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愛因斯坦筆記有感

他好奇。大自然的一切令他心醉。父親經(jīng)常帶全家去郊游,融入慕尼黑郊外的田野和森林,這也是愛因斯坦童年最幸福的時光。四五歲時,他生病了,父親拿來一個羅盤給他解悶。看著被某種神秘力量牽引著的小磁針,小愛因斯坦頓時激動得渾身顫抖,滿腦子問號擠走了身體的病痛,為什么它總是指向北方?它怎么知道那是北方……這些問號深刻而持久,直到他最終找到答案。他沉靜。喜歡靜靜地思考。誰要是破壞了他獨處的心境,他便會大發(fā)雷霆,甚至以扔東西來捍衛(wèi)自己的個人世界。9歲的愛因斯坦進入了以正統(tǒng)古板著稱的路易波爾德高級中學,開始了他一生中最痛苦的一段校園生涯。經(jīng)驗表明,越不熱愛學校的學生,越熱愛同學,不糾集一伙同學玩?zhèn)€天翻地覆,真有些愧對“不愛校”的名聲。但頗受歡迎的愛因斯坦常常躲開小伙伴,獨來獨往。專注于安靜的事,是他的最愛,吵吵鬧鬧,他卻本能地躲開。

捍衛(wèi)自己的世界,很小就知道自己的精力有限,并不斷通過拒絕來給自己的人生做減法,從而把精力放到鉆研這個加法上。由此聯(lián)想:我考慮過要不要二胎,實際上是考慮是否要進行減法。精力非常有限,與其制造四個農(nóng)民,不如專研一個博士。人的質(zhì)量比數(shù)量要重要多了。而區(qū)別的辦法是看你的注意力投放在哪里,具體是你對人生怎么做減法,怎么做加法。

他好學。求知欲超強。還是12歲時,愛因斯坦一家參加了一個傳統(tǒng)的猶太慈善活動——每周四請一位貧困大學生來家里吃飯。就是通過這次活動,愛因斯坦和俄國大學生塔爾梅成了忘年交。塔爾梅熱愛科學、哲學,他經(jīng)常給愛因斯坦帶這方面的書,第一次是《圣明幾何學小書》,愛因斯坦一口氣學到最后一頁,此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力和物質(zhì)》《宇宙》《自然科學通俗讀本》……只要能弄到的科學書籍,他的大頭都照單全收。

他聰明。他的求知能力與求知欲一樣強。13歲時,他得到了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這是一本極其復雜深奧的理論書,一般教授讀起來都會感到晦澀難懂,但小愛因斯坦讀起這本書,就像別的小朋友讀《小紅帽》一樣,津津有味!他對自然科學的興趣與日俱增,小小年紀就開始自學微積分之類的高等數(shù)學,別人眼里枯燥、眼花繚亂的公式、符號、數(shù)字、定理,在他眼里卻猶如優(yōu)美的樂章。他十二三歲就能與熱愛數(shù)學的大學生塔爾梅平等討論數(shù)學問題,并且很快,塔爾梅就不是他的對手了。

他叛逆。在讀通《幾何原本》,自學高等數(shù)學時,他就開始懷疑歐幾里德的假定。他討厭學校枯燥的灌輸式教育,討厭權(quán)威的標準答案。所以,盡管小愛因斯坦的數(shù)學成績永遠第一,但最討厭他的老師是他的數(shù)學老師。因為高等數(shù)學已經(jīng)熟稔于心的愛因斯坦,經(jīng)常會提出一些數(shù)學問題,讓中學數(shù)學老師不知所措。

求知欲決定著你最終擁有多少知識,也決定著你是否與他人不同。有些人放棄了思考,有些人熱衷于思考,而他們的差別天長地久。保護孩子的求知欲,這是他們成才的關(guān)鍵因素。

愛因斯坦還記得一次和父母看閱兵的經(jīng)歷。陽光、皮靴、刀尖,士兵兩眼盯住一點,膝蓋繃得筆直,雙臂擺動成直角,隊伍整齊劃一,士兵步伐一致,目光一致,表情一致,思想——沒有。這些人已經(jīng)機械化,他們共同合成了一個龐大的戰(zhàn)爭機器,為一個人效力,以國家的名義。愛因斯坦不像別的小朋友那樣——希望快快長大,成為其中的一員。相反,他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傷害,當時他就哭了起來:“我以后可不想變成這樣的可憐蟲。”他不想被機械化,失去生命的意義。他后來說:“一個人能得意揚揚地隨著軍樂列隊行進,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我鄙視他,這樣的人長了一個大腦,只是一場誤會。”

