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荼蘼是春季最后盛放的花,當它開放的時候就意味著春天的結束。“荼蘼不爭春,寂寞開最晚。”
因此《紅樓夢》中有語:開到荼蘼花事了——荼蘼過后,春天便不再了。
荼蘼的花語是末路之美,荼蘼花開代表女子的青春已成過去并且表示感情的終結。怎么看都是一種悲情的花。
2
自《我可能不會愛你》之后,臺劇已經沉寂了很久,沒有拿出一部像樣的作品。
直到今年十月份,《荼蘼》刷爆朋友圈之后,臺劇又強勢歸來,走進了我們的視線之中。這部劇的期待值也是蠻高,其一是楊丞琳暌違五年再拍臺劇,其二是OST均為楊丞琳第十一張專輯《年輪說》。
楊丞琳和臺劇都已全新的形象歸來,不再瑪麗蘇不再傻白甜不再腦殘。讓我們看到臺劇不僅僅是偶像劇還可以反映現實,而楊丞琳一改以往風格,以輕熟女的形象重回視線。這一仗打的很是漂亮。
3
《荼蘼》的英文名字是Life plan A and plan B。
自然,全劇圍繞著的都是選擇。
29歲的泡面公司職員鄭如薇(楊丞琳飾)有一個去上海的絕佳機會,這個時候的她,因為男朋友而猶豫了。
因此時間線在這里就分叉了,不同的選擇,不同的人生。plan A 中鄭如薇遵從自己的內心來到了上海,plan B 中鄭如薇為了男友留在了臺灣。
Plan A中的鄭如薇來到上海開啟了工作狂的模式,盡管三天三夜不睡覺,但是她依然樂在其中。自己在上海打拼,越來越忙,男朋友這邊因為一個人在臺灣照顧出車禍的爸爸而力不從心,兩個人都感覺到了疲憊。
于是,他們分手了。
鄭如薇在上海的總經理開始安慰受傷的鄭如薇,一步步把她變成了女強人,鄭如薇得到了自己曾經羨慕的生活。
在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之后,顯然她現在需要感情了,重回臺灣,物是人非,錯過的人是不會再回頭的。終于這場選擇中,她當初放棄了男朋友,結果這份感情無法挽回。
Plan B中的鄭如薇留在臺灣照顧出車禍的男友爸爸,辭去了工作,每天累成狗不說,男友媽媽還不知感恩,得寸進尺,鄭如薇在柴米油鹽中失去了自我。
意外懷孕,plan B 又變成了plan C ,鄭如薇相夫教子,照顧公婆。
終于變成了自己曾經最討厭的那種女人,伸手向丈夫要錢,每天等著丈夫下班,因為下班晚動不動就吵架無理取鬧的女人。
4
這么一看,你肯定覺得,天啦嚕,那作為一個女人該怎么選,兩個選擇似乎都是錯的呀。
當然,編劇肯定不會只寫到這里,這樣就成了《女人的悲哀》了。
最懂女人的還是女人。
編劇為plan A的鄭如薇找到了歸宿。既然錯過了,那么咱們就找新的。
是誰在你受情傷的時候安慰你,用食物治愈你的?
是誰一二三四各個步驟教你活出自己的?
當然,是我們的總經理。
總經理因為卷公款出逃而消失了,隱居在國外的一個小村莊,為他們蓋了學校。
鄭如薇,你愿意脫下身上的Prada嗎?
Plan B中,有一種多年媳婦熬成婆的既視感,你的努力你的付出終有回報,生活就是熙熙攘攘,充滿爭吵。
終于,她習慣了這種生活,沒成為女強人,但是也活出了另一種幸福。
5
這兩個選擇的結局,看起來都挺美好,沒毛病。
可是,仔細想想。
在你努力打拼往上爬的時候,會有劇中的總經理出現嗎?
安慰受傷的你,愛上一無所有的你?
為你穿上名牌,實現自己女強人的夢想。在輾轉公司高層,餐廳老板之后,又需要一份平平淡淡的感情,這個時候又是總經理?
讓你脫下名牌,返璞歸真,紅塵中兜了一圈,大風大浪大起大落都經歷了,說撤就能全身而退?
不覺得看似坎坷的人生,卻是這么順利嗎?
在你選擇男朋友選擇愛情的時候,他在出軌的關鍵時刻會推開那個女人走人?
婆婆會無緣無故地認同你?
能在你為他們家生孩子的時候拋下你選擇自己的女兒而不顧,后續的轉變不可能有這么快。
在經歷了之前那么多的失望之后,即使再能忍,我不相信鄭如薇還可以雞血滿滿的面對生活,而不是落入俗套,成為跟婆婆一樣的市井女人。
所以說,再現實的劇也不是現實。
當然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不是為了貶低這部劇,這是我看這部劇唯一看到的瑕疵。稱贊的人太多,我只好講講我看到的bug了。
6
這部劇雖然只有六集,卻抽絲剝繭般地以兩種選擇的方式向我們展示了女人一生的縮影,仿佛大夢一場。
從敘事方法和兩個選擇之間的切換都非常精妙,猝不及防,只有通過楊丞琳的妝容才看出,哦,這是這個選擇啊。但是并不會有亂的感覺。
這部劇是我看電視劇以來唯一看到幾乎每次對話都是金句的劇了。隨手截幾個場景給你們看看。
鄭如薇因為錯失去上海的機會的時候
鄭如薇面對選擇艱難的時候,張姐的醍醐灌頂
總經理教她走出失戀的步驟式教學
意外懷孕之后無力感
7
一口氣刷完劇之后,大呼暢快!
那么,如果是你,選擇plan A 還是plan B?
我想,再怎么思考也是沒有結果的吧。
因為我們都是plan A 和 plan B 的綜合體。
我們可以選擇去大城市,男朋友和我們的關系可以情比金堅,穿越空間的阻礙,誰說異地戀的結局就是分手而不是小別勝新婚呢?
我們也可以選擇留在家鄉,做一份自己的小事業,平淡而不平庸,享受安穩的幸福。
結尾鄭如薇的這段自述想表達也是這個意思吧。
是啊,花季會再來的。
無論怎么選擇我們都會得到屬于我們的幸福,關鍵是我們得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愿我們都能抓住人生的鑰匙,達到自己理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