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久了,太久沒有好好的寫過一篇文章,或者暫不提文章,換成隨記。
生活在三月突然忙碌起來,但也充實。我完成了我的既定目標,卻也陷入了短暫的迷茫期?!霸竭^山丘,才發(fā)現(xiàn)無人等候”,有些歌會像酒一樣,年歲越久,味道越醇,又或許不是酒的問題,而是人的問題——經(jīng)歷的多了,感觸也就深了。
時間又向前翻過一頁,四月的新篇章被打開了,鋪天蓋地的哥哥張國榮的懷念消息,是啊,所有當時以為過不去的坎,譬如哥哥的離世,現(xiàn)在不也照樣過去了。但人的偉大之處又在于,有些精神和記憶會被永久保存,一代又一代,經(jīng)久傳承。所以在哥哥離世的第十三年,于我們的記憶深處,他依然屹立,4月1日愚人節(jié),我從來不過,因為這日于我而言已有更重要的事。
卻也是在今天,在四月這個新篇章剛被翻開的第一天,我擁有了一次從未有過的經(jīng)歷,于是這日的意義,又變得更大了。
我看到了桃花,以一個全新的角度。
三月我完成了我的任務(wù),所以四月我擁有了一張迎接全新生活的入場券。在剛剛?cè)雸龅臅r候,我參加了我人生中第一個志愿者活動——陪一位老師去森林公園看桃花。當初想著報這個的目的,一是我還沒去過森林公園,二是覺得興許可以把它當成一次春游呢,多好呀。
我和另一位同伴在中午放學后出發(fā),轉(zhuǎn)了兩次車,輾轉(zhuǎn)到達老師所在的街區(qū)。在這之前我已經(jīng)和一位有著清亮男聲的男士通過電話,在我的預想中,那位老師也許是一位老人,可能行動上略有不便,所以才需要我們的陪同。而這一位和我通話的男士,興許是老人的兒子。就在我們陷入迷茫的前一秒,那位男士的電話打來了,指揮著我倆左拐右拐爬樓梯,當我看見那座居民樓下聚集著兩桌打麻將的老人時,我更加確定了我的預想。然后上樓了,在糾結(jié)到底是左邊還是右邊的時候,有一扇門嘭一聲被打開,立于門邊的,是一位中等身高,略顯清瘦的男士,四十歲左右,皮膚過于白了,襯得頭發(fā)更黑,白襯衫被規(guī)矩束在了褲腰里,干凈而整潔。然后我看見他的眼睛,沒有一點光彩,一雙眼都處于失焦狀態(tài),嗯,他是盲人。所以我的所有疑問都被解決了,在我看到他的眼睛以后,為什么需要有人陪著去看桃花,為什么一定要到他的家里面去接他,為什么和我通話的是一個年輕的聲音……震驚是我當時的唯一感受,所幸他看不到我和同伴瞪大的眼和張大的嘴。
他已經(jīng)在等我們,短暫的停歇以后,我們上路了??紤]到時間問題,我們乘坐了出租車。我在他身側(cè),抬起了半截臂膀供他攙扶。這是我第一次帶領(lǐng)一個盲人走路。平常生活中我總是后于別人的,也總是讓人先于我走。好幾次,碰到了只能過一個人的路,我都會想讓老師先走,卻忘了對于他而言,外面的世界,每一次踏出的步子,都是未知的。所以他也不厭其煩地對我說,應該是我先走的。對啊,我怎么會忘記,他是看不見的啊。每次我一想到這里,都會止不住的難過。
去公園的車上,我們一路聊了很多,每個人的家鄉(xiāng),民族,特色等等。他的談吐讓我覺得他是一位博學的老師,雖然他看不見,但他對于生活的熱愛卻是那么的顯而易見,他對于新知識的渴望,對于未知生活的熱情,讓我們一路上都歡聲笑語地談?wù)撝?,盡管這是我們的第一次見面,但我們依然熱絡(luò)的像認識多年的老友。我盡可能詳細地向他描述我的家鄉(xiāng),用一切他能夠想象到的詞匯來勾勒我家鄉(xiāng)的畫面,人是怎么樣的人,他們?nèi)绾紊?,居住在哪里,建筑風格是什么,吃食上又有什么特點等等,有那么一瞬間,我覺得我像是重新認識了我的家鄉(xiāng),也覺得原來我的記憶深處,家鄉(xiāng)的意義一直都刻印在我心里。
