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看這部電影,是源于網絡的熱推:《人民日報》公眾號三天連發 “薦讀”,講述《無問西東》人物的真實原型;人民網轉載文章多篇,講述清華百年風骨赤子情;央視新聞、新華社官微發表《珍貴如你,何問西東》,《無悔青春,無問西東》等短評……一時之間,高到專業影評人,低到如我這樣的普通觀眾,都在為這部電影打CALL,影片從之前的低分差評到票房走勢堅挺,口碑步步逆轉。那好吧,就去感受一下這青春的熱情,雖說已經人到中年,但總還是渴望有什么能讓自己的心靈再“燃”那么一下。
電影講述了不同時代背景下,吳嶺瀾(陳楚生飾)、沈光耀(王力宏飾)、王敏佳(章子怡飾)、陳鵬(黃曉明飾)、張果果(張震飾)五個青年在面對各自人生困惑時的處境和選擇。整個影片以五個青年學生的故事切入,用四個時間節點串起清華百年校史,讓電影更具有了溫度和厚度,整體風格很青春,很熱血。然而幾次讓我淚目,使我喉頭發緊的卻是影片中唯一一個中年人的故事,王鑫和鄭錚飾演的中學教師許伯常夫婦的悲劇婚姻。
故事很老套,男人考上大學,女人在工廠工作,省吃儉用,供男人上完大學。男人畢業后想拋棄她,女人以死相逼,男人束手就擒。
悲劇因為愛的不平等而畸變,男人是公認的好老師,好脾性,女人粗俗,三天兩頭打罵男人,從家里打到眾目睽睽的四合院,從怨婦打成潑婦。男人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一幕被來探望他的昔日學生看到,他們為老師不平,商議之下,臨摹多人筆體寫了一封信給女人。
這個中年故事只是一個承上啟下的支線,影片也只用了寥寥幾語,不多的幾個畫面來作為烘托,成為敘述王敏佳和陳鵬凄美愛情故事的導引。
那封討伐師母的信點燃了女人積攢了幾十年的怨恨,她從堆積的練習本里找到了標點書寫習慣相符的女學生王敏佳。可當她把匿名信的“罪證”一一指正給丈夫看時,丈夫對她的憤怒仍是無視,冷漠一如平常。于是,她拿出了“殺手锏”——去女學生所在的醫院大鬧,宣稱年輕的女學生勾引了她老公,希望“眼睛雪亮的群眾”能為她討回“公道”,從而保衛自己的婚姻。
結局就是,在全民“熱血沸騰”的年代,這樣的事情加上一些莫須有的政治誹謗,女學生在批斗會上被群毆,暴打,昏死過去……看到那么年輕美麗,單純善良的女學生被打得成了血人,你當然應該恨死了這個女人,這個蠻橫不講理,粗俗庸常的中年婦女。可當你透過女人的抱怨,透過電影極少的幾個畫面,看到這幾十年里,這個女人的生活,你就看到了她的悲哀和不幸:男人水杯壞了,寧愿用自己的碗喝水,都不肯用女人的;餐桌上,她給男人準備的是飯菜,自己卻只用咸菜泡開水下飯。男人對女人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像個活死人一般面無表情;男人對其他所有人溫暖和善,唯獨對這個女人,幾十年冷若冰霜,視若無睹……
面對女人的質問“當初是你說要對我好一輩子”,影片中男人唯一的一次反抗,是青筋爆出咆哮女人:你只會說當初當初,人都是會變的,為什么這件事就不能變?當看到同一屋檐下進進出出,狹小的空間卻擺著的兩張分開的鋼絲床……我的淚終于出了眼眶,在影院影影綽綽的黑暗中,我急忙用余光瞥了一下后側的一對情侶,悄悄地用手指抹掉了眼角的淚珠,甚至羞于從包里拿出一張紙巾。——當天先生上班,我自己一人去看的電影,也是我自結婚以來第一次單獨去看電影,可不想讓別人誤以為我也是婚姻不幸的閨怨女子。
批斗會的最后,暴風雨將至,熱血群眾如鳥獸散,血泊中女學生的身體像一塊垃圾般被丟在滿是泥沼的操場,女人留下來,戰栗著上前試探,發現女學生沒了鼻息,她環顧左右,跌坐在地上……
也許帶著解氣的無畏,也許帶著恐懼的驚悸,女人踉踉蹌蹌失魂落魄地回了家,走廊下遇見下班回家的男人。男人正和別人打招呼,轉頭碰上她的目光,溫善的笑容瞬間凝固消失,他冷漠地與女人,像個陌生人般擦肩而過……
這是她與男人的最后一眼對視,最后一個擦身,這是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回想起年輕時的廊下,他們琴瑟和鳴,笑意盈盈,莫不靜好,她徑直走向院子,走上井臺,走到了井里……
這個女人命太苦了,身上,心上,全都是愛的瘡疤!
