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個月,我努力經營公眾號“冷眼”(ID:lengyanluna),每天群發一篇至少500字的暖文。后臺有好幾個朋友問我,如何申請公眾號,如何經營推廣公眾號,向誰推廣、推廣增關注有什么意義之類的問題,我覺得問的好可愛啊。這些問題總結起來是最近興起的新經濟現象:自媒體經濟。
我不假思索地就可以回憶起今年3月份讀鬼腳七的書,從中獲得的信息:自媒體運營。早在去年8月我申請了公眾號,當時只是單純認為公眾號就是一個寫作的軟件,無他,自己想寫什么寫什么,像我的私密日記本一樣。原本要用它來督促我一周一本讀書計劃,用來一周發表一篇讀后感的,只寫了一篇就無果了。因為不懂得“運營”二字。
鬼腳七從阿里巴巴的高管,辭職經營自己的自媒體,自媒體養家糊口。那時的鬼腳七,已經是年薪百萬以上了,卻辭職了。不禁很多問題就來了,自媒體狠狠賺錢嗎?自媒體如何賺錢呢?帶著這些問題,我從鬼腳七,延伸到羅輯思維,又關注了咪蒙、三公子、槽邊往事、一只特立獨行的貓、楊毅侃球等自媒體大V的經營之路。
自媒體在我眼前展現了越來越寬廣的視野:用內容征服眼球,用勤奮積累粉絲(粉絲當然是通用的說法,我還是喜歡楊毅說的“讀者”一詞),然后在強大的粉絲團基礎上開始商業運作。大家不要看到商業運作就反感,商業意識的普及是社會進步的根本,用商業中的契約精神來建立社會價值觀,社會的發展是迅雷不及掩耳的。
能寫能聊的開個公眾號,聊能吸引眼球的話題,當然我這里說的是原創聊天,還有非原創的。聊著聊著,一個話題一篇文章一夜之間被狠轉,粉絲一夜暴漲,原創有內容,原創有頻度,公眾號會給這個公眾號貼上“原創”標識。這個標識是公眾號對比其他自媒體平臺的一個突出的價值。類似的公眾號類型又叫訂閱號,讀者關注你的公眾號,就好比訂閱了你的傳統意義上的雜志,每天訂閱你或長或短,或好或歹的文章一篇,打了原創就類似從前你的文章在媒體上發表,版權歸屬就是你,永遠是你。
原創開通后,再努力一個月左右,會有“贊賞”功能可以開通,這個只針對原創,轉載的公號不具備此功能。贊賞多少都是愛,或一杯咖啡款,或積累起來是一大筆橫財。楊毅侃球公號中一篇文章贊賞能達到5000多人,算算,如果每人是贊賞兩元(最保守的),那這一篇文章的稿費就是1萬元人民幣,這個是不是令你舌頭都出來了?這是自媒體經濟變現比傳統媒體快準狠的優勢。那再算算,如今大V在贊賞的刺激下,勤奮起來不是人,天天一篇,你說鬼腳七還有心思工作嗎?當然不能工作的原因是大V們寫的文章又有人買帳又長,需要耗費很多時間搞輸入、輸出。不像我每天至少500字。
你以為這就結束了嗎?非也,大家看到很多公眾號下方都有一個廣告嗎?這是商家與粉絲量大,活躍程度高的公號的合作。哪里人多哪里就有市場。廣告費按月結嘍。
然后呢?
然后在粉絲支持的基礎上,有微店、有講座、有演說,有出書、有推廣另外的公眾號,等等一系列的活動,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如滔滔江水,銀錢日進斗金。
至于以后還有什么形式的商業活動變現,全在人們的摸索和碰撞了。
本來還有很多話題要說,公眾號只是自媒體的一種形式,無奈和兒子做完作業,留給我自己做作業的時間十分有限了。改日再聊我的所見所聞,如果你是大咖,請見笑,如果你和我一樣也是菜鳥,那么有選擇性地吸收,因為菜鳥知道菜鳥需要什么。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隨隨便便申請一個公眾號,然后用勤奮和愛好,經營她,時間久了,也許可以和大V們分一杯羹。
這段時間把鬼腳七天天掛在嘴上,有時間我要寫寫我所心愛的羅輯思維。
僅以此聊,紀念我認真經營15天公眾號,開通原創功能的喜悅。見本文題目下方,日期前方的“原創”二字,這次不是我自己拍的,是公眾號平臺給我版權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