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分享:外企咨詢的資料作成術2 (20161127 2/75)

昨天我們讀了本書的第一節,作者提出做資料的四個步驟:視覺呈現、邏輯、溝通、輸出。今天我們來簡單介紹一下視覺呈現的相關內容。


1 ?視覺呈現決定資料的形式

作者在15年的工作過程中,接觸的商業資料超過10萬頁,其中包含自己做的1萬多頁各種提案書、討論資料等,打底稿改來改去最后沒用上的三萬多頁,指導部下或者支援他人做的幾萬頁。經過這么多實戰后,某一天森老師(作者森 秀明)靜下心來忽然想到了資料的形式,然后撥拉撥拉完成度很多的那些資料,發現做資料常用的就是12種形式。

這十二種形式我們在上一節中已經列出來給大家看了一下,森老師說如果大家把這12種方式都掌握了,那么基本上所有商業資料都能對應了。(再給大家上個近照,中文偷懶上個昨天的圖)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實這12種呈現形式也是內有乾坤的。它們是基于邏輯學總結出來的。說服對方的技能、討論時論點的組合方式這些都是人類長期以來的智慧的結晶。它由6種基本的論述方法構成:一對一論法、并列論法、結合論法、連鎖論法、對立論法、比較論法。視覺呈現中的12種方式和這6種論法是對應的。森老師很自豪地說他把自己長年經驗得出的訣竅與人類長期以來構筑的邏輯法則聯系到了一起。

那么商業資料的呈現方式與它內在邏輯的組合方式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基本上行家的話,通過資料的呈現就可以判斷做資料的人用的是什么邏輯方式。相反的如果你定了自己觀點的論述方式,資料的呈現方式自然也就定了。這樣使用這12種方式就可以讓我們做出主題更明確,邏輯更清晰,簡潔易懂的資料。在這里我們先理解各種呈現類型,知道它們和邏輯組合方法之間的關系。各個模型的詳細解析日后呈上。

明天我們讀邏輯的簡介部分,明天見啦。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