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肖申克的救贖》還是在高中,當時給我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當安迪在逃離監獄時,雙臂張開迎接監獄外雨水肆意拍打在身上的畫面。監獄里的陰暗、犯人們的侮辱、越獄時污穢的環境,在經歷過一系列身心折磨之后還沒被擊垮而最終逃離的圓滿大結局還是讓那個正處于巨大得學習壓力下伴隨著自我意識啟蒙的我備受鼓舞,如果當時有這么一個詞來形容那一定是正能量的。
? 最近找來了《肖申克的救贖》這一本書來看,除了大家更愿意去探討的瑞德與安迪的友誼充滿希望又平淡如水,又或是在監獄里呆了五十年的老人布魯斯在出獄后因為適應了體質下的生活而無法適應外界的環境上吊自殺,還是安迪在蓄謀逃獄之初就開始的救贖與自由之旅,最令我動容的其實是這樣的一個片段:安迪等人去選作去翻修屋頂,作為銀行家的安迪冒險以幫助獄警逃稅為交換條件,為同時翻修屋頂的犯人們爭取到了每人三瓶啤酒,安迪的理由是:“當一個人在春光明媚的戶外工作一陣子時,如果有一罐啤酒喝喝,他會覺得更像個人”。
? 當看到這一段時我努力回想自己喝啤酒時的樣子,大多數是一群人在一起瘋鬧起哄,一杯接一杯,很快地上就會響起空酒瓶摔倒在地上叮叮當當的嘈雜聲,有的人醉著,有的人陪著醉,似乎這些啤酒只是發泄的工具或者是培育歡鬧的催化劑,然后第二天起來就排泄出去了。
? “啤酒是溫的,不過仍然是我這輩子喝過的滋味最棒的啤酒。我們坐在那喝酒,感覺陽光暖烘烘地灑在肩膀上。我們喝了二十分鐘,這二十分鐘讓我們感到自己又像個自由人,好像在自家屋頂上鋪瀝青,喝啤酒。”
? 現在這個年代更多的人在尋求自由,高中生以為上了大學就是自由,大學生以為步入社會才是自由,年輕人以為夜夜笙歌無拘無束才是自由,中年人以為有錢有勢才是自由,仔細想想這種自由就太過于淺顯了。
? 心自由人才自由,內心需要控制的越少,就越自由。當你把你該盡的責任與義務當做本分,把日復一日的工作成非形式化,把讀書學習當成絕境求救的信號,而不是刻意的告訴自己需要工作是為了養家糊口,朋友聚會是為了維護感情,夜不歸宿是為了放松自己,這樣的自由才是純粹的自由。
? 當你有一天走在走過無數遍的回家的路上,夕陽將你的影子拉的很遠,你的影子也是自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