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有個一歲兩個月的女兒,正處在牙牙學語階段。最近我在練習普通話,每天都會做一些氣息方面的練習,有一天,我正在做彈嘴唇練習的時候,我發現在一旁玩耍的她居然也學著我的樣子,嘟嚕嚕地做了起來,她那投入和認真的樣子,讓我忍禁不禁。
? ? 從一歲以后,她慢慢在學走路,學爬樓梯,學說話,學著做各種鬼臉,把家里所有目所能及,腳所能至的地方都翻了個底朝天,所有能拆的,能按的都弄了個遍,每天都在不斷地重復,不斷地嘗試,是典型行動派,每天都在用中學,現在馬上快一歲三個月了,今天突然發現她能相對平穩地行走,并能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拿回自己的玩具,遇到障礙物也能輕松地繞過去,變化真是讓我刮目相看!
? ? 回想兩個月前,她還是顫顫巍巍地勉強從坐著的凳子上站起來,看到別人行走的時候總咿咿呀呀地想邁著步子往前走,可是顫巍巍的雙腿總是邁不開,一不小心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可是她也從來不氣餒,只要有機會就扶著沙發或是凳子之類的東西站起來,慢慢地試著邁開自己的腿。后來她好像在不斷地嘗試中找到了一些辦法,比如扶著沙發或是墻慢慢走,或是拉著大人的手或手指一步一步往前走,開始的時候走兩步就摔倒了,慢慢地,能走的距離越來越遠,直到上周再也不扶墻和拉手了,在家里的客廳和房間里自由穿梭,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 ?爬樓梯時,我們都害怕她摔下來,所以只要是我們看見的情況下,都不讓她爬。可是越是這樣,她好像越喜歡往樓梯上走,只要一有空,她就會跑到第一格樓梯臺階上試著爬上去,當自己艱難地爬上去以后有退下來,然后有嘗試著爬上去,由于她身材很小,所以退是無法直接邁上去的,但是她在不斷地試錯中摸索出了一套自己的辦法,她先是把小腿彎過來,然后跪在樓梯的臺階上,左手撐在臺階面上,右手緊緊地抓住扶手的立柱,同時實力就緩緩地馬上去了,開始的時候感覺好吃力,動作又慢又笨拙,加上萌萌的樣子,只是令人人哭笑不得。可是睡著時間的前行,現在的她爬樓梯也變得越來越輕松了,而且從來不會像我們成人那樣去回想自己當初學得多么艱難,多么不容易,她現在又在學著別的新技能,比如除了叫爸爸媽媽以外,還含糊地學著大人叫人,我想用不了多久,她就會說得越來越清晰!
? ?孩子的表現讓我想起《寶寶也是哲學家》那本書的作者高普尼克的觀點:孩子的學習模式不是靠數據積累,而是靠對周圍人和環境的探索和測試。換句話說就是,孩子學習新的東西和技能考的是不斷地實踐和試錯。
而反觀我們現在的成人,很多人基本上沒有成長,或是成長緩慢,最重的一個原因是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如果我們能從孩子身上學習,他們學習新技能和新知識的方法,就是不想那么多,先行動起來再說,然后再行動中不斷地去探索和測試,最后獲得技能和知識,讓自己成長起來,最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直樂此不彼,從不抱怨,難道這樣的精神和學習方式不值得我們學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