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延禧攻略》這部劇火遍大江南北,很多人說,魏瓔珞不同于一般偶像劇里的“傻白甜”,敢愛敢恨、有仇必報、霸氣側漏,讓人直呼過癮。
拋開劇中的BUG暫且不說,如果把這部劇的背景從后宮換到職場,有些生存法則也一樣適用。
關于《延禧攻略》里映射的職場真相,不知你都看到了哪些呢?
1
人際關系里
小事好說話,大事不好說話
反派弄魏瓔珞?一眼看穿、迅速開戰(zhàn),沒有半點拖泥帶水。
魏瓔珞初進紫禁城,被選入繡坊當宮女,因刺繡功夫出眾,遭到玲瓏嫉妒。
玲瓏聲稱要給她點教訓,拿起茶壺往女主的被褥上潑水。
按照宮斗劇的套路,女主通常會忍氣吞聲,或者暗暗憋大招。
而魏姐不同,直接轉身提來一大桶水,往鬧事者身上、被褥上狠狠潑回去。
被無理欺壓,二話不說直接反擊回去:
魏瓔珞跟怕事的吉祥說:“人心存善良,更應懂自保。”
劃清邊界,別人才不會輕易越界。
人的邊界是試探出來的,在沖突中,你無原則地退讓和討好,他人并不會反省。
如果害怕得罪人,就會成為別人眼里最好欺負的人。我們并不是要劍拔弩張,而是要學會尊重自己。
簡單來說,小事好說話,大事不好說話。
小事情,每個人有不同的偏好,就算有過失也無可厚非。
大事情,原則性問題出現(xiàn),毫不遲疑地拒絕。
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清楚明確地知道界限,將人際關系建立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
2
做事靠譜
是最基本的素養(yǎng)
當然,職場上要用結果來說話。
魏瓔珞能贏,除了她過硬的專業(yè)能力,還有靠譜的執(zhí)行力,讓老板能夠充分信任她,放心把事情托付給她。
繡坊要為皇后獻鳳袍,魏瓔珞因為繡工出眾被選為主繡者。
結果刺繡用的孔雀絲線被盜,魏瓔珞當機立斷去庫房翻找替代繡線。
之后,她把自己關在繡房,連夜趕工,繡出了新鳳袍,在壽宴上機靈應對,也得到了皇后賞識。
做事靠譜令人放心,她的上司皇后自然看得到。
后面的劇情中,盡管“資歷老”的明玉常常抱怨不公平,但魏瓔珞的能力和靠譜毋庸置疑。
解決的小事多了,獲得了老板信任,自然慢慢會接觸到大事。
所謂靠譜的職場人,都有這樣的素養(yǎng):凡事有交代,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
教育專家余世維在演講時曾提到自家保姆:
某天夜里,余世維要去參加一個重要會議,于是早晨他告訴保姆擦干凈黑色皮鞋。
到了下午,他不太放心,又叮囑了保姆一次。
保姆對他說:先生,以后您吩咐的事說一遍就行,如果我什么事沒做好、要您說兩遍,那我就該挨罵了。
此后,余世維對保姆的好感度提升不少。他說:“這種做事這么靠譜的人,以后就是當管理者的料。”
專業(yè)技能出眾、做事靠譜、認真負責,才是贏得信任的“武器”。
3
職場不相信眼淚
扔掉你的玻璃心
“如果哭泣有用的話,紫禁城早就被淚水淹沒了。”
你可以有你的個性和脾氣,但在職場上,沒有人會為你的情緒買單。
一個人作(死)的程度不要超過 TA 的能力。
所謂玻璃心,一點點批評就委屈:我都這么努力了居然還要罵我!
拜托,這個世界如果苦勞可以創(chuàng)造價值,富士康的工人早該是首富了。
扔掉你的玻璃心吧, 它讓你多疑、敏感,讓你被情緒左右,永遠都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
職場之上,很多人只看到“魏瓔珞們”的扶搖直上,卻不知反思自己與他人的差距。
公司會請你來,是解決問題的,而不是來抱怨的。一味的抱怨和吐槽不但于事無補,還會消耗能量。
情緒成熟是難能可貴的。
成長,就是一個不斷遭遇問題、不斷解決問題的過程,你敢于和問題正面交鋒,才會獲得解決問題的辦法和經(jīng)驗,才會逐漸成熟。
4
合作才能共贏,
一群人會走得更遠
從繡女到皇后的貼身宮女,魏瓔珞已經(jīng)足夠出眾,但她的力量還太過弱小。
?魏瓔珞最初進宮的目的,是查出姐姐的死因。
可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單薄了。于是她設法讓富察傅恒和自己合作。
后來,為了順利化解舍利子被盜的危機,她找來已經(jīng)“結怨”的明玉幫忙。
當你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達成目標,那就是需要尋求合作的時候。
再優(yōu)秀的人,影響力都是有限的 ,別人有的資源或許正是你沒有的,你擁有的或許正是別人需要的。
合作才能共贏,想要借助他人的力量成長,前提必然是交換對方需要的資源或能夠提供同等的價值。
雙贏,才是硬道理。
換句話說就是:你有多大能耐,才會有多少人脈。
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堅守底線,積累能力,做事靠譜,合作共贏,方能在職場上所向披靡。
最后,還是想說:
劇情終歸是劇情,人設僅限于人設。
宮斗劇的女主自帶光環(huán),在編劇的加持下一路升級打怪,總能完美逆襲,如果盲目照搬估計要涼涼。。
畢竟職場不是劇場,回歸現(xiàn)實,大家還是要認清自我,看清手上的牌,放棄天上掉餡餅的期待,做大概率會有效的事,踏踏實實走好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