不讓我思考,這是讓我失去生命的意義啊。

“如果運氣好,各門功課都不掛科,我就會去上蘇黎世聯(lián)邦工學院。我將在那兒待上四年,學習數(shù)學和物理。我會選修這些科學的理論部分,我想自己會成為這些領(lǐng)域的一名教師。”“下面是啟發(fā)我作出這項計劃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我的長處偏向于抽象思考和數(shù)學思考……我的理想也讓我下了這個決心。這是十分自然的,人總是愛做自己擅長的事。何況科學職業(yè)還有一定的獨立性,那正是我十分向往的。”看得出,這個16歲的少年很有想法,他目標明確,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我的長處偏向于抽象思考和數(shù)學思考,所以我要成為這個領(lǐng)域的一名教師。突然想到我的18歲,我那時候也知道自己擅長數(shù)學思考,卻因為無知,選擇了會計,從而一生漂泊未定。如果我大學選擇數(shù)學,考研讀博,或許現(xiàn)在的我,會是一名孤獨的思考者,但那或許才是我的本性發(fā)揮。一步踩錯,燃燒了14年光陰。

人生如棋,只是隨著時間瘋長,棋力見長故而悔當年錯棋。為了現(xiàn)實生活,我應該把財務這一行做到頂尖,然后帶著底層規(guī)律跳轉(zhuǎn)到我感興趣的領(lǐng)域去。一去就應該去最頂級的地方,不如只會徒費光陰。

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韋教授在講課時,自動屏蔽了亥姆霍茲之后的一切。這哪兒行?好多問題都沒解決,解決了好多問題的新東西你又不講,叫我如何說愛你?要知道,那個年代正是科學發(fā)展的嶄新時期,舊理論危機乍現(xiàn),新理論春光乍泄,物理學界風云際會,高手如林,科學奇珍俯拾即是,好吧,就算這璀璨群星你韋教授看不見,麥克斯韋這顆太陽你總看得見吧?他20多年前建立的電磁學大廈,是能與牛頓力學比肩的鴻篇巨制,優(yōu)雅強悍的麥克斯韋方程組,被稱為上帝的詩篇,這你也不講,這不是逼著我自學成才么?翹課!于是,愛因斯坦離開了教室,他一頭扎進書堆,麥克斯韋、赫茲、基爾霍夫、波爾茲曼……眾多物理大師的著作讓他如醉如癡。該學的東西太多太多。自學不是問題,問題是翹課;甚至翹課也不是問題,問題是翹得太張揚。要翹,你隨便找個借口,說自來水收費大叔喊我去喝茶也就翹了。但愛因斯坦不,他實話實說,搞得韋教授連個臺階都找不到,很是惱火。后來,愛因斯坦也為此付出了代價。的確,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上,愛因斯坦很傻很天真。他不會察言觀色,不會曲意逢迎,口中所說,即心里所想。為此,他得罪了不少人,但也因此交了不少朋友。他與人交往如此不講究方法,是不是不懂得為人著想,沒有人情味?籌辦愛因斯坦生平展覽會的負責人米歇爾·沙拉說:“我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比我想象的要復雜得多。作為一位蓋世絕倫的科學家,他身上表現(xiàn)的人情味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實際上,他譏誚直爽的面具背后,是一顆率真善良的心。愛因斯坦與人相處,是隨心而動,年齡、種族、地位、貧富都不是問題。平等、率直、熱忱,傾情相交,坦誠以待,這就是最大的人情味。

不擅長處理人際關(guān)系,故而被教授仇視,也因此被耽擱了九年。可見在生活中,關(guān)系是必須處理好的。我注定是做不到想愛因斯坦心無旁騖地研究,既然沒有那種才華,就不要勉強自己,所以還是要花些心力處理好家里,公司各自或明或暗的關(guān)系。

