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

? ? 我是一個姑姑,侄女8歲,比我的二寶小10個月,兩歲多的時候因為車禍沒有了媽媽,從小跟著爺爺奶奶在老家,直到五歲,考慮到要上小學了,每天的接送老人家會不方便,我想辦法讓他們過來桂林,因為孩子爸在這邊上班,想著努努力,在這邊買個房子,成個家,孩子的教育也比在鄉下強,孩子爸也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成長生活中..剛來一家四口沒地住,住我的一個小兩層的單位福利小房,勤勞節儉了一輩子的老母親總是發愁自己兒子的工資不夠養家,遂將院子與一樓出租了,那千八百的房租就用來貼補家用了,小侄女就在小區邊上的一個幼兒園上學,一家四口終于聚在一起,雖清貧倒也其樂融融,弟弟努力工作,父母負責打理生活日常,因為房子是公司的一個福利房,院子里住著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員工及家眷,家屬們都很熱情照應著這一家老小,初來乍到倒也沒有過多的不習慣,周末我帶著孩子們也時常聚在一起,聽父母叨叨家常,看小兄妹倆打鬧嬉戲,與弟弟聊聊工作與家庭籌劃...歡樂的日子輕松的過著,疫情三年一晃而過,去年年底通過自己的努力,弟弟一大家如期的搬進新居,大四房,敞亮舒適,小侄女也已進入小學二年級學習階段,父母除了早晚的備餐,平常時間就會和小區的老朋友一起打打牌,溜溜彎,弟弟休息時朋友同事聚聚餐,房子里總是熱鬧滕滕,小侄女每天都是開心快樂的,在這里,沒有鄰居老太太會抓著她的手說,娃兒呀,可憐的娃,從小沒有了娘哇..,沒有七大姨婆八大嬸娘會同情的跑過來說,給孩子爸趕緊找一個吧,瞧這孩子多可憐..,在這里,院子里的干媽,阿姨們會給買漂亮的衣服,帶去吃好吃的東西..在這里,姑媽會不給玩手機,檢查學習情況,還會要求各種學習閱讀,會要求自己洗頭洗澡,但是也會帶去博物館看展覽,萬達夾娃娃,吃牛排,K F C...我不知道以后長大了的小姑娘會不會討厭這樣的姑媽..,

? ? 我也有姑媽,兩個姑媽,因為從小(十歲前)是在外婆家長大,對父親這邊的親戚都不是很熟絡,但也許是因為是父母的第一個孩子,至少這些親戚都是知道我的存在的..印象中是過完十歲生日就回到父母家的,那年的中秋,因為奶奶的生日是八月十四,姑姑和姑父們都回娘家給奶奶祝壽了,我也是第一次見到了父親這邊一個很大的大家庭的聚會,父親兄妹姐弟六個,父親排行最小,那時的奶奶應該是有七八十了吧,孫子,孫女,曾孫,曾孫女,外孫,外孫女,曾外孫滿滿當當的好幾十個,因為從小是在外婆家長大,初回這個家,我除了自家的弟弟,妹妹,我沒有很相熟的小伙伴,我就像一個客人一樣,穿梭在人群中,偶爾被叫去喊姑婆,姑丈,姑姥..我也分清了那個長得和奶奶一模一樣的姑姑是小姑媽,微卷的長發,一顰一笑都似奶奶。年輕時候的奶奶應該也如她一般的貌美吧??,至少在我印象中奶奶到年近九十時都是一頭烏發,腰板挺直的。跟在小姑身后總是打著哈哈,講話的聲音帶著點外鄉的口音的個子小小的是小姑父。那個總是一臉謙卑的微笑,講著各種繁文禮節的是大姑父,那個微胖的笑瞇瞇的,手里要么是牽著-個兩歲左右的女娃,要么是抱著一個娃娃的是我的大姑。那時的鄉下,交通不便,大多數家庭都是自行車(鳳凰,永久二八杠)偶爾條件好的是摩托車(嘉鈴),所以走親戚沒有當日就會回去的,總會留宿一到兩晚的,有時甚至是三四晚,自家床鋪不夠,沒關系,鄉里鄉親的會各種借鋪,不得不說那時候的鄰居情真的是淳樸至及,吃飽喝足后,小孩們會在屋外的空地上打鬧,游戲(跳皮筋,投釘子畫,擲彈球,玩紙板..)男人們會三打哈,斗地主,女人們就會嘮家長里短,黑白電視就在那偶爾閃現出一大片雪花或者出現沙沙聲也沒有人去搭理和搖那兩根天線桿桿了…但是因為不熟悉,我是很抗拒這樣的家庭聚會,我不喜歡被安排到和姑姑或奶奶睡,于是我會自己走路回到外婆家去和外婆住..

