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思考過一篇文章,叫痛恨的機會主義。感覺意猶未盡,之所以意猶未盡,是因為這幾天總是看到朋友還在談又發現一個新機會,又可以賺很多錢。
其實想想真是可悲,就一個“又”字就說明在撒謊。“又”說明你這樣曾經成功過,但不好意思的是,你一直在尋覓,卻一直沒有抓住機會,反而養成了現在的機會主義。既沒有判斷機會的能力,“又”沒有抓住機會的能力。
之前就思考過,一個機會,如果僅僅只是看到表象,你就認為是機會,這一定會是個坑。簡單想想就明白,難道之前就沒有人看到過嗎?難道就只有你獨具慧眼嗎?真正的慧眼應該看到的是潛規則,表象運轉的潛規則,在潛規則的基礎上,去判斷自己能力的適配程度。
今天繼續深入思考下,如何判斷一個機會是真機會還是機會主義,并思考自己能力對于真正機會的適配程度,我個人最近思考整理出兩個判斷方法:
1.從局部看全局。
2.從全局看局部。
從局部看全局:
意思是指看到或看懂一個小環節,小細節,并且這個環節細節自己能干,就以為機會來了,自己能夠抓住這個業務賺錢的能力,從而賺到更多的錢。
但你有沒有想過兩個問題:
1.你會的=全部嗎?除去你會的部分,其他的部分你能夠變成常量嗎?
2.你會的的方式方法,比別人好嗎?別人憑什么會選擇你呢?
并且這樣的選擇,有個前提假設:
自己會干的=別人剛需稀缺的。
這個假設有論證過嗎?把你厲害的,你怎么不上天呢。大多數人就這樣自嗨的踩進了機會主義的大坑,卻還很投入的意淫呢。
從全局看局部
從全局看局部,并不是說上來就看全局,也是從看懂的局部開始,但不著急馬上行動,而是要想辦法逐步跟局部的上下游連接開始,逐步看懂全局,然后再深入到某個剛需的局部,逐步聚焦落地。
個人認為從全局看局部是每個創業者必備的能力,選擇正確的事的前提就在于此。
1.看機會趨勢:我們創業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首先能夠從方向上思考,需求的剛需性,學會洞察思考判斷未來發展的趨勢。確保所做的事情,能夠在未來是持續增長的,是大勢所趨。確保選擇了一個正確的事。
2.看需求全流程:明確了需求的剛需方向后,接下來需要做的就是對需求進行深入理解,了解當前滿足需求的業務全流程,當前的業務閉環邏輯,上下游的資源關系,潛規則運作規則等,能夠清晰的知道當前業務流中存在的問題和某些環節的不足。
3.尋找自己擅長的薄弱環節切入,并重構效率:所謂知己知彼,了解業務流當前的痛點,尋找業務流中的關鍵環節切入,嘗試尋找新辦法提升效率去滿足,這就是創業團隊要做的事情,從全局知道自己發力的局部,并結合自己擅長的能力,主動去打磨迭代,把局部環節重構,形成更高效的環節。
4.連接上下游,重構業務:單個環節的重構,并不能直接表現價值,畢竟業務的閉環還有更多環節,之前就思考過,自己總結的行業潛規則:關系,資源,效率。現在有了效率,就需要連接上下游,建立深入合作關系,獲取更多資源,讓自己的效率環節表現的更有價值,提升滿足需求的整體業務效率。
從全局看局部,目的就是從自嗨情緒中逃離,用上帝視角觀察方向,觀察業務全景,尋找切入點,并積極尋找更高效的方式方法,從局部開始,然后迭代優化,連接上下游資源,形成新的業務閉環。
從局部看全局,到從全局到局部,一念之差,卻是千差萬別。一個是自嗨的向左,一個是正確的向右。跟多時候,我們太容易陷入一個點,看懂一個需求,看到一個痛點,天真的認為這就是我的菜,這就是給我準備的,狼性十足,我個人也曾經走過大量的機會彎路,自嗨大坑,現在卻再也不敢自嗨了。
繼續追問,之所以自嗨了,無非就是想錢想瘋了,賺錢著急了而已,但一定要想清楚,任何方式賺錢,都是通過跟需求方交換你的價值獲得的,自嗨只能讓自己脫離需求,跟自己欲望交換,但回頭來,欲望并不是取款機,知識注意力揮霍器罷了。
用正確的方式做正確的事,就需要先從拒絕脫離需求的機會誘惑,拒絕沒有持續積累的注意力投入開始。
今日思考,不求絕對,但求養成思考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