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拿下眼鏡去洗漱,完了看到桌子上的眼鏡,突然感覺不認識了,還以為是女兒的。因為這個周末剛剛換了個架子,還未適應過來。
我這個人懶,包包、鞋子、眼鏡這些東西,能用就可以了,沒想著要去換,而且一換就感覺很不適應。包包一換了,有些東西忘記帶過來,就找不到了,就如我的導游證,到現在也找不到是哪一個包包里了。所以如果不是破得很不靠譜了,我還是不情愿去換的,既省錢又實用。鞋子也一樣,從來沒想到什么衣服搭配什么鞋子,而是穿了哪一雙就一直是哪一雙,直到季節更替,我最討厭穿新鞋子了,因為腳型不標準,較長,每次穿新鞋子總感覺磨腳,時間長了才能適應,即使鞋跟走的傾斜了,往往自己也感覺不出來,因為是自己慢慢磨出個斜面來的。眼鏡更加厲害,我記憶中就擁有兩副眼鏡。
現在這副眼鏡是念研究生時,在金華配的。當時溫嶺配鏡的基本價就是500以上了的,而我在金華配的是200多就可以了。我不知道什么材質,但是實用就好。因為度數不高,沒開車時,我只是在聽課看電視時戴眼鏡。當是那副眼鏡是在大一的時候配的,高一時我的眼睛基本上屬于全班前列的,只在高二高三躲在被窩里用小手電筒看小說,才把眼睛看壞了的。大學上大課時看不見,就在臨海配了一副眼鏡,那是第一副眼鏡,珍惜得不得了。每次用完就用布包好放在眼鏡盒子里。
初中時我的班主任就給我們講了一件趣聞,說他去家訪時,村里的人說他不是老師,判斷的標準就是他沒戴眼鏡,這樣就不是教書先生。而班主任的眼睛特別厲害,我們同學曾在最后一桌上課玩頭發,老師讓他把那個頭發撿回來,交到講臺桌上。現在當了老師才知道,不是他的眼睛厲害,近視眼的我也能準確地捕捉最后一桌學生的小動作,當幾年教師后就能有這個本領了。不是眼睛的問題。
工作后,眼鏡基本上用不到了,平時也就看電視時用用,所以都放在床頭柜上,經常睡覺時沒注意就掉下去了,所以是經常看電視前的手續就是找眼鏡。因為也用了好長時間了,并不珍惜,眼鏡布也不用,臟了拿衣角或餐巾紙擦擦就可以了,而眼鏡腳也摔得不成樣子了,甚至一個腳掉了,用繩子給綁起來的。讀研究生時,感覺戴出去實在有礙觀瞻,于是就近在師大校園里配了一副。
這一副眼鏡一半就是現在的這一副。說一半的原因是鏡架剛剛換了,鏡片還是原來的。從師大配好到現在,也已經有近十年了。學開車時,錯把一棵樹看成是一個人,教練要求我開車必須戴眼鏡,從此后,眼鏡就常戴了。上周末在家里,小外甥來在,剛3周不到的男孩子正皮著,自己爬桌子上玩,把我放在桌子的眼鏡給弄到地上,并給踩了,鏡片還算堅固,沒壞,眼鏡腳斷了,只好花了100元換了一副鏡腳。
剛換,總會有些不習慣。還好,我適應性還算強,沒脫下來時,基本上忘記自己換了眼鏡架的。今天碰到一熟人,他說我的樣子變了,我一直沒想到是什么變了,晚上看著這副眼鏡,可能是鏡架換顏色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