物理如此,那數(shù)學怎么樣?愛因斯坦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就像一棵枝葉繁茂的大樹,分支太過精細龐雜,每一個細小的分支,都足以耗盡一個人的一生,作為一門基礎(chǔ)工具,鬼知道將來在物理學里會用到哪個小枝椏!選修一支,將來恰好能為己所用,這個概率就像中彩票大獎。這還不如專研物理,用到哪一支到時候再學也不遲,所以,愛因斯坦經(jīng)常曠課。數(shù)學老師閔可夫斯基教授見愛因斯坦“從不為數(shù)學操心”,很不爽,在數(shù)學論壇上給愛因斯坦起了個非常專業(yè)的昵稱:懶狗。

愛因斯坦對注意力的使用是非常敏感的,考慮到數(shù)學的精細,選擇了放棄,也正因為有放棄才有了物理的專注,這正是人生的減法,這里的減法,等于那邊的加法。我開始深刻認識到注意力的重要性并熟悉他的方法論,對人生進行加減法。由于我能放棄的不多,我選擇放棄了手游,所以才贏來了部分思考的時間。對于我來說,時間只有三種,工作,學習,生活。娛樂,是我的人生減法。而在工作生活中,我也努力做減法,爭取在學習上能有所加法。成為這樣的人,價值才高。但無法一心一意,所以注定我成不了頂尖的人才。最可貴的大學四年,卻因為荷爾蒙跟網(wǎng)游而浪費掉了。可惜。

人生無悔棋,只能是大大方方地往前走。北京半年,是我對自己珍惜的表現(xiàn)。

也許米列娃是第一個能和愛因斯坦探討物理和數(shù)學問題的女性,所以,愛因斯坦對她漸生好感。這可以理解。人對財物,有獨享欲;對樂趣,有分享欲。當你癡迷CS游戲,眉飛色舞地向朋友介紹時,如果對方如牛聽琴般麻木不仁,或者為了配合你而敷衍應酬,你的滿腔熱情一定會化為悲憤,知音難尋、珍珠蒙塵之感揮之不去。但如果有朋友和你一起玩,則樂趣倍增,如果這個朋友還是個異性,那么不管TA玩得怎么樣,只要TA足夠喜歡,并且在恰當?shù)臅r候,能對你的表現(xiàn)致以崇拜的眼神,那么樂趣一定倍增。

知乎上說過,如果男與女之間差距過大的話,十個九個渣。理由很簡單,沒有共同的興趣愛好,說不到同一個話題上去。

追逐自由,挑戰(zhàn)權(quán)威,是有代價的。當愛因斯坦拿著畢業(yè)證,走出校門,置身于滾滾紅塵時,他得到了步入社會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最重要的問題不是追逐理想,而是填飽肚子。

生存不易,真心不易。這是每個在校生沒有仔細思考過的事情。

一時間,找一份新工作,比找一個清純的女演員還難。那時,他父親赫爾曼的公司也陷入了困境,身體狀況也每況愈下。資本家不是那么好當?shù)摹垡蛩固箍丛谘劾铮痹谛睦铮约荷頌殚L子,連個穩(wěn)定的工作都找不到,于是更加痛苦。但生活還得繼續(xù),愛因斯坦有面對一切困難的勇氣。在極度困苦中,他仍然沒放棄希望,甚至沒失去幽默感。在給格羅斯曼的信中,他寫道:“上帝創(chuàng)造了驢子,還給了它一張厚皮呢!”在愛因斯坦發(fā)求職信的名人中,有萊比錫大學的化學教授奧斯特瓦爾德,他后來因稀釋理論方面的貢獻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在信中,愛因斯坦拍完馬屁后,懇求他提供一個職位,但與其他的信一樣,依舊沒有回音。十幾天后,愛因斯坦再次寫信:“我忘了上封信是否附上了我的地址……”依然沒有回音。

為了工作,厚著臉皮,我也曾二次面試中心。都是討生活的人,追尋夢想的人,努力與生活搏擊,熟悉他的規(guī)則,最終會收獲好運。

在愛因斯坦看來,這個職業(yè)是一份很有前途的職業(yè):穩(wěn)定,不用為生活操心,工作之余還可以搞學術(shù)研究……另外,技術(shù)專利鑒定這個工作,必須接觸各種專業(yè)技術(shù)領(lǐng)域,迫使人多方思考,而思考,是愛因斯坦與生俱來的摯愛。愛因斯坦給米列娃寫信報喜:“要是這事兒成了,我會樂瘋的!”

