“黑心”,客戶刻意刁難等等。也總說咱年輕,能吃苦,不怕工作辛勞,就怕客戶辱罵找茬,故意為難,受氣于人,還拿不到自己本應得到的全部報酬,讓人心寒之類的話語!

閑暇時日,通過查閱資料網絡才詳細得知,其實,在我國古代很早便出現快遞,稱之為“急傳”。而快遞員在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稱呼,秦代稱之為“輕足”,漢代為“郵人”、“驛足”,宋代叫“遞夫”,明清則為“驛夫”。《通鑒》注稱,“健步,能疾走者,今謂之急腳子,又謂之快行子”,有“日行五百里,約十六驛,走及奔馬,夜至旦還”之說。

古畫中的驛夫

而此職業始于何時眾說紛紜。根據信史可考,快遞在中國周朝時便已出現。《周禮·秋官》記載,早在周朝的官職中,便設置了主管郵驛、物流的官員“行夫”,當時對其職責要求是,“雖道有難,而不時必達”。時至春秋時期,馬匹作為當時最主要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也被廣泛用于快遞行業,自此“馬傳”正式出現。

秦漢時期,全國已有成熟的快遞網絡;到了隋唐,快遞業甚為發達,由于大運河的開鑿,水路快遞更為突出,從事快遞行業的人員也是相當多,唐代詩人岑參在《初過隴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寫下了親眼所見:“一驛過一驛,驛騎如星流;平明發咸陽,暮及隴山頭……”

相對于當今來說,古代對快遞不快、私拆、泄密等違規行為更是有嚴厲的懲罰措施。在唐代,快遞送晚了,或是不依驛道行走,不清楚派送路線也要被處罰,最嚴厲的懲罰手段是處死。將根據時間的長短、公文的性質、引起的后果,作出相應的處罰。《唐律疏議》規定:“諸文書應遣驛而不遣驛,凡不應遣驛而遣驛者,杖一百。”打板子算是最輕的處分。如果在投遞過程中出現“稽程”,耽誤快遞,唐律規定:“諸驛使稽程者,一日杖八十,二日加一等,罪止徒二年。”如果是軍務,“要速加三等,有所廢闕者違一日加役流,以故陷戶口軍人城戍者,絞。”對失密或私拆、損壞、丟失郵件,唐代也有相應處罰規定。當時禁“漏泄”、“稽緩”、“遺失”、“忘誤”,其中對泄密處罰最厲害,《唐律疏議》中規定:“諸漏泄大事應密者,絞;非大事應密者徒一年半。”私拆郵件的,《唐律疏議》規定:“私發官文印封,視書者杖六十,制書杖八十。若秘事各依漏密坐減二等,即誤發視者各減二等,不視者不坐。”此后,各朝代對郵遞違規的處罰規定,均與唐朝差不多。

可見,從古至今,快遞員的責任之重大,對我們生活的重要性,更是不可或缺的一種職業。

一日,舍友下班而歸,只見他悶悶不樂,吹眉瞪眼,一語不言。這種情況出現不在少數,我也能猜出一二,便上前問他,了解才知具體原因,白天工作不順,客戶百般刁難,有了這么一通電話對話:

“您好,我是快遞公司的,有您的三個包裹,麻煩您到小區門口取下快遞!”

“哦,按上面地址所留單元門牌號給我送上來!”

“實在不好意思,快遞只能給您送到小區門口,而且今天貨比較多,地上也放了一堆,我怕其他貨有丟失,麻煩您下來取一下,我多等您一會都可以。”

“你以為你是誰?你裝什么裝?你不就是個送快遞的玩意兒,牛什么牛啊你!真是欠收拾!耽誤我時間你賠得起嗎你!貨我不要了,拉回去!不要給我打電話……”

客戶一番語言攻擊后,掛掉了電話。

電話那頭的他,沒有來得及說話,一動不動地愣在了小區門口一堆貨前,濕了眼眶。過了許久,忽地才回過神來,堅持送完了其他客戶的貨。回家路上接到了母親打來的噓寒問暖的電話,令他心里愈發地不是滋味。

也曾聽他說起另一件事。一位經常和他合作的,從他這里發貨的做微商的姑娘,幾乎每周都會發貨,他也很上心,每次都會完成客戶的要求,未曾出錯。但有一次,有她的包裹,他反復打電話聯系,最終還是沒人接。百般無奈下,他將包裹放在了門房處,并以短信的形式告知此客戶看到消息后,及時前去領取快遞,別耽誤所用時間。不料,她查詢發現包裹已被簽收時,便二話沒說,也未曾詢問于他,以未及時派送包裹為由,將他惡意投訴于快遞平臺。舍友得知后,便及時與她電話聯系,說明了緣由。誰知,她又以不與客戶溝通,未經同意,私自將快遞放于門房為由,再次投訴于快遞公司。兩次投訴,罰款四百,相當于三天白干。客戶的不信任,以各種事情為由故意找茬令他寒了心!

這樣的事,我會經常聽他說起,不在少數!

有關快遞員的新聞現象更是層出不窮。快遞員收離奇包裹、快遞員遭侮辱暴打、快遞員過度疲勞猝死、快遞員恐嚇業主……每次聽到這些我都不知道該說些什么,不知道如何讓他寬心。這些到底是何種原因造成呢?是誰的過錯呢?是快遞員沒有盡到應盡的責任,還是客戶的故意刁難?是相互不理解,還是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是尊嚴的踐踏,還是人性的扭曲呢?是什么?我也不清楚。只是希望,無論何人,能夠多一份責任,多一些溫暖,多一些體諒,多一點尊重,多一些平等。

但也曾聽他說過一些讓他很是興奮的事,三單元的大姐以后要從他這里發貨,給的價還挺高;四樓老客戶木玩店的大哥,以后要多發兩倍的貨,都交給了他;最近又發了幾件新疆,西藏的包裹,給的價格也比以前高……

我想,多年以后回想起來,我還是會很清楚地記得他蹲在小區門口一堆貨前的認真模樣,看著地址,一手拿著包裹一邊打著電話嘴里說著:“您好,我是快遞公司的,麻煩您到小區門口取下快遞……”


原文鏈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