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太想提筆寫東西,加之電腦壞了,就更不想寫東西了。但為了每周四的讀書會作業,在剛才備課了1個小時后,又有些激情寫些東西,雖然具體寫些啥也不太確定,但有了標題就有了目標和方向。
愛就讓她經歷該經歷的
上周我們探討了如何讓孩子經驗因果律,如何讓孩子與“現實”為友,而不是與“現實”為敵。
有人說,所有的行為不是在表達愛就是在呼求愛。但“愛”是什么?沒有界線的愛會是什么?為了自己的愛和為了孩子的愛,所展現出來的行為完全不同,孩子的問題只是對抗問題的一種選擇而已。
自由是最大的犒賞
自主=負責任=承受后果=愛
仔細看看這個邏輯的順序,很容易能夠發現很多養育的問題是因為本末倒置了,沒有自主,或者沒有給予機會承擔責任(遵守界線),在后果來臨時孩子躲過了責任,所以孩子并沒有學會“愛”的真諦是什么?不是縱容,而是有條件的自由,有界線和責任的因果法則。愛是用事實教會孩子,他做了該做的得到應得的益處,他不做該做的、或者做了不該做的,得到相應不好的后果,吃到了苦頭,他才有機會學習認清現實的律法,而不是人制定的某些有待商榷的規矩。
給孩子自由 允許她做選擇
雖然,爸爸也在電話里安慰她,讓她通過這件事學習如何和不同的人溝通解決沖突,如何保護自己,而不要執著于講道理,講道理講多了,也會激怒別人。
這對多多而言,是一件很好的人際關系的測試和成長。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社會化是一個必經的過程,讓孩子有機會經歷一次完整的人際交往,發生沖突并經歷沖突的后果,挨一巴掌后,她懂得如何調整自己以后與人相處的界線,更具彈性的與人交往,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功課。
自然的法則是最好的律法
孩子看你怎么做 而不是怎么教
這是誰的問題?
為孩子立界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