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秋娘: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那是怎樣的一段佳話,讓一個女人,一首詩,成了絕唱。

杜秋娘自小被父親拋棄,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這樣卑微的身世,日后免不了淪落風塵。她天資聰穎,不但能歌善舞,而且還會寫詩作曲。江南的秀氣賦予了她千種風情,年紀輕輕就聲名遠播。

在她十五歲那年,成了鎮海節度使李锜府上的一名歌姬。命運開始有了轉折,而真正改變她命運的是在一次宴會上,杜秋娘既然是府上歌姬,少不了要在客人面前歌舞助興,于是她唱起了自己譜寫的一支曲子《金縷衣》,因她不滿足別人編好的現成節目,這也是她具有獨到的才情。

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輕盈優美,韻味十足的舞姿已先叫人醉了三分,在配上這樣一支曲子,如山澗流水般清澈空靈的歌喉,在場所有人為之傾倒。尤其是李锜,頓時心潮澎湃,花開堪折直須折,眼前既然有如此好的春光,怎能辜負,于是將杜秋娘納為侍妾。

雖然李锜已年過半百,但老當益壯,對待秋娘不薄,所以二人也度過了一段甜蜜時光。卻偏偏在這個時候,唐德宗駕崩,長子李誦即位。而在位短短八個月后就禪讓給長子李純,是為唐憲宗。憲宗年輕氣盛,一登基便決心扭轉局勢,重振朝綱,于是決定削藩。使得李锜反叛朝廷,結果失敗,死在戰亂中。杜秋娘身為罪臣家眷,沒入宮中為奴。

李锜就這樣死了,杜秋娘的天空暗了下來,宮門一入深日海,難道真要在暗無天日的皇宮中了卻殘生。凄涼,無助,彷徨霎時涌上心頭,往后會有怎樣的危險靠近,杜秋娘不敢想象。然而,她這一生最快樂的時光卻發生在那里。

杜秋娘入宮后,依舊是充當歌舞伎。在一次給唐憲宗表演時,她演唱了自己最擅長的《金縷衣》,這首歌曾經改變了她的命運,這一次又徹底推翻了眼下的生活。憲宗被這首歌吸引,彼時他青春年少,壯志凌云,不成想眼前的弱女子卻有這般熱烈的情緒,心為之所動。不久杜秋娘就被立為秋妃,賜名“仲陽”。

雖然杜秋娘深受憲宗寵愛,卻從未與他沉溺享樂。反倒成了憲宗的政治助手,勸他對藩鎮采取寬柔政策,切勿用嚴厲刑法治理天下,需以德服人。憲宗在位十五年間,國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軌,史學家譽為“元和中興”。這除了憲宗本人的勵精圖治外,杜秋娘也功不可沒。

一直記得史筆記載的那段話,每每憶起,心似漣漪蕩漾。宰相李吉甫曾勸唐憲宗,天下太平,陛下應當廣選美人充實后宮,好好享受一番。憲宗卻淡淡地回答道:“吾有一秋妃足矣”。自古君王之愛最為廉價,今日還將你捧在手心呵護,明日就跟另一個女人海誓山盟。寵幸你時,你門庭若市,多得是送禮阿諛之人;冷落你時,誰都敢欺凌你。而唐憲宗跟秋妃,卻像是一對民間的尋常夫妻一般親密無間。

公元820年,唐憲宗病逝,事實是被宦官弘志所殺,杜秋娘的幸福在這一天終結。之后李恒即為,是為唐穆宗,指派杜秋娘為李湊的保姆,負責皇子教養。四年之后,李恒駕崩,李湛即位,沒多久便被刺殺身亡。宦官王守澄擁立李湛的弟弟李昂即位,其實不過是個傀儡皇帝,真正的大權掌握在這些宦官手中。

亂世里,宦官專政,換皇帝就像走馬燈似的。杜秋娘眼看朝政被這些宦官弄得烏煙瘴氣,一日不如一日,于是決定鏟除宦官勢力。這時李湊已經長大,被封為漳王。杜秋娘與宰相宋申錫商議如何行事,卻被王守澄的耳目探聽到。結果非但沒有打壓到宦官,還被反將一軍,宋申錫跟李湊被貶,杜秋娘削籍為民,放歸故里。

杜秋娘的一生,瞬息萬變,從一個身份卑微的歌姬成為集三千寵愛于一身的天子寵妃。晚景卻極其凄涼,大詩人杜牧曾路經鎮江,見到了年老色衰,歷經滄桑的杜秋娘,同情她的坎坷生活,為其寫下了一首長詩。

我昨金陵過,聞之為歔欷。

自古皆一貫,變化安能推?

夏姬滅兩國,逃作巫臣姬。

西子下姑蘇,一舸逐鴟夷。

織室魏豹俘,作漢太平基。

誤置代籍中,兩朝尊母儀。

光武紹高祖,本系生唐兒。

珊瑚破高齊,作婢舂黃糜。

蕭后去揚州,突厥為閼氏。

女子固不定,士林亦難期。

——《杜秋娘詩》節選

杜秋娘晚景雖凄涼,但是她有過那樣一份刻骨銘心的愛。她和他曾相濡以沫十二年,十二年間,他們或月下對弈,或煮茶談心,即使未能共同白首,也無憾了,這是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得不到的快樂。最后,還能回到家鄉,比起老死宮中的女子,已是極為幸運了。

公元835年,杜秋娘死在南京軍變中。繁華散去后,滿地憂傷,一切的一切,都在今日作結,如同夢醒后,歸于平靜。

何瀟湘 2012.7.30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