半個小時的車程在我們歡快的談話中顯得那么短,招呼老師下車時司機師傅的那一句“小心一點啊”讓我覺得感動。我們想要乘坐觀光車車前往森林公園深處,卻被告知那里正在砍樹,進不去了,所以我們選擇在半路下車,恰巧就是桃花林。讓人遺憾的是,桃花已謝,那一片桃林已是綠葉成群,鮮少還能看到桃花。我們向老師解釋,老師卻是欣然接受,反倒還安慰我們,如果我們再來早一點,粉紅的桃花會把我們淹沒。我們還是漫步了桃林,我竭力搜尋桃花的身影,只為能向老師描述,能讓他在那個看不到的世界里,還能感受到春的氣息。于是我終于看到桃花。那是群花落盡后殘存的芳華,躲在一簇簇鮮嫩的綠中,當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它真美,美到讓我感動,美到讓我不得不停下腳步,細細欣賞這一朵花的動人之處。我盡我所能,向老師詳細描述起來:它躲在一叢新綠中,不仔細看是看不出來的,它顏色粉紅,在陽光的照耀下有點透明,也因此而顯得過分美好。老師在細細聆聽中笑了,這一趟,總算是沒有白來。
后來,我們漫步林中,走了許多路,過了幾座橋,我牽著老師的手走階梯,爬坡,在累的時候我們隨處而坐,老師與我們分享了他作曲的歌,這時我們才知道他也算“半個”名人,老師原來不止是一位老師,還是詞曲作家,甚至還出版了一本書……比起許多碌碌無為的健全人,我覺得老師的人生其實更加精彩。
再后來,我們路過一小片池子,池里滿是金魚,喂食的人微多,所以魚都簇擁成一團,張著嘴搖擺著尾巴在爭搶食物。老師雖然看不見,也依然立于石欄邊,用耳去聽那聲音,然后他轉(zhuǎn)頭對我說了一句,這就是生命啊。那一刻我心中略過許多想法,記憶最深的一條,是相同的一句話,由不同的人來說,效果真真是不一樣的。
一路上,我們路過許多人,人群或驚嘆,或驚訝,也有視而不見的,當然還有友善的,人生百態(tài),在此刻盡顯。
最有趣的莫過誤闖一片佛家圣地,恰巧正值和尚誦經(jīng),一群年紀輕輕的女和尚,領(lǐng)頭的一個略年長,敲一個超大的木魚,后面的小和尚不那么安分,顯得活潑而可愛。誦經(jīng)聲卻是無比虔誠的,我聽不懂,全程只聽得懂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曲調(diào)是極好聽的,偶爾還有鼓聲鐘聲,伴隨著裊裊升起的縷縷香煙,好不安逸。這時老師的聲音在耳畔響起,你們多好呀,你們還擁有無數(shù)個美好的明天。振聾發(fā)聵。是啊,回頭看我走過的那些日子,哪一天不是頂著巨大的壓力過來的,像完成任務(wù)一樣,絲毫不是在享受生活。世界那么美好,而我尚年輕,手握著無數(shù)個美好的今天和明天。
這一路來回,我盡我所能向老師描述我的所見所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那些在我心里已經(jīng)固化得東西,那些我早已習以為常的小東西和場景,換成用嘴來說,盡是如此難以開口和描述。我還算一個擁有看世界萬物的雙眼的人嗎?我不禁這樣問自己。是該好好用這一雙眼看看世界了。
怎么不能像老師一樣,用心靈去感受生活呢。
于是我看見桃花,萬事萬物皆桃花。
——記2016年4月1日,這個賦予今天第三重意義的日子,記這一位讓我心疼卻也充滿敬佩感的盲人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