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專題】重游黃姚,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拂去面紗,至少在旅行中我們不會帶著“面具。

換個視角,也許可以更好的閱讀這個世界。

堅守自信而不自負,平實而不平庸的生活態度。

雖已入世多年,卻仍難免浮躁與自我質疑。

聚焦自己想走的路,人生不過是一場不斷做減法的旅行。

我在09年曾來到黃姚,那時古鎮初步完成改造,但還沒開始商業化,悠閑寧靜得讓人印象深刻。

于是此次出行,便把黃姚作為首站,親身感受這8年間的變化。

八年前到黃姚古鎮,還沒有游客中心,也不用門票。如今古鎮風貌大變。

在游客中心停好車、買好票、走進景區,發現被坑了……

記憶里,八年前的黃姚,是一個安凈的、充滿生活氣息的小鎮。

民居,村民,安靜的石板路,家家戶戶的炊煙。

如今走入黃姚,古鎮已成著名景區。

絡繹不絕的游人,走道兩邊的商鋪,喧鬧得讓人倍感不適。

我選擇的是一個大民居式的正常簡陋裝修,符合古鎮的生活風格,150元。

記得八年前到黃姚,住青旅床位,每個床位才15元,那時候剛從軍校畢業一年下部隊,第一次休假,我那一去不回的青春。

郭家大院門口,是古鎮中心的湖。

八年前,湖的四周都是村內的生活建筑,一副祥和的景象。

如今的湖邊,已經建起劇院、石橋、長廊。

精致有余而淳樸不足,加上眾多游人,成了一種公園的感覺。

鎮子里的仙人古井,是五口生活用井。

八年前,這是倒是古鎮最熱鬧的地方,村民都在此洗衣、洗菜、取水。

如今的古井反而冷清起來。游客多了,做家務的村民少了……

到黃姚游玩,總要登高俯瞰一番。

八年前曾借某民居(不記得是哪座)的天臺觀景,那時的古鎮,大多仍是舊宅。

這次重游故地,走到新建的黃姚大院文化主題酒店。

登上酒店天臺,發現古鎮漸漸不那么古,一些景觀建筑和一些新房,混在舊屋中間。

古鎮里面變化最少的,大概是不起眼的新安門。

八年前,它是那么殘舊。

如今重游,專門找到這偏僻的新安門。

依舊是那么殘舊……

八年,很多東西都在改變著,不管你接不接受,這就是事實。

重游完故地,漫步古街,很多商鋪在賣醬菜、豆豉醬等特產,街上滿是咸香的味道。

黃姚的豆豉很有特點,用豆豉腌制的醬菜也很有風味。

就像如今許許多多的古鎮一樣,黃姚的街上,也賣起碟片、非洲鼓、精品……所有的這一切與古鎮格格不入。

一邊是傳統的古鎮民俗,一邊是現代酒吧的墻壁廣告。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不斷在古鎮里發生著。

再次尋訪古鎮,心中難免生出幾分敬畏。生活在現代社會的自己,脫下一些平日不得不維系的面具,走向某段歷史,見證某樣文明。在現代與古老、浮華與質樸的穿越間反思生活的意義;在踐尋歷史脈絡、傾聽古城輕嘆的流轉中讓自己嘗試著安靜下來,給心留一點空間,給靈魂留一點時間。來到黃姚,腦海中映蕩起的旋律是那首《煙花易冷》,流行樂的愛情傾訴決不會涵蓋古城的全部意象,但它的旋律著實入木三分:城郊牧笛聲,落在那座野村,伽藍寺聽雨聲盼——永恒!

曾經兒時的玩伴,多少年后,還能在原點重逢?

質樸,得益于時間的積累,但面向現代文明的沖擊,它又將走向何處?

喜歡黃姚,還得益于一部唯美的電影《面紗》,無論是娜奧米?沃茨還是愛德華?諾頓,擺脫商業電影的金錢氣味之后,回歸本我,憑借出眾演技塑造出了一部讓人為之動容的文藝佳作,在叩問倫理的同時,也鋪下了一條拯救靈魂的人性之路。在精致如主角細膩情感的敘事方式下,一個古老文明在尋求現代社會轉型過程中的掙扎、民眾的擇變等亦深入人心。

斑駁的光痕,所幸遇見,才能觸見。木頭的質感較之石頭要更加接地氣,并不復雜的勾勒沉淀了歲月的痕跡。

我最愛大海和古鎮這兩種風格的地方。前者是因為大海寬闊無邊,無論心情多糟糕看到海也能化解一切憂愁,正所謂“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我覺得我應該是智者;至于古鎮,我喜歡有歷史的東西,也喜歡古鎮的寧靜和淳樸。全國的古鎮我去過不少,其實很多古鎮已經失去歷史和淳樸,充斥著商業味,而且很多古鎮都是假古鎮,是人工建造,原來的古鎮都被拆得面目全非!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

