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過那道屬于你的坎》

一路走來順順利利,一切都按計劃一步步走近。國慶三日游之——南鑼鼓巷。

? ? ? ? 前夜已在觀測天氣的變化,卻沒料想朋友的意外缺遲,畢竟各有各的突然,這一點我表示很理解,于是我依然很開心準備按計劃進行。出于計劃的步驟我知道我不需在意急于出發,重要的是旅途隨意中不顯毫無目的。雖然磨磨唧唧被微信的消息的鬧鐘喚醒,一眼惺忪的眼眸瞥過信息時有些遺憾,可我肚子總得來點能量。于是洗漱完畢出門買菜,兩個長茄子(?ì _ í?),考慮來個肉末茄子,糖醋排骨,西紅柿炒雞蛋,哈哈,簡直了。結果就出現了下面的黑色料理↓

糖糖的糖醋排骨?_?

一看就充斥著滿滿的“濃硫酸”的酸氣,不過下嘴味道還可以???( ˊ?ˋ )???。

? ? ? ? 和朋友一起吃完午飯,我準備就緒,只欠東風,一股促使我按計劃進行的鍥機或動力。背上行囊,踏出房門,外面卻是細雨絮絮(先前出門時毫無雨,雖地已微濕,卻不影響我出發的心?),然而霎時的小雨卻有些打消我前行的步伐,轉身回屋,向朋友訴苦,然而朋友一席話卻讓我斗志昂揚:南鑼鼓巷旁的什剎海橋在朦朧的煙雨中會更顯美感,可是一語激起千層浪,沖破我微弱的防線,大兄弟,我們走!

? ? ? ? 幾經轉折我來到了我的首站:地鐵南鑼鼓巷站。

地鐵南鑼鼓巷站

? ? ? 細雨絮絮的街道,一個人的旅途似乎略顯孤獨,卻不失滿懷的希冀。

? ? ? ? 對于陌生的城市,陌生的街道,總是充滿著好奇與興奮與未知。這時就不得不說手機地圖的優勢了!基本路癡的我,得益于科技的幫助,一路導航,可謂一圖在手天下我有!

莫怪我為高德宣傳一把

? ? ? 對于由南到北一路直通車的旅游式,我更偏向于貪吃蛇式的不滿足游覽。炒豆胡同→胡祥胡同→蓑衣胡同→板廠胡同→東棉花胡同→雨兒胡同→帽兒胡同→北兵馬司胡同→秦老胡同→景陽胡同→沙井胡同→前園恩寺胡同→后園恩寺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樓苑胡同→菊兒胡同(途經16個胡同),最后沿中線來到北兵馬司胡同與帽兒胡同的交界處前往什剎海。一路下來你可以包攬基本所有的有名古宅四合院,體會歷史的風貌。

古宅集合體

? ? 前往什剎海前,有感腳下乏力,繼而轉歇:貓小院主題咖啡西餐廳。(PS:有喜歡小貓咪的可以在這里小憩一會兒Y(^_^)Y)

莫怪

? ? ? 印入眼簾的是一座三孔拱橋,乎感尷尬的是沒能初見朦朧的她,卻是夜晚嘈雜下寧靜的她。夜色給她披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散發出獨特的美感。

銀錠橋


? ? ? 夜晚的什剎海卻是別有一番精致,沒有高山流水,沒有華燈初上的豪華,卻也承載著古韻中的優雅。款款而臥式的延伸漫過整個堤岸。

岸堤

? ? ? 沿堤而行,緩緩掠過湖面的景致,回憶那年的秋,卻是不再今日之秋。過往的過往是過往,今日的過往是今日;往昔今勘奈何橋,命續前世今生情。

? ? ? ? 誤入渡口驛站吧,與其說誤入不如說必入,此行是在必行之中。誤不過是對自己的釋懷吧!對于網絡重災患者,渡口驛站吧已被我列入體驗感觸之處,我在這里倒也不與爭辯入酒吧的對與錯,只在于對自己值與不值,路漫漫其修遠兮,人生的體驗永無止境,體驗即是實踐,所謂實踐乃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通過自己實踐的才能體會到同時期的值與不值。當然在這里不是為了鼓勵吸毒、賭博、燒殺搶掠這類固然定性對自己對他人都有害的可怕行徑。只是希望自己擁有一顆敢于嘗試的心態。

? ? ? ? 臥坐于窗角,啜一口酒氣,似乎勾起往日時光,音樂緩緩染上華燈,一圈圈蕩漾開來,這樣的場景終于由一位熱情而豪放的大姐乍破,一聲聲發自內心的感染力漫卷而來,一句話一場雨一度春秋。樸旭的陽光灑過心間,漫漫長夜,偶遇真摯之人,不求功與名,不奢利與祿,但求坦蕩蕩,暢所胸中懷,此情此景可固志,何須念念兩廂情,只需長江前浪帶后浪。愿你永遠勇敢直前,愿你永遠陽光燦爛,愿你山花爛漫!

2017年10月02日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寶貝,別哭! (飄雪原創) 序--小時候是個愛哭的女生,受了委屈要哭;成績不好要哭;跟同學吵架要哭;得了獎狀也要哭...
    傳奇妮妮閱讀 341評論 4 0
  • 記憶宮殿法 第一天 10.10 周二 「記憶宮殿法」 記憶第一組自己的超級記憶宮殿!! ?你家的客廳(從門口開始,...
    小草媽媽閱讀 330評論 1 1
  • 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佛性常清凈,何處有塵埃! (二)心是菩提樹,身為明...
    pashanhu閱讀 405評論 1 2
  • 兩年前,在上班的時候收到了朋友給我寄的禮物,是《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本書,作者張嘉佳。對于我這種對什么都不求甚解的...
    辰苓閱讀 356評論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