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孩子共享自然》學而思Day1

剛聽完小瑾的與孩子共享自然的帶讀,便迫不及待地寫起了學而思。

只記得靜怡在《養(yǎng)育女孩》中曾經(jīng)堅定地提到,2到5歲的女孩更多的應該是帶孩子去走近自然。雖然一直有這個想法,但是遲遲沒有行動。或者偶爾有一次帶著女兒出去觀察自然,也只是想著利用形色把花名告訴孩子。

回想自己小的時候,生活在農(nóng)村,那時的農(nóng)村和現(xiàn)在的大不一樣。經(jīng)常在泥地滾鐵環(huán)打彈珠,爬上草堆或樹枝躲貓貓也不足為奇;伴著稻田里的青蛙清脆的叫聲睡覺,和著樹上嘖嘖的蟬聲醒來也是一種絕妙的體驗;偶爾好奇地赤腳踩水稻,任憑螞蝗裹腳也不驚恐;被大公雞追逐直至驚惶失色,這種體驗至今留在記憶的最深處;還有很多很多獨特的觀察體驗,諸如孵小雞,喂鴨子等,雖然過程有些淡忘,那時也不知道這是自然,但是獨特的體驗讓自己至今印象深刻。

那時學校的美術課還有機會戶外寫生,也有語文老師帶我們?nèi)ヌ镆氨捡Y,回來寫觀察體驗。總之,現(xiàn)在回味起來是那千百堂語文課中唯一還能記得的少數(shù)。

只記得兒子三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nóng)村,雖然已經(jīng)是改良型的農(nóng)村了,至少還有菜地,泥沙和磚頭。兒子每天吃完飯的第一件事便是拿著推土機去周圍搜集沙子石子和磚頭,然后似模似樣地開始“造房子”。

因此,說到曾經(jīng)的自然,回想起來真的是一片一片的。如今自然還在身邊,卻更多的還是缺乏觀察的眼睛和心境。小瑾說“世界是需要去了解的,并非改造的”,這句話深深點醒了我。從今天起,拋掉那曾經(jīng)的功利心,什么樹名鳥名那些都只是一個副產(chǎn)品,重要的感受過程和觸摸聆聽的享受,哪怕扮演起那一草一木又何妨?重要的是我們依然和孩子在共享自然。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

  • 作者約瑟夫克奈爾 喜歡親近自然的作家 如果不熱愛 應該也不會用各種方法來給大家普及親近自然的方法 而且生活 自然就...
    瑩瑩生輝閱讀 118評論 0 0
  • 寶貝們,時間過得真快,我們又迎來了我們的大戶外,才來到教室,寶貝們就開始在說了“媽媽給我?guī)Я撕贸缘摹薄敖裉煲?..
    小確幸_23b9閱讀 387評論 0 0
  • 都說十指連心,要不是那些埋怨不滿憤怒的語言讓我從頭清醒到腳,都不知道手心有多敏感,連你一寸肌膚都不愿意觸碰
    醉笑三萬場閱讀 124評論 0 0
  • 很久之前在微博上看過一句話“長大后,當你踏上火車的那一刻起,從此你的故鄉(xiāng)便只有冬天,沒有春夏秋”。當時不覺得...
    南虢之南閱讀 249評論 2 4
  • 姓名:王飛宇 16160111036 轉(zhuǎn)載自:https://rc.mbd.baidu.com/3g4jrqw,有...
    7a0062110e9e閱讀 11,023評論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