黃姚古鎮位于廣西賀州昭平縣東北部,距離賀州市區約40公里,距桂林約200公里。黃姚古鎮方圓3.6公里,屬喀斯特地貌。發祥于宋朝年間,有著近1000年歷史,因鎮上以黃、姚兩姓居多,故名為“黃姚”。

黃姚自開發至今不到10年的時間,因此與麗江、鳳凰等名氣古鎮相比,黃姚的知名度相對較弱,但另一方面也保證了探訪時不會被太多游客所干擾。

黃姚,沒有麗江的人間天堂,沒有烏鎮的名聲在外,沒有鳳凰的邊城故事,這里是被遺世的角落,不動聲色的恬靜,然而瑕不掩瑜,漫步其中,一磚一瓦,一塵一土,向你訴說千年的故事,甚至有一刻你會有時光錯落的錯愕。

行人如織,岸芷町藍,相映成趣,讓人流連的不是人煙,而是矗立千百年的樹和樓,仿佛明清只是彈指一揮間,時光真的有來過嗎?

在這里,你可以靜靜地發呆,在古鎮漫無目的地逛,或是舉筆蘸墨將眼前的一點一滴留在紙上;若是耐不住寂寞,可租一輛自行車,沿姚江水一直行到文明閣,在田野邊,悠然自得,看盡風光也不錯。

黃姚的餐飲相對單一,最為著名的就是豆豉,豆豉排骨、豆豉蒸魚都很有代表性;豆腐也是一大特色,豆腐釀的賣相雖然一般且口感并不細膩,但好在味道濃郁,每塊豆腐釀都被捏成像一個小包子,搭配豆豉醬油一起吃的味道更好。其余的就是傳統的農家樂了,跟桂林或廣東的餐飲口味并無太大差別。

從南寧自駕6小時到黃姚,午飯還沒吃,自己想做的事,一點都不累,陽光正好。每次出行我都會隨身帶一些垃圾袋收集垃圾,等到有垃圾桶再統一扔掉,先不說亂扔垃圾的習慣不好,單是在高速上扔垃圾會給環衛工人帶來很危險的清理工作,呼吁大家養成不亂扔垃圾的良好習慣,從自我做起。

從南寧出發駕駛6個多小時,到底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呢?向來對車和駕駛都很抗拒的我,一直不愿做這樣的嘗試,哪怕駕駛距離并不算遠,因為駕駛需要高度集中精神很累。但只要是自己想走的路,再枯燥的駕駛也會充滿樂趣,我一直如此聊以慰藉,很新奇的是每次的旅程都充滿了新意,但又保持著一如既往的主旋律——“暴走虐腿不妥協”,盡量用徒步去感受更多,我想這就是習慣的力量,也是我一直堅持的旅行旋律。

選擇黃姚的因由已在前面文字進行了描述,看過太多古城古鎮,其實我自己對古鎮向來沒什么興趣,雖然古樸可以讓內心重新獲得安靜,但糟糕的配套、泥濘的甬道、兇狠的蚊蟲、宰人的價格都是將我拒之門外的主要因素。無論是廣西片區的陽朔、還是江南片區的周莊、抑或已經被玩爛的麗江,我認可它們的美,卻無法將自己置于其中切身感受。隨著年齡漸長,人性和人心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年輕時,遇到有違自己的事情,第一反應便是去質疑、甚至咒罵;年紀長了幾歲,再次遇到同樣的事情,自己的反應則是嘗試理解事情背后的邏輯與原因。處事多了些圓滑,對待周邊的事物也多了些包容,不能簡單的將其定性為好壞,但我知道現在的心境與以前已經很不相同。

我在乎的路上的所見所聞所感,沿途的風景比較充實,華南溫濕的氣候孕育了太多的綠色植物,駕駛在其中視覺不會感到疲憊,作為一名廣東人,真切的感受總結下來有幾點:1、廣東和廣西的山體與上體上生長的綠植,無論是形狀還是品種,都有明顯的差別;2、山體的數量很多,導致需要穿梭的隧道很多,限速的要求非常多,被拍照的可能性更多;3、廣東地界的交通狀況還是要優于廣西地界,從車道的數量、行車的數量都可以判斷清楚。

