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什么是貧窮?這個問題貌似很簡單。世界銀行在2015年宣布,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將國際貧困線標準定為1.9美元。也就是說,如果每人每天的生活費少于1.9美元(約12.13人民幣),即為貧窮狀態,全球目前有8億人口處于這種狀態。
? ? ? ? 按照這個定義,貧窮貌似就是沒有錢。德國是歐盟國家里國民福利制度最為健全的國家,一些底層民眾卻長期失業,除了為這個國家貢獻啤酒、高糖飲料、香煙的消費以外,對社會完全沒有貢獻,而買這些東西的錢,全部靠福利機構發放。可是這些人就是不愿意自食其力,甚至長期領福利已經讓他們失去了工作的能力。難道是因為懶惰?
? ? ? ? G2000的創始人,香港富豪田北辰參加一檔真人秀節目,體驗了兩天的清潔工生活。在節目開頭,田北辰樂觀地說:“我始終信奉自由市場,淘汰了很多弱者。只要你有斗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在兩天的節目中,他每天從事9小時的清潔工作,掙幾十元生活費,住“籠屋”,去便利店卻發現大部分食物都買不起,下班后和他一起上班的同事還要趕去其他地方做夜班清潔……節目末尾,田北辰在每天不斷重復的勞力工作,且薪水只僅僅夠溫飽的同時,他不再提“只要有斗志,弱者亦可以變成強者”。他完全沒什么盼望,每天想的只會是下一餐自己可以吃什么,絕對沒有心力去計劃未來。香港人可以說是全世界最勤奮的人之一,可還是不能擺脫貧窮,看來貧窮也不僅僅是意愿和懶惰的問題,政府和政策是否也出現的問題?
? ? ? ? 貧窮到底是什么?人為什么會變貧窮,如何才能擺脫貧窮?《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這本書就在試圖回答這個問題。這本書的作者是兩位經濟學家,他們從經濟學的角度對貧窮進行了剖析。他們深入各個貧窮的地方,與窮人直接交流,體驗他們的生活,與各類機構合作并開展了大量實驗。在書中,他們將貧窮的原因從食物、健康、教育、生育、保險、信貸、儲蓄和工作等維度進行分析,最終總結出5點導致貧窮的原因以及可能的對策:
第一,窮人缺少正確的信息。例如,他們可能不清楚給孩子接種疫苗的好處,不明白教育的重要性,不知道怎樣避免染上艾滋病…….而這些往往會引起嚴重的后果。因此,正確的信息發布尤為重要,但信息發布必須是簡單的、信息來源必須是可靠的。
第二,窮人很難做出正確的決定。例如,窮人家里沒有自來水,所以不能享受干凈的水源。他們沒有錢,所以不能給孩子買足夠的營養品。他們沒有正式工作,因此享受不到社會保障。缺少這些,對窮人來說后果是很嚴重的。但他們很難做出決定來改善,因為他們需要將有限的資源用在解決當下的生活問題,而這些回報很可能在很遙遠的未來。政府在這些問題上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給村莊安裝自來水系統、降低碘鹽的價格、創造就業機會等,幫助他們改善當前的生活。
第三,窮人能享受到的正常服務很少。例如,窮人很難獲得貸款、存款的利息很低、針對窮人的醫療保險市場不健全。但一些技術和制度的創新可以改善這個問題,例如現在很流行的小額貸款、電子轉賬系統、小額投資理財產品等,當然,這樣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監督,確保窮人的權益得到保障。
第四,由于政府制定政策時的錯誤造成,包括無知、意識形態和慣性。例如,政府給醫生護士制定難以完成的工作量要求,導致醫護人員缺勤嚴重,窮人沒地方看病,卻從來沒人想要修改他們的工作量。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就是信息共享、確保每個人都能參與到政策的制定過程中,并對政府進行監督。
? ? ? ? 以上的這些問題一旦能得到改善,這種改善本省也會影響人們的信念和行為。成功能帶來更大的成功。
? ? ? ? 當讀到這里時,我突然發現貧窮產生的原因、窮人的想法與我之前的認知并不相同。對于一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來說,從來沒有過他們的生活,從來沒有處于他們的環境,從來沒有站在他們的角度考慮過問題。我所過得理所當然的生活(干凈的自來水,社保,穩定的工作),恰恰是他們夢寐以求的。而那些試圖解決貧窮問題的政府官員、學界精英可能也是如此。在本書的最后,作者表達了他的觀點:“對于想要解決貧窮問題的人,應該拒絕懶惰和公式化思考模式,傾聽窮人的心聲,理解他們的邏輯,那么我們就能制定一套有效的政策,也能更理解窮人的生活方式。基于這種理解,我們可以發現貧窮的原因,并找到解決的辦法”。也許這才是作者最想通過本書表達的吧。
? ? ? ? 貧窮是什么?看來還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涉及到太多太多。而我比較喜歡尼采所說的:當一個人認為自己是貧窮的,并認為這種貧窮的狀態是理所當然的,而放棄努力,那就是窮人真正的貧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