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花多長時間接納自己,就需要花多長時間擁抱護膚。
孤獨對我來說,既避之如瘟疫,又愛之如甘露,有時蝕人心魂,有時沉淀內理。孤獨最可怕的地方在于遺忘,遺忘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當孤獨成為常態,回憶便寥寥可數,倘若消極情緒常伴,便可成疾,因此孤獨時勿忘創造回憶,或身體記憶,如體育競技,或事物記憶,如作品創作,或精神記憶,如想法記錄。
而孤獨可貴的地方呢,別人我不清楚,于我而言,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我本身是個非常情緒化的人,很難自控,孤獨讓我"不悲不喜,不嗔不怒,不怨不狂",這是我很喜歡很舒適的狀態,倒不是心胸闊達,或是心如止水,僅僅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罷了,無所謂安全感,無所謂功利物質,只是單純的和自己呆著。
我是花多長時間接納自己的呢?小時候隱隱約約覺得母親不喜歡我,因為她從來不抱我,不溫柔的叫我,不夸獎我,我得到的所有夸獎都來自于學校的老師,因為我課業比別的同學要好,還有一些羨慕來自于小伙伴,因為我比他們更擅長跳皮筋和抓石子兒,要做很多家務活,表現的很懂事,不是做好了有獎勵,而且做不好會遭很嚴厲的打罵。別的同學總是三三兩兩,手拉手互說自己的秘密,很親密的樣子,這對于我來說很難,那個時候我從來沒有跟誰建立這么親密的關系,我跟她們一起玩,但是不親密。我想,這是我孤獨的起源。
上初中后,因為學習成績,身體狀況和家庭,我既驕傲又自卑,到了高中,我唯一建立自信的學習成績崩塌瓦解,堅守的某些自以為是的道德價值觀遭受打擊,我感受到別人的厭惡與低看,我甚至有點失去對外示好的能力,我恐慌,我孤獨,我憤懣,我自卑自憐,我對周遭以及自己的失望無處發泄。好不容易熬到大學,社交障礙亦趨明顯,身邊同學都覺得我冷漠,不愿接近,偶爾有相交不錯的朋友,也因我不懂如何維系或者懶得維系,變得逐漸疏遠。其實有表面熱絡但內心較遠的朋友,也有知音三兩個,會讓我覺得溫暖,但終究還是孤獨的,或者說人本來就是孤獨的。
慢慢的,我終于“認命”,漸漸接受自己就是那么一個"別扭"的平凡人,隨著慢慢成熟,也學著思考平凡的原因和孤獨的意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天花板,我確實不夠努力去夠自己的那個天花板,我可以變得更好但我不夠努力,我甚至高看對自己的心智,記憶力不強而又過于懶惰,心理素質不高而又膽小懦弱,無論怎樣,我接納這樣的自己。我終于可以拒絕上一代人跟我灌輸的“成功價值觀",向自己平凡幸福的小夢想邁進,我終于可以平心靜氣的擁抱孤獨,學著在孤獨中敞開心扉,接納他人也接納自我。人生沒有對錯,雖然孤獨未免乏味,但還是可以尋找屬于自己的精彩。
(感覺給自己熬了一小鍋雞湯,雖然膩了些,也算是給自己一點勇氣吧。我缺少跟人交流,不能總是自說自話不是,(希望能找到聊的來的朋友(*/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