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我得其格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48年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發表,同年作家已自殺身亡。生前他也是個作家,也有口碑作品,但是一經去世,《人間失格》卻漸漸被讀者所熟知,其他作品被《人間失格》掩其光芒。

作為日本現代文學的三大作家之一,太宰治的作品對日本文學的影響是很大的,我只能用很大來形容,因我對日本文學的認知不多,但是就我在書店的工作所知,太宰治的作品和其人可以作為日本現代文學的名牌。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知日”系列圖書,就有的太宰治的專本。

中信出版圖書

我閱讀日本文學是從村上春樹開始的,第一本《且聽風吟》已經沒什么印象了,獨留《挪威的森林》的感傷和孤獨。這些跨洋文學作品,流露到國內,在一定程度上,其質量還是不錯的,尤其在信息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互聯網還沒有走進千家萬戶,手機網還是2G之前所傳過來的作品。

好的文學作品具有超越時代的共鳴,盡管在閱讀的時候,書中所描繪的時間已經是過去很多年了,但是就人性中的真善美而言,時光荏苒,也都不過是形式的改變,真正的內核卻一直是雋永的真理。

而太宰的作品總擁有著一種不可思議的魔力,無論在閱讀中,還是閱讀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太宰筆下生動的描繪都會直逼讀者的靈魂,讓人無法逃脫。因為,我們心中或明或暗,都存有懦弱的一塊,被他無聲地侵襲,無從回避。

就《人間失格》而言,這是作者的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之作,人間失格,意為“喪失為人的資格”。講述的是一位男孩子成長經歷,在其獨特的原生家庭,校園生活的無聊無趣,不安的世道現狀,人間的世態炎涼,這一切加上主人公葉藏生性怯懦敏感,使他對人世產生痛恨,繼而感到失去為人的資格。

在一而再做人生告別中,他又不得不重拾生活的信心,為了革命和愛情,他不惜用韶華的生命做賭注,似將青春年華置于實驗臺,通過主角不斷地揭示現代人的困惑與迷失,從而讓人醒悟,尋求人生最隱秘的真實性和本源性的生活方式。

從這種角度看太宰治的文學,是具有跨時代的社會性和現代性的。主角葉藏在生活上是個無賴,又像一個單純柔弱的孩子,在面對生活的艱難困苦,選擇的是一種讓現在的人無法理解的方式,是自我毀滅的方式,但通過那滑稽怪異、玩世不恭的“搞笑”頹廢的背后,我們能夠看到一個真實而充滿理想的“永遠的少年”,以及對幸福人生的執著追求和美好愛情的熱切向往。

這是我在太宰治“失格”中得到的人格,著名的投資家查理芒格對一句話很信念,他說:我要是知道自己將會死在那里,我絕不踏足那地方。而《人間失格》就是這么一部讓人知道,自己一生可能會敗在那里的作品,給人啟示,超脫時空般的預示人生的魅力。


既然來了,看到這兒,點個贊支持一下唄!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通過簡信或評論聯系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