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蒙蔽了愛?
課前請各位仔細閱讀第二章。
1、“異化的溝通”方式是什么意思?
? ? ? ?它是指那些“雖致力于某種愿望,卻傾向于忽視人的感受和需要,以致彼此的疏遠和傷害”的語言和表達方式。
2、請指出有哪幾種“異化的溝通方式”并分別舉例說明。(在你的語言中分別找到一個相應的例子,記錄下具體的詞語,而不是敘述整個故事)
①道德評判。例如:你這樣講粗口是不對的!
②進行比較。例如:瞧瞧人家某某同學,不僅抄完還做完了,你呢,才寫了幾個字!
③回避責任。例如:下班后我總要到教室里打掃衛(wèi)生,因為我是班主任。
④強人所難。例如:你如果想獲得加分,你應該遵守紀律,講衛(wèi)生,講文明。
3、“道德評判”在這章里是什么意思?
? ? ? 道德評判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
4、馬歇爾曾說:所有的評判都是未被滿足需要的可悲表達。為什么他這么說呢?
? ? ? ?因為評判(道德評判)將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人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進行比較”(另一種評判)更會蒙蔽對人對已的愛意。它們都會淡化我們對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責任意識。因此,所有的評判都是未被滿足需要的可悲表達。
5、如果人們做我們想要他們做的事情是出于恐懼或內(nèi)疚,會有什么后果?
? ? ? ?后果可能是:或遲或早,我們將會發(fā)現(xiàn)對方不再那么友好。當然,他們也付出了代價,屈服于外部或內(nèi)部的壓力,很可能他們心懷怨恨,并厭惡自己。
6、價值判斷與道德評判有什么區(qū)別?
? ? ? ?價值判斷反映了我們的信念——生命的需要怎樣才能得到最好的滿足。而道德評判則是用道德標準來評判人,如果一個人的行為不符合我們的價值觀,那他就被看作是不道德的或邪惡的。
? ? ? 如,看到不符合我們價值觀的行為,我們可能會說:“暴力是不好的。殺人者是邪惡的”,這里的“不好的”及“邪惡的”都是道德評判。而如果我們從小就學習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我們將會直接說出我們的價值觀,而不會指責他人。如:“對于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我很擔心,我主張通過其他方式來解決沖突。”
7、根據(jù)馬歇爾的觀點,社會各個層面的暴力主要來源于何處?
? ? ?它主要源于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于對方。
8、我們的語言表達有時否認或淡化了我們的個人責任,請舉例說明。
? ? ? 例如:作為學生,同學們應該遵守校紀班規(guī);及時指出學生的不文明行為是我作為一名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9、我們對別人的要求往往暗含著什么?
? ? ? 它暗含著威脅:如果不配合,他們就會受到懲罰。
? ? ? ?心得:上學期,第一次看這一章時,在第17頁的“不要將價值判斷與道德判斷混為一談”打了個問號,因為對那一段內(nèi)容理解有些模糊。此刻,在完成這次作業(yè)的第六題時,隨著一字一句的閱讀及文字的輸入,我忽然理解了(見題六的解答)。
? ? ? 本章的作業(yè)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次自我剖析,道德評判、進行比較、回避責任以及強人所難這幾種異化的溝通方式,在我的生活和工作中比比皆是!今天開始,發(fā)現(xiàn)問題,直面問題,慢慢解決問題吧……
~FX007, come 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