? 隨著回來的時間長了,熟悉了。奶奶去大姑家小住時除了帶妹妹一同前往也會捎帶我一起過去,去大姑家很遠,奶奶不會騎自行車,印象中忘了是怎么去的?走路?搭摩托?還是大姑差人過來接的?反正只記得要翻幾座山,過幾道橋,路上還有兩個大水庫..真的忘了,但回來的一次卻是印象深刻..,小時候的我性子直,烈,他們(父親這邊的親戚)說是被外婆家的人慣壞的,因為路上遠,每一次奶奶去姑姑家總是會小住半月或一月,那一次不知道我是怎么了,和表哥表姐吵架?和姑姑家那個婆婆不對付?住了一個星期后硬是鬧著要回去,那時候沒有電話,姑姑不能及時聯系到父親來接我,在各種勸誘無果下,大姑父拉著自行車將我送回家,騎自行車的路程很長,講禮節的大姑父一路上也是各種說教,教我要體恤長輩,孝順長輩..比如這次就不應該大中午的就非要鬧著回家..車程很長,說教很長,頑劣的我在后座一路竟然睡著了,在經過一處坑洼地時,我被顛下了車,當我被顛醒摔疼時,抬頭一看大姑父正弓著腰賣力的踩著單車,嘴里還在苦口婆心,于是我抱著一袋衣服跟著后面,因為是上山的小道,崎嶇不平,姑父的速度也快不起來,也或許是踩著艱辛,他渾然不知后座的我掉下來了……快到山頂,姑父也踩不動了,他跨下車,回頭一望,看到空空的后座,大吃一驚,再抬頭就看到不遠處坐在樹蔭下的我..,架住車,姑父拉起我,倒也沒呵斥責備我,只說,再走一段路就去山那邊的那個小商店給我買冰棍吃..,后面這段路程是怎么回來的我也忘差不多了,冰棍也吃到了,但我后面聽說他送我回來后水都沒喝一口就返回去了,回去后又被大姑罵了一通..只可惜,后來遠嫁的我很少再遇到過大姑大姑父,再后來奶奶去世了,大姑也走了,我也定居在離家千里的外鄉,再后來大姑父也走了…,這個姑家從此再沒有了任何聯系..