總而言之,這場除了當事人,其他人都反對的婚姻,硬生生地鉆出了夢想的嫩苗,怯生生地等待著現(xiàn)實的風霜。

和多數(shù)新婚夫婦一樣,他們很是甜蜜了一陣子。

也和多數(shù)婚姻一樣,他們只是甜蜜了一陣子。

美麗的愛情之花離不開現(xiàn)實的土壤。如果生活是一片干旱的沙漠,那么愛情就像沙漠中的一場雨,片刻滋潤之后,便隨風化去。

牛郎織女之所以不吵架,是因為他們沒實現(xiàn)“你耕田來我織布”的諾言。再甜美的愛情也會被艱苦的生活漚出餿臭味。

愛米戀也未能免俗。

開始,他高論來她傾慕,他工作來她家務。

接著,他計算來她對數(shù),他工作來她家務。

之后,他上班來她家務,他思考來她家務。

然后,她家務來她家務,他思考來他算數(shù)。

最后,她家務來她吃醋,他研究來他憤怒。

其實,愛因斯坦并不適合結(jié)婚,因為他像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雖然偶爾也生生爐子,帶帶孩子,但他不會過日子,心思也全沒在家長里短上。每天,除了投入工作之外,他的其余時間都沉浸在物理世界里,不是獨自思索、計算,就是與朋友們在一起討論物理數(shù)學哲學什么的,很少操心家事。

而且,愛因斯坦的老媽也不喜歡米列娃,婆媳之間,一個尖酸,一個刻薄, 一個狠辣, 一個陰沉, 棋逢敵手, 互不相讓, 明爭暗戰(zhàn), 風起云涌。

小愛身處其間,不勝其惱,更是一頭扎進物理。

而米列娃則做了全職主婦,她在感情和物質(zhì)上完全依賴愛因斯坦,感情糾葛、柴米油鹽、瑣碎家務看著不起眼,實際上非常消耗精力。

真正持家過的人會發(fā)現(xiàn),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都是消耗精力的。很多學者,在成家之后,就沒有精力投身于學問。論文產(chǎn)出也大大地減少了,這就是成家之后的精力分散,不可避免。所以創(chuàng)業(yè),能創(chuàng)出分擔家里精力的機器,那將是極其有市場的,而人的精力集中,最為可貴。

作為思想的巨人,他的歡欣,他的幸福在于思想。他的糾結(jié),他的苦難,自然也在于思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那就拉倒,也不是痛苦。

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這才是痛苦。

對愛因斯坦物質(zhì)生活的苦難,我們可以感同身受。因為我們太在意。

對財物的得與失,多與寡,取或予,我們比高精度的科學儀器還要敏感。

而在思想上,我們中的大多數(shù)卻是麻木的。不承認?

你說地球是宇宙中心?那就是好了, 反正也不耽誤我踢皮球、 打太極。

他說這只鹿其實是一匹馬?沒關(guān)系,只要我有錢賺,它愛是什么是什么。

張三被人欺負了?那關(guān)我什么事,又沒欺負我。李四和王五在討論真假對錯?太無聊了,不管討論出個什么結(jié)果,也不值一塊錢。你問我喜歡什么,討厭什么?這不太好說,那得看領(lǐng)導喜歡什么,討厭什么。

為什么我們花了很多錢也買不來朋友?想那么多干嗎,還是賺錢要緊。

哎呀, 有個問題想了好久也沒想明白, 那就算了吧, 不想就沒問題了。

于是乎,我們在思想上不會痛苦。不存在的東西,怎么會痛?

