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服務和社區服務的意義

? ? ? ? 這兩天的社會實踐活動首先要感謝家長大學的導師和家長們,是他們重視鍛煉孩子的社會實踐,才有了對這個活動的支持,積極參與就是一個很有用的身教,通過自己身教的力量讓孩子過一個有體驗社會服務的暑假,通過做義工天使來傳播家庭教育知識。政府在這一兩年是逐步認識到家庭教育對社會的影響,家庭教育對國家的影響,少年強則中國強在我們這里看得越來越清晰!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為什么我們要讓孩子參加一些社會實踐呢?有的人可能會這么想:這都是一群吃飽沒事干的呢?別人忙得要死,你們卻在說什么社會實踐,說到底也不就是派派傳單,拉拉橫幅。如果我們作為家長是這么想的話,我可以說我們的孩子一定不會優秀到哪里去!如果想申請到好的美國大學,一方面要注明自己優異的成績,同時申請材料還要有亮點,美國大學非常重視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如果在這方面有所積累,會為自己的申請加分不少。美國一流大學的申請競爭很激烈。中國很多學生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也可以脫穎而出。但在綜合素質方面,尤其是社會實踐經歷卻普遍缺乏。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那為什么美國學校會這么注重社會實踐呢?在社會實踐過程中有兩個方面是可以讓孩子提前過渡走入社會的,首先第一點:進行社會實踐能提升個人的能力!為何這么說呢?我們的孩子從小就能接觸到不同年齡的人,這樣他們能通過社區服務去了解到原來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性格,每個不同的性格的人的處事方式是不同的,提前讓孩子能感受到什么是被接受,什么是被拒絕。讓我們的孩子不會因為有我們的保護就一直生活在溫室。就因為性格不同,我們需要學會面對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來進行溝通,而這正是我們中國家長缺少給孩子的,一直以來我們總是告訴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說話,卻沒能教會他怎么和陌生人說話?怎么說話是保護自己的!這一方面是需要我們帶著孩子在這個社會的道場上練習的,只有越磨煉的孩子越懂得與人交往。我們說窮人家孩子早當家,而這個窮人是因為他們因為物質匱乏,所以要提前進入社會,在社會里孩子學會了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當我們教一個乖乖的孩子,就失去一個靈活動腦的孩子,所以這個度,實實在在是把握在我們作為家長的手里!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社會實踐其實也就是服務社會。還記得莊教授的《定位》課嗎?他說孩子是屬于社會的,屬于國家的,屬于他自己的,可為何我們總是那么擔心他受到傷害呢?既然是屬于社會的,那么我們就要讓孩子參與到服務社會里面去,讓他們看到我們國家是如何通過社區服務去改善周邊居民的精神環境的,孩子從我們這兒來要去到社會里,未來在社會里一直生活,我們需要有意識地讓孩子明白他來自于社會,未來要服務于社會,當我們越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往往創造者就是很有價值,而很有價值的人在二八定律里是屬于20%的人,那么我有理由相信這一批人將是社會的精英。而真正能在社區服務里看到效果的孩子需要有三個條件:1.持久的社區服務;2.善于思考社區服務的效用及改善方法;3.愿意嘗試微不足道的工作。當我們在帶孩子進行社會實踐的時候,要善于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和身心狀態,每個孩子都不同,在這個實踐里我們需要調動我們自己的兩發:發現和發展!發現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特點,從而發展他的優勢!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正是我們家長缺乏的,為何我們中國家長總是無法發現孩子的優勢和特長呢?原因是我們總有一個慣性的思維,在事情中挑出問題然后提升和解決,可在這之前卻缺少了發現欣賞。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和我們的應試教育是脫離不了關系的,體制讓我們放不開思維思考更多的“天馬行空” !很多時候小事不愿干,大事卻干不了。大事和小事是有關系的,大事就是無數的小事組合,讓別人發現了你有干大事的可能性,而這一點我們有讓孩子從小就明白到嗎?還是和他說:“你只要好好讀書就好,其他的不用你干!”我想,這句話在中國家長里應該經常聽見吧,反思一下自己,你是否是這樣教育孩子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在這個社會實踐里,有一個好處是讓孩子在過程中找到自己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在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里,我們的孩子一定會發現他喜歡的,他不喜歡的,他認可的,他不認可的人,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確立自己未來的人生觀,我們要讓他變成一個社會需要的人。莊教授不是一直在談使命嗎?使命,使命,它就是被他人使用你的命,當你的命別人使用多了,你就在這個社會里更有價值,更有價值你就是個更“值錢”的人!而為何國外的教育,包括美國,英國這些強國,為何他們一直重視孩子的總體素質呢?而不是單純只是學好知識,那是因為真正的知識是可以使用到社會的,使用在社會中,而不是那些老套,墨守成規的東西,所以我認為真正的學習是要學習莊子的無為,因為越能無為,才越能有所作為,因為越沒恐懼,我們才有膽量張開雙手去擁抱明天!從小我們就要讓孩子有一個價值觀,出自社會服務于社會,而服務于社會還不夠,要發揮好自己去服務好國家!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讓孩子找到他自己,到底我想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做一個人,很重要的一點是愛自己,愛自己要學會不傷害自己,愛自己要學會發出聲音,讓世界聽到你的聲音,而我們以前的價值觀卻是槍打出頭鳥,如果我們依然帶著這個價值觀去教育孩子的話,他很難成為人才,我們要教會孩子發出自己的聲音,而這個聲音是有利于國家,社會和自己的,如果有這條底線的話,孩子發出來的聲音一定不是只“出頭鳥”,而是一個有思維能力的人,這就叫做獨立思考能力。也是莊教授在課堂提出來五項未來孩子的能力的其中一條:獨立思考!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 當我們逐步帶領孩子走向社會,走向社區,那么要“心”愿意走他才有效果,所以說越小的孩子我們帶他進入社區服務越好,因為小的時候他是跟,長大了他有思維,大人要做很多工作才帶得動,效果也不好。從小就適應了為社區服務,久而久之這是一個良性循環,未來他在工作里也是一個愿意付出人緣好的人,那么這種人才是帶領者,才會成為領導。那么在帶孩子出去社會的道場里,給他一個評估自己的標準:1.你是否有奉獻精神;2.你是否有熱情;3.你的參與度是否足夠。這是一個審視自己的過程,通過孩子自我發現的方式,而在這個過程里我們可以帶孩子總結,看到自己的提升點,那么我們的孩子一定會越來越優秀。但是前提,父母的思維非常關鍵!

? ? ? ? 我相信明天的美好,指日可待,只在于我們用什么思維模式來思考!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