很喜歡從隧道即將駛出的畫面感,從黑暗中尋得光亮,還有永遠不滅的希望。

廣西與廣東相比并無明顯溫差,因天氣還算不錯,即便有云也依舊能夠感受到太陽的灼熱感。背著包,沒走多遠便汗流浹背,黏黏的感覺不是很舒服。古鎮面積不大,巷子的排布不算復雜,主干道也只有那么一條。在鎮內,百度地圖神馬的是不管用的,很多地點的標注都比較隨性,導致按照地圖指引的步行都到不了想去的目的地,正確的做法隨意行走,隨遇而安。。

沿著主干道步行時,兩邊的店鋪已陸續開張,招牌的豆豉、辣椒,自制的牛角梳,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等,可謂一番熱鬧。我住宿的客棧位于主干道的末端,客棧的裝修比較古樸,吧臺面積不大,店員的頭頂位置零星的掛著幾排不夠整齊的玻璃酒杯,想必是為傍晚的飲酒做的準備。吧臺的斜對面擺放著3張桌子和幾把長條椅子,桌面上鋪著花色的桌布和幾個并不精致的桌飾。進門左手邊的墻上掛著一把吉他,吉他的上面和周邊覆蓋了密密麻麻的便簽紙,上面寫滿了曾經留宿在此的客人們的心聲,這也是諸如客棧一類住宿地點的固有標簽吧。不知為何,大堂的感覺總跟記憶中孔乙己吃茴香豆的酒家場景雷同。

我的房間位于2樓,樓梯比較狹窄,每次只能通行1人,房間采用LOFT的設計形式,活動空間主要集中在第一層,一個飲茶的坐臺,一個只有6、7個頻道可選的電視。一層和二層都有洗手間,確實從布局層面解決了干濕分離的問題。房間以深紅色調為主,拉上窗簾,房間便呈現出一股濃濃的深紅色,說實話感覺有點兒陰森。長時間駕駛的疲憊感油然而生,恰逢室外溫度很高,我借著飯飽后散發的困意憨憨而睡,真的是非常愜意的體驗。

旅行團基本在傍晚時分就撤離鎮子,因此古鎮的夜非常純粹:一邊是安靜的景物,雖有光亮照映,但并不聒噪反而顯得寧謐自然;另一邊是變身為商業街的主干道,紅色燈籠下,古樸感與商業氣息油然而生,給人以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的感覺。

黃姚花海,距離古鎮只有3KM的距離,里面人工種植了大量的花草,但這個景點很是雞肋且與國內諸多地方都有雷同之處。但駕車前往的途中,驚喜的找到了一個遠眺的角度,近處的蘆葦、土灘,中間的湖泊,遠方的綠地與山丘,再到最遠處密布云朵的天空。如此的空曠感與層次感,讓我回想起在清邁Pi縣的云來客棧,置身其中竟久久不愿離去。致使身處旁邊焚燒物品的本地大叔,一臉詫異的注視我良久,內心的OS應該是:世界上竟有如此傻逼之人。

離開黃姚古鎮,就如去到的時候一樣,或雨或晴。唯一不同的是,一路沒有停歇。每次離開,都試想過能否不再歸來,但旅行的意義并不在于逃避,而是讓我們更加勇敢的回到已有的生活,在學會妥協的同時不再妥協。

每個人都是一顆孤獨的星球,請一定要珍惜,旅途中的每一次相遇,每一個故事,和那個愿意聽你講故事的人。

人生就像是一次不斷做減法的旅程,我們需要不斷管理自己的欲望,更需要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專注于某幾樣特定的選擇之上,以終為始、從始而終。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強迫癥非常嚴重的存在,因此對于計劃的管控深入到了生活等各個環節。未來5年的計劃,在不經意間已經更新優化了很多版本。朝著既定的目標努力,哪怕過程中遇到諸多變化,但自己的心仍然不會有太大的波動。這就如同每一次出發在路上,我可以預知接下來的行程去向何處,但那時的心會是何種感受?那時的雙眼到底會收獲怎樣的場景?除了期待,我沒有其他的選擇。

重游黃姚,這里已不再是當年的世外清凈之地,只能被迫無奈接受,如同很多事情一樣無能為力,不變的是自己一顆初心。

如今的黃姚古鎮,已經成了商業化氛圍濃厚的休閑景點。

孰好孰壞倒是難講,無論對于本地人還是游客,或許各有各的好處吧……

但愿黃姚一路走好。

若干年,古鎮,自有它的情懷。我想:已經堅持記錄了五年,一直堅持下去,當自己的文字能夠習慣性的記錄心情,而非流水賬似的胡亂堆積,我也就有了屬于自己的情懷!再見!黃姚!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一座古鎮,愿你早日覓得!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