但愛因斯坦會痛,他有,他在意,他難割難舍,他燃燒整個生命啟動思想之舟,航行在迷宮之海,孤獨地尋找接近真理的出口。

那是一個沒有邊界的心靈險境,那是一場沒有終結(jié)的思想搏擊。壁壘、暗礁、黑云,眼前突然開闊,欣喜的淚水還沒來得及涌出,卻因誤入一個大大的死港而驚出一身冷汗。旋渦、風雨、惡浪,眼前突然一亮,幸福的彼岸清晰可見,沖刺!沸騰的熱血又被冰冷堅硬的現(xiàn)實瞬間凝固、擊碎……

孤獨、焦慮、渺茫、無助、迷惘、絕望……

英雄的歷程只有在其成為英雄后,才是資本、是史詩、是傳奇。在成為英雄之前,那只是傻事、是教訓、是笑料。

不去想就不會痛了,然而對生命的好奇及求知欲,迫使得我們不得不想。對愛因斯坦來說,一輩子不能放棄的,就是思考。打個比方,給你榮華富貴,但你再也不能接觸書本,很多人答應,但也有不少人拒絕,拒絕的人知道,物質(zhì)上的財富是遠不如精神上的富有。而精神上的富有需要積累。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位三級技術(shù)員已經(jīng)能夠熟練、高效、優(yōu)質(zhì)地完成專利技術(shù)鑒定工作了。一天的工作,愛因斯坦常常半天就能完成,剩下的時間干嗎呢?當然是物理。作為一名天生的科學家,只要眼睛睜著,他的腦子就一刻也不會閑著,胡思亂想、推理探析,自己跟自己較勁,忙得很。

幾個月后,小愛又寫信給哈比希特,這回是勸他進專利局:“你變得太一本正經(jīng)了,這都是你在那萬惡的牲口棚里的孤單造成的。一有機會,我就把你推薦給哈勒,準能把你安插到專利局當長工。到時候你肯來嗎?考慮考慮吧,要知道,除了8小時工作以外,每天還有8小時的閑暇外加星期天……”小愛特別珍惜可以獨立支配的業(yè)余時間,所以,他對專利局的工作還是相當滿意的,雖然他的理想是當老師。

對時間計算得如此準確,是他特別珍惜可以獨立支配的業(yè)余時間的表現(xiàn)之一。所謂加班,其實都不是投資自己的一種表現(xiàn)。

我們比較熟悉的思想實驗就是伽利略所做的“雙球?qū)嶒灐保搶嶒炇菫榱蓑炞C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自由落體誰重誰先落地”的說法正確與否。實際上,伽利略沒有像傳說中那樣,去比薩斜塔扔銅球,爬那么高沒什么好處,再說砸到小朋友怎么辦?就算砸不到小朋友,砸到花花草草也不好呀!所以,略哥只做了個思想實驗:如果真的像亞里士多德同志說的那樣,重的下落比輕快,那我把重的和輕的綁在一起,會怎么樣呢?

怪事發(fā)生了,從邏輯上講,會出現(xiàn)兩種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

A:重的輕的合體,當然更重,下降得一定比那個重的更快。

B:重的還打算像以前一樣快,但輕的跑不快,拖了后腿,所以,速度應該比輕的快點,比重的慢點。

以老亞的預測為前提,邏輯推理毫無問題,卻同時產(chǎn)生了兩種相反的結(jié)果,所以一定是前提錯了 — 也就是亞里士多德的說法錯了!

這就是思想實驗的好處,成本低,效率高,效果好,真是居家旅行,科學研究必備良藥!

當然,有時候光靠想象也不行,還得拿起筆和本子寫寫算算,門外一有風吹草動,必須立即把本子關(guān)進抽屜,可不能辜負了領(lǐng)導的殷切期望啊!實際上,哈勒局長何嘗不知小愛同志在干什么?只不過小愛工作也干得不錯,閑暇之余搞個物理也不算什么壞事,所以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聞不問了,這才是英明的機關(guān)領(lǐng)導嘛!

偷得浮生半日閑,再用浮生來專研。愛因斯坦是成功了,但也存在那些默默無聞地,專研一輩子未成功的人。不過,這種一有時間就專研的精神非常可敬。

愛因斯坦搞物理,注重理論協(xié)調(diào),善用邏輯演繹,這樣得出的結(jié)論,內(nèi)涵更深刻,體系更完整,理論內(nèi)部更自洽。

邏輯是思維的規(guī)律,也就是說,人腦進行思維,必須遵從這個規(guī)律,才有可能得出靠譜的結(jié)論,它的基本原理很簡單,但深刻理解和完美運用卻是一門高深的學問,亞里士多德完善了形式邏輯學,歐幾里得則將它的運用推向了成熟。我們來復習一下形式邏輯學的分析工具 — “三段論”,它由大前提、小前提推出結(jié)論:大前提:專心工作、不搞宮心計的人得不到提拔。

