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愛情,友情,還是親情
先生的表妹和他說起即將到來的清明節,提到她的二伯。據說她的奶奶很能生,給她生了有五個伯父,用手指數數滿滿的一大把。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大伯和二伯。都是落居城里了,每年清明節大家就會相聚,大伯總是年年都到,二伯反而一年不如一年,甚至最后都不來了。
家里其余三個伯父除了大伯之外,都輪流的接待前來給老人上墳的親戚們,唯獨二伯,不來也沒有任何接待。就有人開始抱怨了。說白了,還是錢的問題,
大伯是接了她爺爺的班,混的還是不錯的,尤其是人特別有心,很疼人,對老家的這些親人一直盡心幫襯,資金也沒少給。所以拿人好處,自然無人議論,即使他也沒有主動接待親戚。
農村里的鄉氣吧,待親戚總是要花很多銀子的,幾百塊大洋,也許城里人不以為然,而對農村人而言真有可能是勒緊要帶,省吃儉用個一年半載了。
大伯,雖是長輩,就是特別疼人。平時疼人都疼夠了,所以不可能有人責怨。而二伯呢,也是長輩,卻在先生表妹和她家人那里,遭了不少吐沫。
有時候我們喜歡,來源于我們愿意主動接受別人付出的多,親情有時候并不算個啥,甚至比不上朋友對遠程顛簸的熱情款待。從來不會有人想著,我們是親人啊,你做的好與不好,沒關系,我們對你好就行啦!
還得說大伯的好,確實金錢不斷,人人都打心里贊美。人們喜不喜歡,沒關系,他就是那樣子的好人。
再得說二伯,親情的路上,身影確實漸行漸遠,人人斥責。人們喜不喜歡,沒關系,雖不是會主動對別人好的人,但誰不希望有人主動對自己好???
興許,就是和大伯的對比,帶來的冷漠,推遠了二伯的距離。喜不喜歡,自己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