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7億年前,從宇宙大爆炸那一刻起,宇宙的基本規則——物理規則被建立。冷卻38萬年后,出現原子,化學規則確立。又不知道過了多少數不清的年之后,隨著復雜的化學變化,從無機物、有機物到出現生物,生物規則建立。謝田老師的這一節宇宙大歷史課,聽得我如癡如醉。謝田老師接下來的一句話在我腦子里不停撞來撞去,撞得像鐘響“幫~幫~幫~”,他說,越早建立的規則,越不容易被打破。
“幫~”從物理規則到化學規則,再到生物規則,物理規則是萬物的基礎。
“幫~”那生物規則后面有什么?
物理規則里有強核力、弱核力、電磁力、引力四種宇宙基本作用力。生物規則是適者生存繁衍,繁衍>生存。生物規則后面呢?
我可不可以猜想是社會規則呢?可能有道德、法律這樣的規則。不對,這是漫長歷史中沉淀下來的精神層面的約束,是約束而非原理。那么精神層面的基本原則又是什么?學習進化能力,不,這還是生物規則范疇。這好像是一道哲學題我腦子開始和泥巴了。
“幫~”越早建立的規則越基礎,越不容易被改變,越往后建立的規則越容易被改變。精神層面的規則,說不定是一個會隨著時間而而遷移的原則。
這個時候女王從我面前走過。
“幫~”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越早建立的規則越不容易被打破,要打破越早建立的規則也越難。所以結論是,孩童時期養成的習慣和思維定式很容易帶著一生,而且難以改變。“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了吧,背上升起一股涼意,頭頂上多了千金巨石。都說兒孫自有兒孫福,這兒孫福的種子還不是這時候埋下的,我的天,這當媽的壓力多大啊!
那么,究竟嬰孩時期的孩子會建立哪些規則呢?是生物規則先還是意識規則在先?在我的理解里,意識的發育是晚于身體各項機能的發育的。那么姑且認為,是先建立的生物規則,生物規則是不是指的生物鐘、作息、飲食睡眠習慣這樣的習慣規則呢?幼童時期建立的習慣是很難被改變的。腦子里瞬間閃現一個很經典的案例:我家漢子嘴巴從來停不下來,第一次到我家的時候都坐在客廳就著瓜果盒一個接一個地吃,我一直猜測是斷奶早+母親喂養方式比較瑣碎導致。
那意識層面呢,在胎前和零歲的時候,我認為人的意識屬于潛意識狀態,這個時候的記憶很可能被寫入而成為規則(在這里,我又開始發想何為規則,規則如何形成??白眼)。而同樣的幼齡時期的每一次重要的經歷,都能在未成形的思維定式上劃下一刻刀。思維定式積累而成性格,長年累月的經驗積累養成思維習慣,而形成一個與眾不同的復雜的性格。因為每個人可能經歷過一些相似的事,所以人和人之間總有一些共性,又不可能全然相同,所以不存在完全相同的性格。
每個人的性格姑且認為是意識層面的規則吧,于是這樣那樣奇葩的性格,都是有原因的吧。發現自己思路又要扯到另外一個領域的時候我迅速撤回。
我又在想,這意識規則和身體的生物規則是否有先后,哪個更容易改變呢?在一本日本人寫的關于“胎前記憶”的書里,人的意識在胎里就開始累積記憶,那么意識的塑造從那個時候就開始了。生物規則呢?我想到一個例子:為什么哭鬧的嬰兒抱在手里走的時候,會很快安睡。因為懷抱和走路的起伏和他們在母親肚子里身體感受到的環境是相似的,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安全感而很快安睡。所以我一直在重復一個哄睡晃動頻率,就算女王已經兩歲半了,按著這個頻率晃著晃著不久就能睡著。不過意識發育和身體發育,我還是發現不了這兩者的先后。但我知道生物的意識本身就比物質發展的晚,所以這是“身體比大腦智慧”的一個論據嗎。
??
原來是希望自己歸納出一些方法的,就像我的哄睡頻率一樣,說不定是可以伴隨著女王一生的暗號。但發現腦子里的意識已經不受控制飄了開去。
但終歸兒童時期的習慣養成和思維影響是多么重要。
忽然就想起今天聽鏘鏘三人行的時候,在說輿論的“魔幻現實主義”,就如過年期間的上海女孩跟男友回江西吃了一頓飯逃跑的案例,這是一個假新聞,網友學者記者甚至中央媒體都在討論這件事。事實是假的,話題是真的。新聞是假的,討論是真的。由頭不知真假,談論的都是自己的內心關心的事。這就是文學里的“魔幻現實主義”。而我今兒這個論據不明真假,這推論一直圍繞的就是我最關心的事,這就是由宇宙大歷史引發的“魔幻現實主義”育兒思考。爽!
DAY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