小前提:你專心工作,不搞宮心計。

結(jié)論:你得不到提拔。

雖然這是普遍規(guī)律,但有時也會出現(xiàn)奇跡:專心工作、不搞宮心計的你被提拔了!這個概率就算只有十億分之一,作為一個科學理論,它也站不住腳。上述命題的問題出在哪兒呢?就是大前提不靠譜。

只有在大前提、小前提完全正確的情況下,才能得出完全正確的結(jié)論。所以我們要對一件事作出邏輯推理時,首先要仔細檢查邏輯起點是不是靠譜。那么,怎么保證前提正確呢?歐幾里得的辦法是用無須證明、也沒法證明的最淺顯、最簡單的真理作前提。比如:整體大于部分、凡是直角都相等、任意兩個點可以連成一條直線等。這樣的道理不證自明,我們管它叫“公理”或“公設(shè)”。

歐幾里得擺出5條公理和5條公設(shè), 并用縝密的邏輯演繹, 步步為營,推來導去,構(gòu)建了一座輝煌的數(shù)學大廈 — 《幾何原本》,這是數(shù)學和哲學兩個學科里的雙料巨著,它標志著人類第一次完成了對空間的認識,它的偉大之處不僅在于它所取得的成就,更在于它所使用的方法——公理演繹法。

從公理、定義出發(fā),論證命題,得到定理的方法,是人類理性的一次革命。楊振寧認為,中國受《周易》影響,西方人受《幾何原本》影響,這是現(xiàn)代科學發(fā)生在西方,而沒有發(fā)生在中國的原因。

愛因斯坦就是“邏輯演繹界”里的絕頂高手,他大部分重要的理論突破,都是用這種優(yōu)雅的手法實現(xiàn)的,其簡潔的原理、嚴謹?shù)倪壿嫛⑸羁痰膬?nèi)涵、美麗的數(shù)學、驚世的結(jié)論,都令人嘆為觀止。

現(xiàn)在,愛因斯坦拿著這把鑰匙,伸向了兩把銹跡斑斑的大鎖。隨著兩聲不易察覺的咔噠聲,鎖開了,1905 年因此而光芒萬丈!

遙想 1665 年, 牛頓暫別劍橋大學, 回到故鄉(xiāng)沃爾索普農(nóng)村躲避瘟疫,百無聊賴之間,他埋頭做了一番學術(shù)研究,1666 年,他靈感爆發(fā),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構(gòu)建了微分學思想,構(gòu)思了光學原理,在力學、數(shù)學、光學這三個領(lǐng)域作出了開創(chuàng)性、基礎(chǔ)性的貢獻,直接加速了人類科學、思想的發(fā)展進程,這兩樣加速了,人類的發(fā)展也就加速了。于是,1666年又被稱為牛頓奇跡年。

牛頓于 1666 年的科學貢獻是空前的、無人能及的。這種等級的偉大智力成果可遇不可求,何況是集中在同一年 , 由同一人擷取的,所以沒人會奢望第二個奇跡年,哪怕是給一萬年的期限。然而,幸運的人類

只等了 239 年 — 1905 年就低調(diào)、從容地到來了。

這一年,愛因斯坦這個專利局三級技術(shù)員完成了 6 篇論文:3 月, 《關(guān)于光的產(chǎn)生和轉(zhuǎn)化的一個試探性觀點》,提出光量子概念,給出光子能量公式 E=h ν,完美解釋光電效應。

4 月,《分子大小的新測定法》,創(chuàng)造了一種測定分子大小和數(shù)量的新方法。

5 月, 《熱的分子運動論所要求的靜止液體中懸浮小粒子的運動》,解釋了布朗運動,終結(jié)了物質(zhì)是否由分子或原子組成的爭論。

5 月, 《布朗運動的一些檢視》,進一步充實了關(guān)于布朗運動的研究。

6 月,《論動體的電動力學》,創(chuàng)立狹義相對論。

9月, 《物質(zhì)的慣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關(guān)嗎?》 , 完美詮釋了質(zhì)能關(guān)系,得出永垂不朽的質(zhì)能公式 E=mc 2 。

