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素食應多選擇種子類的食物更好:大米、面粉、玉米、薏米、小米、高粱、豆類;還有埋進地里就能發芽的薯類:如紅薯、山藥、土豆、白蘿卜、胡蘿卜等。
2.玉米紅薯粥是催奶的佳品。
3.某些食物,對別人有益的,對你卻可能有害。 有些藥物的副作用要經過若干年才顯現出來。
4.南瓜在中醫里一向被認為是發物,助濕生熱,所以熱性疾病患者不可食用南瓜。
5.醫生往往只能關注疾病本身,而沒有精力去為病人細找根源。作為病人,此時豈能不多花些時間去關注一下自己的日常飲食?
6.春天肝氣生發,食用菊花正好順應了自然的氣機轉換,能夠消除因肝氣生發太過而形成的春困、頭重腳輕、流鼻血等春季常見病。春季大家可以用菊花作為保健品適量食用,其他的季節盡量不要用。
7、治春季愛流鼻血:取杭白菊4兩,先燒開水,投入杭白菊后隨即停火,蓋鍋蓋悶三分鐘,得白菊花水一大杯,味極苦,放溫后大口喝下。一大杯菊花水下肚,頓覺頭皮無數氣孔透開,有氣外出,鼻血隨之而止。或者是取一只小白參放在他流鼻血的鼻孔下面聞,鼻血隨即停止。
8、每天凌晨醒來就再也不能入睡,這種情況食用荔枝就會改善。但一把荔枝三把火,所以吃荔枝也不能過多。
9、胃脹胃疼:秋天感冒容易使燥氣在胃蓄積過多,從而出現胃脹胃痛等不適,在左腿的公孫穴上作溫和的灸法,可以從根本上解除病因。
10、感冒后發冷:使用小柴胡沖劑。少陽溫煦五臟六腑,而小柴胡沖劑正是和解少陽的主要方劑。這應該是用它就可以去除骨子里寒冷的緣由。
11、感冒(非流感)時要發汗:把適量的大米生姜小蔥(全蔥洗凈,不去根)放在一起熬粥,煮好后只取上層的米湯,趁熱服用一碗,然后上床蓋好被子,不久便會出汗,發點汗就會感到舒服很多。 ?注意:高燒時不要使用這個方法。有其他感冒癥狀時可以用。
12、受寒后鼻塞,可以用兩片雪蓮花貼在兩個太陽穴上,鼻子馬上就暢通,或者艾灸兩側肺俞可以很快緩解受寒感冒后的頭暈鼻塞等不適。
13、老年人便秘:人老體弱,肝氣難以儲藏,當肝氣生發太過時就會影響胃之通降,最后導致便秘。這種便秘使用萵苣效果很好。
14、煙民:吸煙過多,可以服用蟲草或蟲草菌絲制劑—百令膠囊、金水寶來補救。
15、一扭傷就拔罐。拔罐可以在扭傷表面造成一種負壓,這種負壓可以強行使得淤滯在扭傷部位的淤血排出,從而疏通扭傷部位的經絡,使其氣血恢復正常運行,所以拔罐能夠治療扭傷,消除疼痛。需要說明的是,扭傷在肩、背、腰部時,拔罐治療的效果較好。
16、十全大補湯是中醫補益氣血的良方。對于因為過于勞累而導致的種種疑難疾患,往往有意想不到的療效。此藥一般藥店都有成品出售,名為十全大補膏或者十全大補丸。
17、主食量太少,氣血虧虛,只有把氣血養足,身體才好,以后吃飯時務必要增加主食的量。還有吃飯以后如果胃脹就用小保健錘敲左極泉穴,每次至少五分鐘,胃脹會減輕,同時服 補中益氣丸。
18、胃老泛酸太淵穴說了算,還有胃泛酸的人不能吃剩了再熱的稀飯和紅薯,否則很容易發作。
19、勞累后入睡困難:用草雞、生黃芪、黨參,再按個人喜好配入其他煲湯材料一起燉一鍋美味的湯,晚餐時好好喝上一碗,能幫助人快速入睡。或者是生黃芪、黨參、白術煎水服用,常常一劑藥后就能解決。
20、預防頸椎病:肺氣足,頸椎周圍束縛他的氣就足,自然不容易出現頸椎病。補氣首先得吃足主食,再根據個人體質經常喝些雞湯、蹄筋湯之類的滋補品,加入黃芪、黨參。
21、用對側拳頭敲擊兩手的后溪穴,治療久坐后產生的肩背酸痛會立竿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