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思辨——從《蘇菲的世界》淺談我是誰 - 草稿

? ?不知大家有沒有看過《蘇菲的世界》一書,我想說這是我看過的最好看的一本哲學書,但是引用書中的思想真正的哲學家不會有絕對這種思想。

? ?《蘇菲的世界》不僅在內容上對哲學史做了深入淺出的講解,在全書的結構上也是巧奪天工,“主人公”蘇菲其實只是席德的爸爸給女兒寫的一本哲學書中的一個人物,而顯然席德又只是作者賈德所作《蘇菲的世界》中的一個人物,僅僅從這個結構上我們就很簡單的把這個問題延伸到了我們自己身上——我是不是也只是某位“上帝”的書中的一個人物?,這其實就是“我是誰?”這個問題的變式。

? ?物種進化的腳步走到今天,人類是不是第一個產生“自我”這種意識的物種我們不得而知,甚至我們連我們腦海中“自我”這個意識的存在性都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看起來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從《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我們很簡單就可以看到,如果我們只是某位“上帝”想象出來的一個個體,那么我們所有的一切都是這位“上帝”所控制,我們的每一動每一想。但是如果我們考慮一下“上帝”的想法,它為何要構思我們?也許他也只是被“上帝”的“上帝”所構思出來用以考慮我是誰?這個問題的一個工具,于是我們陷入了無限的循環之中。

? ? ? ?既然如此我們得不到答案,我們只能從物質的世界出發,認為我們的肉體再加上我們腦海中的這個靈魂就是我。但是現代科學仍然沒有找到我們腦海中的這個靈魂在哪。如果僅已我們的肉體來定義每一個“我”的存在,這顯然不是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似乎永遠都能聽到在我們的肉體深處藏著一個“精神”的我,他是我們的欲望我們的道德我們的理性,我們所有認為這是我產生的想法的集合。但是這樣的精神的我真的存在嘛?現代科學證明你的某些欲望可能僅僅是某些激素的刺激作用產生的,如果是這樣那么“我”就只是一堆激素的集合,人,不能面對這樣一個答案。人,尤其是現代人文主義環境下的人必須要有一個具有自主意識的我來尋找生活的意義,沒有了這自我的“我”人類就和自己制造的機器沒有區別。

? ? ? ? 因此不妨來看看歷史上我們的前輩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如果把看歷史的尺度放大一點,以百年百年或者更大的尺度來觀看歷史,我們就可以清晰的看到這樣一些問題的變化對人類社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就中國歷史來說,炎黃時期以前大部分人還是泛靈者,人們對于“我”可能還沒有一個系統的看法,只是出于基因延續的目的讓“我”去吃去采集狩獵,這時的中國還處于小規模部落的區域聚居社會。炎黃時期以后一個大致統一的“神”的概念開始出現,在此后的幾千年里這個“神”不斷的完善并且與一些外來的“神”融合,逐漸形成了中國傳統歷史上的那個“我”——女媧用泥捏造,炎黃子孫,儒道佛三教下的社會里的一個具體的人格,這時出現了一個自稱是我們的“神”的代言人的秩序規定者——皇帝,于是一個封建的社會就這樣形成了。直至現代,封建社會土崩瓦解,人文主義占據社會主流,人類創造了一個新的我,這個我存在于我們每個人自身之中,我們不再必須是某個集體或某個“神”的一份子,“我”就只是我,是我所有的欲望理性道德等等的組合 ,由此一個已法律為約束的契約社會逐漸形成。

? ? ? ? 這就是歷史上各種不同的“我”,至于什么才是真正的“我”,我也不得而知,就好像賈德所說——就算我們的腦子簡單的足以讓我們弄懂,我們也愚蠢的無法弄懂它。我們不知道為什么腦袋中的幾道電流就可以讓我們產生我想吃或者我想愛的想法,我們不知道這幾道電流是不是就是我們,如果我們其實并不存在,那又會怎樣?

? ? ? 由于本人所學有限,文章中有錯誤之處,還望大家批評指正,多多包涵。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目錄 Vue 2.0項目擴展篇主要是講,Atom插件、Vue依賴庫和Vue項目調試,原本是比較長的篇幅,但考慮到每...
    百丈冰OG閱讀 659評論 0 0
  • 畫風10分粗狂,附上過程 筆記本太小了,一點都不爽
    溪溺閱讀 211評論 0 2
  • 長這么大,沒去過幾個地方,自然所知的風景就少。現如今大半的風景,那些消失在腦海或留存在記憶里的,都是通過小時候的一...
    與可灬閱讀 125評論 0 0
  • 中秋佳節月兒圓 把酒話團圓 攜月餅看父母 走親戚串門子 多年不見的老朋友 歡聚一堂舉杯歡 月下酌飲親情在心間 人生...
    田萍閱讀 224評論 0 3
  • 她走過海邊 心里住著一個少年 耳邊吹著風 天空和海都很藍 身后留下腳丫一串 海水撫摸著沙灘 像...
    漫路人閱讀 14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