這 6 篇論文,為物理學三大領(lǐng)域:物質(zhì)結(jié)構(gòu)原子論、量子論和狹義相對論奠基,還順便為統(tǒng)計學等其他學科作出了卓越貢獻。這 6 篇論文夠得上4個諾貝爾獎。 而狹義相對論的分量, 更不是諾貝爾獎能撐得起的。

因此,1905 年被稱為“愛因斯坦奇跡年”,它與 239 年前的 1665 年遙相呼應,共同成為了人類發(fā)展史上的兩座通天燈塔。

名正言順地混跡于學術(shù)界,這才是愛因斯坦最想要的生活。有些人的夢想是金錢地位,但愛因斯坦不是,這絕不是“酸葡萄”式的虛偽,他對當個官兒之類的事兒毫無興趣,他就是為物理而生的,上班就是搞物理,搞物理就是上班,這對他來講就是最完美的人生。而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最好辦法就是到一所大學當個理論物理學教授,所以他申請博士學位也好,申請無俸教師也好,都是奔著這個目標去來的。雖然都失敗了,但他并不氣餒,相反,他還會一直努力爭取。

雖然暫未成功,但愛因斯坦的工作已經(jīng)引起了普朗克、維恩等大腕兒的關(guān)注,互動還很頻繁,躥紅、進圈子是遲早的事兒,然而,經(jīng)過幾番折騰以后,眼看就要成功了,愛因斯坦卻突然不那么想去大學了,他對格羅斯曼說,想去當個中學老師,這樣搞科研的條件更寬松。

理想不能當飯吃,然而愛努力一邊搞理想一邊能當飯吃。

以愛因斯坦的智商和能力 — 畢業(yè) 9 年多,為現(xiàn)代物理兩大支柱理論奠基 5 年后,才勉強走進學術(shù)圈,可見情商有多重要!在人類社會,即使你創(chuàng)造了奇跡,沒人承認,也不算奇跡,你必須有讓人承認的平臺、能力和運氣才行。明珠只有閃現(xiàn)在人們欣賞的目光里時,它才是明珠,才具有明珠的價值。隱藏在深海的貝殼里,它只是一團硌肉的異物 — 就像人腳上的雞眼,如果那顆明珠的運氣不好,被掩埋在地下的巖漿吞沒了,那對于人類來說,它就沒有存在過。人類社會,沒有奇跡。

在那時,存在很多有才但不被挖掘的人,而如今,信息非常發(fā)達,只要你有才能,再有吸引注意力的技巧,就很容易吸引到大家的關(guān)注。

1906 年的某天,愛因斯坦忽然想起這碼事,于是,他把量子引入公式,推測道:只要溫度夠低,所有固體的比熱將隨溫度的下降而顯著下降。愛因斯坦對固體比熱的解釋引起了能斯特的注意。因為能斯特為了檢驗第三定律有多靠譜,搞了個艱苦的工作:低溫比熱實驗。他埋頭苦干了三四年,直到 1910 年 2 月,實驗結(jié)果才見了光。

能斯特把實驗結(jié)果拿來與愛因斯坦的理論一對照,符合得竟是極好的!他點評道:“我相信,沒有任何一個人,經(jīng)過長期實踐,獲得了對理論的可靠驗證后,當他再來解釋這些結(jié)果時,會不被量子論的強大邏輯力量所折服,因為它一下子就澄清了所有基本問題。”愛因斯坦的這個成果,又給量子論提供了一個有力的支持,同時,還給量子論拉來了一個同盟:能斯特。

在索爾維會議上,愛因斯坦把比熱問題放到量子問題的大背景下來討論,引起了洛倫茲、普朗克、龐加萊等一大波大腕的質(zhì)疑,他回應道:必須搞好波和粒的關(guān)系,我們需要麥克斯韋方程,也得承認量子假說。

但他的意見并沒有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重視。

第一次索爾維會議并沒給愛因斯坦留下什么好印象,因為他發(fā)現(xiàn),面對物理學危機,大家大部分時間都在為美麗的舊世界哀嘆,而不是解決問題,“就像在耶路撒冷廢墟上的哀歌”。

哀嘆,舊理論并不是那么容易退出歷史舞臺的。這就像每個階段的重重更換。

世界是神馬?

