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喬布斯:觀點鮮明但不固執己見
(1)觀點鮮明
喬布斯自傳中,找到3段與研究有關的喬布斯引言:
1.1982年,Mac團隊成員認為,他們應該做些市場研究,以便了解消費者想要什么。但喬布斯給出了否定回答,他說:“因為直到我們展示出來后,消費者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
2.在發布Macintosh當天,來自《大眾科學》雜志的一名記者曾問喬布斯:你曾做過什么樣的市場研究。喬布斯嘲弄地回應稱:“在發明電話前,亞歷山大?格雷厄姆?貝爾(Alexander Graham Bell)曾做過任何市場研究嗎?”
3.喬布斯曾說:“有人可能會說:‘給消費者他們想要的。’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們的工作是在那之前找出他們想要什么。亨利?福特(Henry Ford)曾經說過:‘如果我詢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么,他們可能會告訴我:更快的馬!’直到你展示出來,人們才知道他們想要什么。這也就是為何我從不依賴市場研究的理由。我們的任務是找出那些尚未在紙上出現的東西。”
從上面可以看出喬布斯鮮明的觀點,喬布斯力挺的市場研究方式:
首先,你必須花些時間去認識和了解消費者當前的習慣、信念、例程以及未滿足的需求。我們永遠不會去問人們:我們應該開發什么樣的產品讓你覺得生活更輕松?相反,我們要花些時間觀察消費者在家中和店內的行為,然后深挖數據,分析他們正在購買和使用什么。創新初期的工作就是“穿上客戶的鞋子”,理解他們的生活,尋找那些能給你產品靈感的線索,而且你創造的產品必須讓客戶感到驚訝和興奮。
其次是評估消費者對某種創意的理解和認識。要想讓客戶告訴你他們想要什么很難,因為他們每天需要對太多創意進行反饋,這些創意會出現在電視、與朋友聊天或瀏覽店鋪時。消費者的反饋有助于你改進產品、提高企業潛力,有時候甚至可幫你避免昂貴的失敗。
(2)不固執己見
喬布斯沒有因為手下員工反對他的提案而暴怒并逼其辭職,反而是針對員工的強烈反應進行深思,發現員工反對有理時,不但認可了她的反對意見,還升了她的職。喬布斯也曾說過:“我可能永遠不會做手機。”后來卻憑借著iphone將蘋果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有人觀點鮮明但固執己見,一方面可能太過于自信,另一方面則是太過于自尊,容不得別人提出反對意見。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明知此路不通,明知寡不敵眾,還非要送死,不懂變通,可悲可嘆可憐又可恨。
觀點鮮明,但不固執己見,善于思考、反思自我,虛懷若谷,知錯就改,是智慧和成果的關鍵。我們要學習喬布斯這種精神,做事要有自己的主見,不能人云亦云。但對于別人提出的意見和建議,要認真思索,虛心接受好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更正自己的錯誤。
2.復利式增長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宇宙間最大的能量是復利,而不是核子爆炸。股票投資中如何實現復利增長關鍵不在于你短線一時獲利有多少,而在于你是否長期穩定的收益回報!
復利也就是常說的“利滾利”,是相對于單利而言的,單利的本金是不變的,計算公式是:本利之和=本金×(利率+1)×時期。每年生息的只有本金,利息是不計算在內的。
復利增長是指:復利把每一次的利息都計入下一期的本金,復利的計算公式是:S=P(1+i)^n,其中:P=本金;i=利率;n=持有期限;^表示乘方。時間越長,累計的資金就越多。以10萬本金投資10年為例:
每年收益10%=313842.84元;
每年收益20%=891610.04元;
每年收益30%=2329808.51元;
每年收益40%=5669391.24元;
每年收益50%=12974633.79元;
每年收益60%=28147497.67元;
每年收益70%=58262223.72元;
每年收益80%=115683138.14元;
每年收益90%=221331491.91元;
每年收益100%=409600000元。
以上例子你會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復利將會創造難以置信的財富。股神巴菲特的投資回報一年才賺25%,看起來是沒什么了不起,但一輩子年均復利達到25%,他就成了投資神話。
復利原理,要表達的意思是:復利周期內看似不起眼的小進步或者小退步,假以時日,則會讓本體產生超乎想象的巨大進步或者退步。
如果你試圖通過掌握一門新的技能來改變命運,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投資。
如果你希望快速的掌握一門技能,并且快速的提升。道路只有一條:你必須持續進步!