看到女人跳井,男人沖到井邊,撲倒在井臺上,帶著哭腔呼喊女人,他的著急是真的,可于事已無補。鏡頭移開,傳來輕微的“噗通”一聲,交代了男人的殉情,或者不是殉情,更多的是解脫……本來是沖著能被點燃“青春”去看的,卻生生地被這中年生活的疼痛打了一記悶棍,久久,讓我的胸口感到憋悶,連這淺薄的 “觀后感”也因為情緒的壓抑而遲遲不能敲出。
這對中年夫婦,他們何嘗沒有過青春?何嘗沒有過勇敢?女人何曾不像王敏佳那般艷若桃李,有著為愛人破釜沉舟的勇氣,男人何曾不像沈光耀那樣飽讀詩書,胸懷大志?可當“青春”逝去,他們剩下的,就只有漫長的瑣碎的庸俗的令人憎惡的生活,就只有無奈的可悲的凄冷的令人心碎的無視。
也許你認為造成他們悲劇的原因,是那個時代,也許你認為他們的婚姻,就是一個將錯就錯的勉強。但,女人的全心付出,男人的真情承諾,那些充滿深情為她拉琴的日子,都曾經真實地存在于他們的青春之中……他并沒有忘掉他們的過去,也不是看不到女人對他打罵侮辱之下深厚而沉重的愛,他只是恨女人以死相逼,斷送了他擁有另外一種人生的可能。他就是不甘心被扼住自己的命運,所以用余生的冷漠無視來報復這個女人。
對于普通人的婚姻生活來說,最大的傷害,也不過如此。在你興致勃勃拍出美照讓他看一眼,他卻舍不得將眼神從游戲中挪過來哪怕半分鐘時;在你徹夜不寧照顧嬰孩,那頭卻鼾聲如雷之時;在他忘卻結婚紀念日,經你提醒還嘴里嘟噥“老夫老妻有什么好過的”之時……你都會恨死了對方的無視。天長日久,失了耐心,于是你惡語相向,想要引起對方的注意,若對方不理不睬,只能剩下冷戰。你心里關心之至,嘴里卻恨不得剝皮削骨,賭著一口氣不肯低頭,不愿交流,或者說懶得動口,最后陷入無盡的沉默,最終得到的,只能是雪上加霜,愈行愈遠。
也有在外叱咤風云,精干利落,華服麗妝的“白骨精”們嗤之以鼻,那么,你仔細想想,你對他人和藹可親,魅力四射,可對家里那個熟悉的人還提不提得起興趣,或許,你也會忙碌中連幾句關心安慰的話都懶于出口。怕只怕,沒有十惡不赦,我們卻在生活中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樣子。相比于青春短暫,人生還很漫長,歲月逝去,我們已經不再擁有“無問西東,只問初心”的任性權利。
所有的事情,只有逝去了,才會永恒,“青春”也是一樣。像沈光耀那樣以身殉國,只把對女孩的愛慕畫進自己的日記里;像陳鵬和王敏佳,愛情被時代的錯誤和國家的榮耀而終生錯過;或是像梅貽琦和吳嶺瀾,一生才華獻給理想和國家。摒棄他們的才華和貢獻不說,為理想,為國家奉獻終生的“熱血和激情”,對于普通人,也不是誰都有資格。或高居廟堂,或淡出江湖,所有的英勇,都難不過如何捱過這平凡的生活。我們有想讓社會變得更好的理想,我們還應有對人對事保有最基本良善的善心善舉;我們還有贍養父母雙親,養育孩子的責任,我們只能明知道生活很難,還是要撐下去。
《forever? young》,這部影片的英文名字,我不知道譯它做“青春永恒”是否準確,可我還是不能忘了影片中梅貽琦校長的那句“人把自己置身于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你的青春也不過只有這些日子。”永恒也好,無悔也罷,也許,對于全世界,你只是一個渺小的你,但對于你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全世界。只要你珍惜你的珍貴,真實地生活下去,得到那種“從心靈深處,滿溢出來的不懊悔,也不羞恥的平和與喜悅”,那你的青春就是永恒的了。
? ? ? ? ? ? ? ? ?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