佛:是浮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嘛)。

老子:是虛無(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有無相生嘛)。

泰勒斯:是水(答案開始明確了,但是好像有點…)。

畢達哥拉斯:是數(shù)(夠明確,但太抽象)。

留基伯和德謨克利特:是原子(這個嘛…)。

中國古代人民集體智慧:金木水火土(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時化育,以成萬物嘛。清晰而又具體)。

……

學過一點點一丟丟自然常識的我們,會很文藝地認為,原子的答案最靠譜。但是,很快我們就會知道,這種文藝的“認為”其實很二逼。站在公平的、科學的角度講,在他們得出結(jié)論的當時,拋開偏見,這些答案沒有優(yōu)劣之分,都差不多!

不服氣?就知道你不服。

那你說說,上面哪個答案最不靠譜:浮云?虛無?水?數(shù)?五行?

你挑出其中任何一個,然后咱倆去Look Look人家的哲學思辨和理論基礎(chǔ),我們會發(fā)現(xiàn),這些大神說的,都相當有道理了!

既然,既然這些答案,都是經(jīng)過深入思考后,各自提出的一種假設(shè)(記住哦,都是“假設(shè)”),而且,都滿臉道理,那么,你憑什么斷定,哪位爺思考出來的假設(shè)靠譜,而哪個孫子思考出來的假設(shè)不靠譜?拼爹拼胸還是拼下限?

我們發(fā)現(xiàn),這種拼法不能跟國際接軌,而且水越攪越混,說是適合摸魚,其實只適合摸石頭,所以幡然醒悟:想斷定什么靠譜,一定要用別的法子!

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擺在那,用不著摸,拿來就能用:驗證。

所有的假設(shè),都必須經(jīng)得起現(xiàn)實驗證。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驗證

要通過驗證的科學理論,是非常難的,愛因斯坦知道這一點,但他還是要堅持建立相對論這個理論,解決現(xiàn)有理論的矛盾。

  老愛說,統(tǒng)一場論的探索極其艱辛,成功機會極其渺茫,讓年輕人來做,很可能投入一生卻一無所獲,他自己反正已經(jīng)功成名就,不怕失敗,所以由自己來做最合適。

  還有人問他:“這一次又一次的失敗有價值嗎?”

  愛因斯坦回答道:“至少我知道99條路不通。”他說:“我明白,成功的機會很小,但努力還是必需的……那是我的責任。”

同時也時刻關(guān)注著年輕人的命運,不讓年輕人投入精力而一無所獲。這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策。而我們自己思考,往往是逮到一個就投入進去,結(jié)果浪費了精力還一無所獲。

在我們這個古老的國度,有很多關(guān)于“頓悟”的傳說。大家相信,人可以通過一些簡單的方法,或某種神奇的際遇,讓自己某一天突然腦洞大開,于是智力升級、真理誕生。實際上這種事情不會發(fā)生在科學領(lǐng)域,也不會發(fā)生在真正的哲學領(lǐng)域。當我們真正了解,科學理論是什么,科學家是怎樣得到它們的,才能真正理解,即便是蓋世天才,沒有堅實的知識,可靠的方法,苛刻的質(zhì)疑,嚴謹?shù)尿炞C,也無法得到一個靠譜的科學理論。我們總是想一步登天,直接得到真理,然而最終得到的是一堆有道理沒卵用的垃圾。只有我們了解科學的時候,才能理解,即便是一個被證偽的科學理論,也比一萬個不能證偽的真理要有價值,因為我們要解決問題,而不是耍嘴炮。

掌握一些科學的知識,方法,并不能拿來換金錢美女,但能讓我們腦子里清醒點,分析判斷能力強一點,被忽悠得少一點。

?著作權(quán)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546評論 6 533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570評論 3 418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6,505評論 0 376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017評論 1 313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jié)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786評論 6 410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219評論 1 324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nèi)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287評論 3 441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cè)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438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971評論 1 335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nèi)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796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995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nèi)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540評論 5 359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zhì)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230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662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918評論 1 286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697評論 3 392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991評論 2 374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