即便每天只進步1%,一年后進步速度將會是這樣的:
如果他們用來投資,這1萬塊錢,一年之后將變成37.8萬。
如果他們用來提升技能,一年之后他將比當初的自己厲害37.8倍。
如果他們做了一個產品,即便最初的用戶只有1000個,那么一年之后至少會有3萬7千8百個。
如果用來學英語,哪怕最初只有1000個單詞量,那么一年之后會掌握3萬8000個單詞。(當然,越往后進步1%越難)
對我們來說,所謂復利,就是讓知識、技能或者財富,產生持續的、累積的疊加。把復利法則用在學習技能上,你必須持續找到改進點,而且已有的積累還不能流失。
下面有三點需要注意:
(1)百分之一的邊際收益計劃
最開始的時候,當你做出選擇,努力進步1%,或者放任差一點點哪怕1%,看起來并沒有什么差別。這對你的那一天沒有多大影響。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小的進步或者退步疊加在一起,你突然發現了巨大的鴻溝,人與人之間的巨大差別已經形成。
要想突破,別無他路。只能想方設法,讓自己的每一天進步一點點。起初似乎感覺不到什么明顯的變化,但是時間拉長一些,這一點點的進步累積起來就是飛躍。這里的關鍵在于進步的累積,讓已有的進步鞏固住。同時尋找新的增長點,哪怕只有一點點的。
(2)每天進步一點點,是精進的必經之路
伍登在他的自傳《約翰·伍登》中寫道:
“當你每天進步一點點的時候,最終大事件就會發生......不是明天,也是不是后天,但巨大的收獲終將造就。不要期望一下子取得大幅度的進步。每一天每一次試圖尋找小的改進。這是必經之路,而一旦開始進步,就會持續前進。”
(3)豐田5問:如果出現問題,問5次為什么
這是豐田的技術操作手冊。有一次,豐田公司副社長大野耐一在生產線上看到機器總是停轉,雖然修過多次但仍不見好轉。于是,大野耐一與工人一起研究。
一問:“為什么機器停了?”
答:“因為超過了負荷,保險絲就斷了。”
二問:“為什么超負荷呢?”
答:“因為軸承的潤滑不夠。”
三問:“為什么潤滑不夠?”
答:“因為潤滑泵吸不上油來。”
四問:“為什么吸不上油來?”
答:“因為油泵軸磨損、松動了。”
五問:“為什么磨損了呢?”
再答:“因為沒有安裝過濾器,混進了鐵屑等雜質。”
經過連續五次不停地問“為什么”,才找到問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的方法。
如果你在訓練自己的一項技能,并且感到進步緩慢。那么試一試“豐田5問”。告訴自己遇到了什么問題,有哪些不滿意的地方。哪怕發現了非常微小的問題,你都要知道,進步的機會來了,連續問自己5個為什么,也許你就找到了改進的方法。
發揮每天進步1%的威力的原則:
確保不退步;
必須是持續的進步;
必須是累積的。
操作要點:
運用已經積累的技能;
邁向更高的目標;
發現問題;
通過問問題找到改進辦法;
行動。
如果不能連續的進步,成功這事兒就不要想了。
但如果你能夠連續的進步,即便是平均下來每天能夠進步1%,那么你會迎來奇跡。
3.“水庫式經營”與“可持續發展”
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庫的河流就會發大水、產生洪澇災害;而持續日曬,河流就會干涸,水量就會不足。所以,建水庫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氣和環境的左右并始終保持一定的數量。經營方面也是一樣,景氣時更要為不景氣時做準備,應該保留一定的后備力量。這就是松下幸之助提出的一種企業經營理念,即水庫式經營。
“水庫式經營”,按照華為掌門人任正非的說法,就是在寒冬來臨之前,就要準備好過冬的棉被。
“水庫式經營”,按照戰略規劃中產業篩選的三階段論,既要有保證今日獲利的產業,也要有保證明日獲利的產業,更要有保證未來持續獲利的產業,這樣才能生生不息。
“建水庫”目的是蓄水。蓄水的目的是調節旱澇,使上中下游的利益相關者滿意。勢能是一種比較優勢,蓄勢是一種職業態度。因此,“建水庫”背后的真正目的其實是提高核心職業能力。
“水庫式經營”,其實也是一種居安思危的戰略性心態。多雨時節憂心干旱日子,順境中憂心逆境,永遠戒驕戒躁,保持冷靜、積極。
從“水庫式經營”聯想到“可持續發展”,做事情要有激情,但激情太盛反而會影響未來持續發展。剛開始激情滿滿,用力太過,容易持續不了太久。而細水長流,更容易持久,更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這句話也是告誡自己,做事情不要三分鐘熱度,要對自己的激情實行“水庫式經營”,留一些余地給自己,細水長流,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