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曹翁,是在《紅樓》之中,初識寶黛,亦是在《紅樓》之中。《紅樓夢》猶如一位從舊時光里緩緩而來的美人,邁著不疾不徐的步子,翩然而至。讓人猜測不著,捉摸不透,唯有用虔誠的靈魂去品味,去懷念。品味花柳繁華地的兒女癡戀,懷念那溫柔富貴鄉的舊日榮光。
夜涼如水,月懸中天,孤獨失意的時候,寂寞難自持的夜晚,總愿意再重溫一遍曹翁的《紅樓夢》,雖不知道它帶給我多少震撼與感動,但每次讀來仍是有淡淡的感傷和難以釋懷的悲涼。《紅樓夢》猶如一株世外仙姝的梅花,默然盛開,獨自歡喜。雖在冬季綻放,卻香飄了整個四季。一部《紅樓夢》,使我愛上了那傳承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那雕花的桌椅,那焚香的玉壺,那寶蘊光含的釵釧珠翠,那秀雅古樸的亭臺樓榭,不得不佩服曹翁對生活的細致,一樣樣,一件件,描寫得干凈利落,不落窠臼。透過《紅樓夢》,品讀那謙謙有禮的博弈茶道,那色香俱佳的精致菜肴,那錦綾玉緞的華服麗飾,那美輪美奐的紅墻黛瓦,讀來令人心生羨慕之感,頓作神往之情。一部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讓人領略到那金陵繁華地的紙醉金迷、夜夜笙歌的奢靡生活。猶如一個王朝衰敗前的最后一個黃昏,霞光萬丈,日墜西山。
品讀《紅樓夢》中的女子,每個人都是一段故事、都是一部傳奇。這些笑靨如花的女子都在生命中最美好的年齡享受著上蒼賜予她們的一切。但花易落,葉易枯,西風多少恨,吹皺了她們的眉,斷送了她們的命。就如同黛玉葬花,她葬得不正是這些女子們孤苦無依的境遇和注定悲劇的命運嗎?在封建社會的桎梏和枷鎖之下,這些女人注定了悲劇的一生,無論是大家閨秀還是小家碧玉,無論是嬌美如花還是貌若無鹽,都逃不過宿命糾纏、命里一劫。那形同槁木、心如死灰的李紈,那遁入空門與青燈古佛相伴的惜春,那三尺白綾悲壯殉主的鴛鴦,那病重被趕孤苦而死的晴雯,細細品來,無不讓人扼腕嘆息。或許警幻仙子給賈寶玉的那杯酒一語道破天機,名雖為“萬艷同杯”,但實為“萬艷同悲”。孽海情天里,滾滾紅塵中,多少個嬌艷如花的女子都湮沒在歷史的洪流中,沒人知道她們的名姓,沒人知道她們的故事。曹翁細細描畫了每一位女子,一個女子影射了一個家族、一代皇朝,甚至一部歷史。在波瀾壯闊風云詭譎的歷史風云下,一個王朝的坍塌傾覆和一位女子的香消玉殞別無二致。
曹翁曾說:腹有詩書氣自華。而他的文學造詣也在這本書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讓人沉醉于文字的魅力,難以割舍。海棠結社,一盆海棠竟讓黛玉吟詠出“偷來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縷魂”的絕妙佳句。寶釵的那首《臨江仙》中的“好風輕借力,送我上青云”更將她性格中的沉穩和圓滑展露無遺。蘆雪庵聯句,連不通文墨的王熙鳳都作了一句“一夜北風緊“。銀裝素裹、匝地瓊瑤,好一片白茫茫的琉璃世界,露出朵朵鮮艷的紅梅,那種意境和情致可謂是妙不可言。曹翁筆下的每一個場景都好像是一幅山水畫或仕女圖,讓主攻編導的我,都想不出該用什么樣的視聽語言和美工調度才能表現出那一幅幅水墨丹青極致的美。讀過此書,猶如在一條開滿鮮花的路上穿行而過,哪怕路無盡頭、歲月流光,仍是陌上花開、我心向陽。
閉卷凝眸,屏氣靜思。我仿佛看到寶玉與黛玉在梨花樹下共讀一本《西廂記》,仿佛看見寶玉和寶釵談論那相配的寶玉與金鎖,又仿佛看見黛玉湘云凹晶館聯句“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一曲紅樓終了,管他木石前盟還是金玉良緣,都不過是一片云煙。繁華過往、人間千年,都抵不過一段情思、一場癡戀。開不完的春花滿畫樓、道不盡的雨落黃昏后,都恰是那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看慣了花開花落,看透了悲歡離合,更讓我珍惜當下。有時候,一顰,一笑,一轉身,便是永遠。
紅樓一夢,幾回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