? ? ? 我的小姑,就是那個長得特像奶奶的姑姑,一頭微卷的長發,高挑的身材,在那個年代,雖然她比母親要年長很多,但我確覺得她長得很有氣質很美,一點也不像那個年代的農村婦女,可是我卻一直不怎么喜歡她,因為小姑父終年在外挑個貨擔賣貨,自然手頭寬裕,小姑家的條件也是最好的那一個,許是覺得掙的錢很艱辛,娘家要幫襯的兄弟幾個負擔也是過大,每一次回娘家小姑的風格就和大姑完全不一樣,講禮節的大姑父五八臘會按各種習俗備好禮品,五月的端午會有糖包子,棕子,八月的中秋節會有五仁、蔥香月餅,那用油紙包著的月餅,酥脆的餅皮,雖然一家總是只有一斤(四個)但那時候的我們也總是很期盼這些個節日的。年底臘月了,外嫁的女兒總會送年禮,花生瓜子,幾斤肉,雖不貴重,但每一次大姑總會準備滿滿當當,給奶奶備的片糖,小瓜子,貓耳朵總是大大小小好多包…小姑的五八臘禮沒有大姑那般講究,因為他們是城里人(近郊)包粽子沒有很方便,也可能小姑不會包,所以小姑父每次就會備十個糖包子,或者干脆每家十元/二十元錢?八月呢,因為有奶奶的生日,小姑他們也會回,但是我卻沒有印象見到他們的月餅之類的..年禮更不會有(據說因為正月會回來吃春飯,到時候一并送禮了,可能小時候的孩子就是貪吃的,沒見到零食也就沒有那么親近了)小姑家的小表哥讀書很能干,許是因為小姑父常年在外,見多識廣,所以每次回來,小姑父就喜歡將我們這些小輩們攏在一起,各種激勵,各種諄諄教導要好好讀書…我不喜小姑不是因為以上的種種…而是因為..

? ? 那時的父母都是鄉下老師,因為超生(我弟)被罰,沒有了公職,父親去到舅家的造紙??上班,母親零星的替往日同事代點課,平時也會種點菜秧去賣貼補一下家里,三個孩子,加上分家時的外賬,一窮二白的父母是省吃儉用,但半大小子吃窮老子,何況還是三個孩子,大姑家孩子五個,家里也是緊巴巴的,小姑家孩子三個,最大的是表姐,小姑父對這個女兒視如親生(小姑與小姑父都是喪偶后再組的家庭,小姑前面有一兒一女,后面和這個小姑父生了個兒子,就是那個據說讀書很能干的小表哥)似公主似的捧在手心,因為下面是弟弟,表姐的一些過季的換季的衣服都會給到大姑家的那個小表姐,也是因為妹妹會和奶奶去到兩個姑家小住,有時大姑也會將小表姐的舊衣傳給我們姐妹倆,那一次,奶奶帶回來一件看起來有八九成新的蓮色滌倫外套,為什么會認為有八九成新時,是因為那件衣服沒有訂扣子,幼稚的我以為是新的,奶奶也沒吭聲,只讓母親找幾粒扣子釘上給我們姐妹穿,在母親找扣子時,妹妹在旁邊說,這件衣服是去小姑家給的,當時小姑講這幾粒扣子好看就剪下來留著用了..后來那件衣服一直放在我家的衣柜里,因為被剪去了扣子,我不允許母親給訂上.自然也穿不了..不知道后面經過幾次搬家那衣服是否還在?淡紫色,大口袋,那時候都是請裁縫在家做的,翻駁領,類似于現在的學院風小外套..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姑姑還是去了,用的是自縊的方式。 當時我正在醫院,給發燒的孩子抽血化驗。在焦急等待的工夫,堂弟打電話告訴我。一種悲...
    卿有故事閱讀 5,783評論 76 345
  • 我一直覺得,善良是與生俱來的,它與貧富、文化水平無關,人是高級動物,對于別人的付出最容易產生共情。 長大后,所有的...
    白鷺姑娘閱讀 1,430評論 7 25
  • 蒲公英飛走的那刻就注定,再也不會回來,就像我們的青春歲月 恍惚已是四年,也許是巧合也許本就是注定,又重走了一遍...
    回希閱讀 850評論 0 1
  • 01 新中國成立時,我姑出生了,成為我爺爺奶奶第三個孩子,瘦瘦小小,村里一堆孩子中最不起眼的那個。 我爺爺的父輩,...
    卿有故事閱讀 679評論 10 32
  • 文/湘女梅子 姑姑屋后有條清清的小河,我住河這邊,姑姑們住河那邊,寒來暑往中,我們的親情就在這輕輕流淌的河水里,日...
    湘女梅子閱讀 635評論 7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