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一些典型的非理性行為

? ? ? 在經濟學中,有很多理論包括“作為經濟決策的主體都是充滿理智的,既不會感情用事,也不會盲從,而是基于判斷和計算,其行為是理性的,比如消費者追求的就是滿足程度最大化。”等都是基于人是“理性人”的這一假設,然而,人是非理性的,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那么,針對人的非理性,商人很好地利用了人性的這一弱點來促進消費,并且在多數情況下這些消費均為非理性消費。

? ? ? 經過老師的推薦,我觀看了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事實上片中女主講述了自己瘋狂購物的起因——幼時物欲得不到滿足,所以長大后通過購物來填補內心的空虛。當然,還有那張magic card(信用卡),也功不可沒。

? ? ? ? 反思現代人的購物環境,不難發現我們身邊充滿了暗示,比如“你值得擁有”或者是“你本來就很美”的廣告詞,與之匹配的的是美麗的模特以及完美的生活場景,一切都在暗示你,只要你購買了那些產品,你就能變得更好、能擁有更美好的生活。更有甚者,直接傳達了“欲望是人類的需求,壓抑它是對身體的摧殘”等一系列不健康的價值觀念。

? ? ? ?另外,現代購物的方式相較于前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切都源于1958年世界上第一張信用卡的出現,以及中國一位其貌不揚的男人創立了一個世界性購物網站和一個支付平臺。眼看消費越來越方便,大家的消費行為也變得越來越隨便,“剁手”一詞應運而生,通過圖片挑選,加入虛擬購物車,一鍵勾選,輸入密碼,支付,你的錢就一點點的進入了別人的口袋,送錢變得如此容易。

? ? ?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典型的非理性行為呢。除了電影中表現的因為內心空虛而發展為的病態非理性消費行為之外,還有缺乏自制力的沖動消費,比如某人看到一樣東西,心一下被擊中,這個時候,我們就會自動忽略它作為產品的一些特性,包括它的材質、價格、定位、與自己的匹配程度等等,相反,失去理智的我們滿腦子都是擁有它之后的“辛福生活”,直白來說,是想象中的所謂“辛福生活”,事實上買回去之后可能就直接扔在角落落灰,毫無意義。

? ? ? ?還有“耳根軟”的被動非理性消費行為,有的時候是自己有一定的購買欲望,經別人的煽動就...比如你看上一款很漂亮、高級的羊毛地毯,但是你家里的裝修風格是簡約形,而且你的工資并不足以支付這樣的高檔品,但是經過他人的攛掇以及自己對更高階級生活的向往,被動的非理性消費行為就這樣發生了。有的時候是自己的虛榮心在作祟,雖然自己也認為沒有必要購買,但是為了顯示自己有能力購買或者覺得駁別人的話沒面子而去進行這樣的非理性消費,實際上生活是自己的,買回去的東西也是自己在用,在這個方面沒必要太在意別人的意見,自己過的舒心、用的放心就好。

? ? ? ? 除此之外,還有崇尚名牌的非理性消費心理,認為“牌子”就是好的。事實上,一些名牌產品在細節、做工方面會更加精致有品味,但是相比質量中等的同類產品,名牌的價格可能相差幾十甚至成百上千倍,這個時候,在正常情況下,我們應該結合自身的購買力來考慮產品的性價比來進行消費。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可悲地淪為成為名牌產品的奴隸,有些女性崇尚古馳、LV包包,有些男性崇尚勞力士手表、金利來領帶等,他們一味地追求奢侈品,而他們的薪酬卻不足以支撐這些奢侈品,最后導致債臺高筑、生活質量降低。這類人一般外表光鮮,內心空洞,讓人唏噓。

? ? ? ?最后我想談的是最為普遍的:因貪小便宜而超額購買的非理性消費行為。2016年的雙十一剛剛過去,相信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好友哭喊著要吃土刷屏了,包括我自己到16號為止已經收了五個快遞,我們先不談雙十一的營銷策略是多么的成功,我們就來談談雙十一背后的非理性消費狂歡。先從我自己買的東西來說,我買的包括冬天的衣服、春天的衣服、護膚品、零食、以及一些手工零件。首先聲明,我是一個比較理性的人,去年雙十一我也只消費了不到一百大洋,今年明顯有些超出預期,我自己反思了一下,冬天的衣服是有必要買的,而且因為是官方旗艦店,正品可以保證,價格確實優惠不少,另外冬天囤些零食我也可以理解,但是從護膚品開始,我的消費行為就逐漸偏向非理性了,本來是打算只買一瓶面霜,最后卻因為三件套做活動比平常便宜很多而最終買了一個套裝,春天的衣服更說不過去了,只是因為半價,就買回來扔進柜子里面,來年還不一定記得它們的存在,最后是手工零件,這個啥時候買都可以,最后我想“都買了這么多了,要不一起買算了”。以上就是我在雙十一因為貪小便宜而進行的非理性消費的行為以及心理過程分析,再說說我身邊的人,有人因為良品鋪子做活動:滿188減100,而屯了兩百多的零食,可能如果沒有這個活動她只會消費100,最后卻消費了兩倍的錢,我們的消費行為因為貪便宜的心理而出現了偏差,除去付款那一瞬間的暢快,剩下的都是摸著空癟錢包的嘆息。

? ? ? ?電影中的麗貝卡曾經說道:“生活本來是不美好的,購物可以讓我的生活變得美好。但是購物完之后生活又變回原來的樣子,所以我只有持續購物,才能生活在美好之中,這也是我發泄的一種方式。” ,只能說我們一直都輕信了別人編織的謊言,通過購物,我們并沒有滿足自己實際的需要,而是滿足了別人通過廣告招貼和廣告片的狂轟濫炸給我們制造的“需要”,“世界上可愛的東西太多”,但真正適合你的東西,才是屬于你的。另外,心里的空虛不該由購物來填補,非理性消費會使生活失衡,造成更大的心理空虛,而理性控制下的感性才是我們普通人最“需要”的感性,說白了,理性就是為了更好的感性,為了能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有秩序地進行成長、發展,而不是因為一些因素做出一些非理性的消費行為,最終將自己的生活弄成一團糟。人生苦短,且行且珍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沒有人鼓勵我,我要自己鼓勵自己。我一定好好學習教育學,考上專升本,交一批新的朋友。這樣才不枉費大學,要不現在就畢業...
    return_to_zero閱讀 172評論 0 0
  • 2017-9-5第9周9組小組檢視會會議記錄 會議時間:6:30-7:00, 地點:YY1345488858 參加...
    OL_o閱讀 1,245評論 0 1
  • 親愛的老公: 今天是咱們在一起的51天。我最近越來越感覺到自己很幸運。今天,和你逛街的時候,我覺得你真的像媽媽說的...
    8061e33c3976閱讀 15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