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另一個我,螢火蟲小巷

螢火蟲,微微亮光,卻能安慰夜行人那顆孤寂恐懼的心靈

兩個性格完全相反的兩個人,相遇在那個沒有螢火蟲的螢火蟲小巷,從此喜怒哀樂,有你共享。

故事中兩個14歲的女孩,塔莉離經叛道,凱蒂從小就是乖乖牌,故事于是從70年代一直講到千禧年。這三十多年里,她們經歷著青春期,叛逆期,從學生時代到各自進入社會和家庭生活。

塔莉成了家喻戶曉的新聞主播,凱蒂成了三個孩子的母親,和年少時候一樣,她們的生活永遠不同,因為本來她們就不一樣。但之所以會成為好友,也是因為她們相近。她們渴望被愛,被關注,渴望被認可,有各自的夢想。更加重要的是,她們是彼此成長的見證。要說誰最熟悉自己,那就是有著三十年友情的對方。

你不是我,卻又像世上的另一個我。當然三十多年的友情并不容易維持,乖乖女以及后來的家庭主婦凱蒂向來是最先道歉妥協的那一方,因為她知道酷女孩以及后來的事業女強人塔利是不習慣說道歉的。這就是最簡單的愛了。無論友情,還是愛情,不都是一樣嗎?她們也經歷過彼此互相的誤解,或者對夢想的不同認識,對愛情的不同看法,對新聞事業的不同追求,但最終,只要說一句:我需要你。那么所有的誤會不解矛盾都會冰釋前嫌,因為這就是朋友最基本的忠誠和定義。

當然,這兩個不同的女性,也讓你看到不同女性對于家庭和事業的選擇。

作為酷女孩,塔利選擇了事業和夢想。所以她從中學開始就一直堅持并且為此奮斗,無論是從不間斷地給報社寫信,或者是收集新聞信息,還有自學傳播學內容,工作有每天都凌晨三四點起床,熟悉各種新聞事件,如此追求夢想的勁頭都讓人自愧不如。所以,她成為了家喻戶曉的新聞主播,因為她一生都在為新聞事業奮斗。可是中間會有迷茫,因為想要的成功越來越巨大,對現狀越來越不滿足,所以會在好友丈夫受傷時還在想著采訪到受傷的人和好友來作為獨家 上頭條。也瞞著好友,偷偷為她安排現場直播,企圖利用她和女兒糟糕的關系來做案例剖析。而到四十好幾以后,每天面對無數的光鮮亮麗和回家的落寞安靜,也會反省自己的追求。為了事業付出了太多,所以最后不得不思考是否值得?想要人前的成功,又想背后的溫馨家庭,于是迷茫是否自己太不容易滿足,太貪婪的要求 太多?而這種欲望和貪婪,我想我至少有,在非洲工作的那段時間,面對非洲當地黑人無理取鬧,工作的不如意,自己暗自掉過多少眼淚,可是就是那份堅持,咬著牙撐過來了!可是遠離家人,朋友,甚至奶奶的離去,我深刻的思考,怎樣平衡家庭,工作,或者說家庭工作孰輕孰重!

凱蒂,乖乖女,更加容易愛和渴望愛,所以最后和深愛已久的人結婚(而她的丈夫,在之前其實更欣賞和心儀的是自己的好友塔利)。為了家庭,放棄了自己的事業和夢想,因為孩子要照顧,家庭要打理,丈夫的事業要支持。總是以孩子大了,生活穩定了再出去找工作為理由而延遲自己追求夢想的時間。等到孩子真的上學了,已經幾年過去了,她發現面對孩子上學以后的空空的家里,自己的生活也空了。因為她丟失了自己的生活。而又長期不自信,總是糾結丈夫曾經心儀的最初對象不是自己,而是自己優秀的好友塔利。長久的家庭生活讓她很少想到自己,也失去了自信。于是她開始繼續求學,準備發展她的特長——文學。然而此時二胎來了,還是一對雙胞胎。所以寫小說學文學的時間又推遲了。一年年里,第一個孩子長大了,進入青春期了,開始叛逆了。凱蒂不得不花時間怎么和孩子斗智斗勇,還得不到孩子的理解,母女整天像仇敵。于是失去自我又自卑的凱蒂抑郁著,難過著,找不到發泄,漸漸身心俱疲。這也是最后讓她得病的原因之一了。這個女性的故事,又跟現在我們非常相近。因為誰都會面對這樣的問題。選擇愛和家庭是大多數的方向,可是我總是不停提醒自己,不要失去獨立的自我。以后有孩子,也要保持自己的精神獨立,經濟獨立,適當的距離,讓每個人都在安全的區域自由瀟灑!

你不能說兩個女性的選擇誰更正確,這本來就不是是非題。對我而言,我可以看到兩種不同的生活方式,也看到它們各自的極端。比如極端的投入事業和工作,丟失了生活。比如極端的投入家庭和孩子,丟失了自己和夢想。如何找到平衡,這大概是一個永恒的話題。

而至于兩個女性不同的性格,家庭的成因也是很大的原因。我再次概嘆,家庭的氛圍和家長的教育對孩子的成長有著巨大的 影響。就是因為一個吸毒的總是拋棄孩子的母親,塔利變得冷酷,不懂得怎么去愛,缺乏安全感。就算到了四十幾歲,她依舊對于母親的拋棄耿耿于懷。

從小家庭和睦的凱蒂,因為太想讓自己的小家也和睦幸福,總是不會去拒絕,比如參與所有義工活動,為學校的各種事情操心,親自給孩子做各種手工,親自接送孩子上下學,給女兒立下很多的家規,以至于女兒在叛逆期,反而跟自己越走越遠。生性膽小的凱蒂不敢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家庭問題,自己本身的精神問題,總希望有一個美好的假象。所以才會覺得壓力越來越大,直到最后力不從心。家庭的環境,從一開始就影響著兩個女孩。即使后天她們成為了一輩子的朋友,卻也總是有著不同的本質。

而朋友是最好的心理理療師,仔細想想,哪一次受傷,不是找最好的朋友去治療?

很自然的,我想到我的閨蜜,洋,白,新,王子,我和她們有著全然不同的生活軌跡,可是每一次在最難熬的關頭,或許只是一聲輕輕的“我在”,就能在暴風雨肆虐的生命里,開辟出一片燦爛。每一次身心俱疲的時刻,撥通她們的電話,就在那一個瞬間,所有的情緒瞬間煙消云散,或許,這就是好朋友存在的意義,這樣的友誼,早已升華成血液至親方有的情誼,兩個生命相互交融,一個眼神就能看到彼此的心底。

從風雨飄搖的青春期遇到知己,經歷誤會,吵架,生疏,和好,循環往復,直到生命的最后關頭,還能與她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你就像世界上的另一個我,擁有我沒有的那些特質,我從心底羨慕你,卻也努力過好自己當下的生活。

你是世界上的另一個我,你填補我生命中的遺憾、空缺,我羨慕你,卻也認真過好自己的生活。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