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后,心里一直有一個聲音在問:
是什么讓我們相愛?
于是,就有了這篇文章。
(算是小敏從心理學的視角試圖作出的一個解釋,歡迎留言討論!)
1相似
相似的價值觀讓我們在一起,正確的價值觀讓我們永遠在一起。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都傾向于尋找與自己相似的人做伴侶,如與自己相似世界觀、價值觀和興趣愛好。
WHY?
因為相似性讓我們感到自在。世界觀和價值觀的相似可以給我們一種肯定感,讓我們相信自己之前的人生做了正確的選擇。而興趣愛好的相似表明我們志趣相投,可以一起分享并共度快樂時光。
比如劇中,瑩瑩和應勤的愛情,他們是老鄉(xiāng),且都簡單而傳統(tǒng)。樊勝美和王柏川的愛情,非常的物質而功利,然而他們自己都認同。樊勝美把人生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男人身上,而王柏川也覺得如果小美不是因為她家里的原因,他是不配擁有她。
真正的愛是沒有條件的,與任何情境無關。它無法從他人那兒獲取,也非由他人的行為而觸發(fā),而是因為你就是你!
——克里斯多福.孟
瑩瑩只是因為喜歡應勤這個人,她愿意為了他而不顧一切地去付出,即使房產(chǎn)證上沒有她的名字,她也不覺得那是個事,所以最后歷經(jīng)辛苦,她們幸福地訂婚了。
而樊勝美把王柏川看成了她的救命稻草,覺得身邊有這么一個人可以依靠總是好的。價值觀的相似讓他們可以走到一起,一個愿打一個愿挨,卻不能一直在一起。最后小美自己主動提出分手,結束他和柏川之間畸形的戀愛。我想即使小美不提出,早晚有一天王帥哥也會因不堪重負而分手的。
2等價
在王帥哥的眼里,小美是一個超級超級大美女,他從15歲就開始喜歡他,而他覺得正是因為她家庭的負擔,所以他才配擁有她。
而趙醫(yī)生為什么是和小曲在一起,關關只能暗戀。關關和趙醫(yī)生在相似性上很高的,用電視里的話說就是——“都有文化”,他們都愛看書,看話劇,愛聽音樂,且品味相當。但在關關的眼里,趙醫(yī)生是她不能喜歡的人,因為他太優(yōu)秀,太耀眼了,根本“看不到”她。
心理學研究告訴我們,愛情其實并不盲目,每個人——即使是那些最善良的人——在選擇伴侶的時候,都會進行一些通俗的考慮。
國際知名兩性情感問題專家莉爾.朗茲在《如何讓你愛的人愛上你》這書中寫到,在愛情的“自由市場”中,選擇另一半主要有六個要素:
1 相貌
2 物質或財產(chǎn)
3 地位或名望
4 知識或學問
5 社交風度或性格
6 人品
在最幸福的親密關系中,兩人的上述要素多少都是均等的。即使不均等,我們的各項品質在整體上也能彼此彌補中和、達到均衡。
從這個視角來看,我們就可以明白為什么趙醫(yī)生會和小曲在一起了。
五美的愛情,我最喜歡的就是安迪和小包總的愛情。如果從等價的角度來看,他們幾乎每一項都是均等的。他們男才女貌,財富、地位相當,都覺得“包家”就是個屁,都在海外受過高等教育,且他們都追求純粹的愛情,即使小包總知道安迪可能有精神遺傳的基因,也始終不離不棄。
然而,我喜歡安迪和小包總,還因為他們的性格正好形成互補,小包總很“賴”,安迪很高冷。還記得第一集里小包總一臉癡笑地跟在安迪后面,不論安迪怎么冷面相對,他都是一副不離不舍的樣子。安迪剛打開房門,包奕凡冷不丁地一腳踏進來,賴在沙發(fā)上不肯離開,可憐巴巴地望向安迪,一邊耍賴一邊賣萌地求收留。
3互補
如果說相似性和等價讓我們走在了一起,那么互補讓我們成為完美的一對。
為什么這么說呢?
一方面如果兩個人太過相似,就難免會讓人心生厭倦。而且,如果兩個人都很邋遢,那么誰來收拾衛(wèi)生呢?如果兩個人都很內(nèi)向,那誰來打破寧靜呢?
所以人們在尋找伴侶的時候,也會渴望對方擁有與自身互補的素質。不過不是隨便一種互補可以哦!我們需要那些有趣的或讓人生更加完整的素質。
比如趙醫(yī)生為什么喜歡小曲?小曲大膽,坦然,將自己的愛暴露在天地間,且從來不經(jīng)掩飾。而這是趙醫(yī)生欣賞卻做不到的。
再看關關和謝童的愛情,他們都愛音樂,且懂音樂。這是他們的相似性。然而,關關是一個從小到大什么都被父母安排好了的乖乖女,她特別想按照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生活,可她不敢。而謝童和她完全是兩個相反世界的人,他父母離異、打架、進少管所、輟學。當謝童問關關喜歡自己什么的時候,關關眨了眨大眼睛,調皮地笑著,說自己就是喜歡謝童身上好玩兒的那股勁。
除了好玩,謝童還有關關所沒有的自由。當關關帶著謝童來見父母,被問及家庭、學歷、收入,讓謝童如坐針氈,借口有事先行離開。關關不顧父母的阻攔,也隨之沖了出去,在她大聲地對著黃浦江“啊”的時候,她體會到了有生以來的“自由”。
這就是互補的魅力,我們都不完美,當我們發(fā)現(xiàn)對方的某一點恰好活出了和我們自己完全不同,卻是我們一直渴望的方式,我們就會特別心生向往。
4總結一下
所以,是什么讓我們相愛呢?
六個字——相似、等價、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