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公的兩句話,似乎被點醒。老公的大意是我對兒子要求太高,沒有一個孩子什么都好的。另外讓我自然些就好。
這話像是在否定我,也說出了我的真實狀態,在這一方面就很羨慕他天然就會做爸爸,和孩子能鬧到一起,該立規矩也會立規矩。我也和老公說,正因為我做媽媽不像你那么自然,所以會有一段很漫長的時光。接著又和老公談了關于昨天他否定孩子掃地的事情,和老公分享了孩子被否定后容易產生消極情緒。以及我說出自己的期望,我希望孩子長大以后有一個樂觀積極的心態。
早上八點看到兒子醒來了,叫他起床。今天一起來就主動到書桌上整理東西,準備寫作業。我和孩子說,你今天做這些東西正常需要多少時間,如果實際完成時間比這個短,多出來的時間你想干嘛就干嘛。這給了他很大的動力,平時做40分鐘的試卷,只用了25分鐘,多了15分鐘就用來游戲。我看這個作業質量不是很高,就提醒他下次錯誤大于三個,多出來的時間會打五折。他表示同意。
做完語文,做數學的時候,有一道題比較難,花了很多時間終于破解,結果被我一提醒還是錯的。他崩潰了。憤怒的把草稿本子撕的亂七八糟,我就在邊上看著他,爸爸看到后罵了他一句。我問他是不是剛剛有一點成就感的時候就被澆滅了。這種心情太難接受了。他說是的。但還是憤怒,直接把答案抄了過來。我建議他去外面走走,他說不要。五分鐘后他就開始認真做別的題。哦,才意識到平時孩子難處理的情緒并不是最初的情緒,而是他的情緒出來后父母的不理解,打擊后形成了更復雜的情緒。
吃飯期間,我又跟他表達了每個人都有憤怒,悲傷情緒這是很正常的,他似懂非懂的點點頭。原來媽媽只有放松的時候才能看到自己,否則焦慮的時候看到的都是自己恐懼和對孩子各種無休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