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好人皮就是孝

朋友的母親去逝了,他悲痛至極,我勸他:保養好自己,好好活著,是對老人最好的紀念!

十三年前,我的母親去世時,姐姐們圍著母親的棺材痛哭,她們當中,我大姐的身體最不好,我大聲對她們說:姐姐們候伺候母親都盡心了,我們誰都別哭壞了身體,媽媽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好好的。

也就在那時,我悟出了一個道理一一活好自己,是對母親最好的紀念。

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至于犬馬,皆能有養,不敬何以別乎?一一孔子說:“現在人們認為的孝,是能養活父母。其實連狗馬等牲畜都能得到飼養。假如對父母不敬的話,供養父母與飼養狗馬有什么區別呢?”

在孔子看來: 養父母之身只是小孝,孝應以“敬”為基礎。

孔子說“父母,唯其疾之憂”。這句有三種解釋:

1.父母愛自己的子女,無所不至,唯恐其有疾病,子女能夠體會到父母的這種心情,在日常生活中格外謹慎小心,這就是孝。

2.做子女的,只需父母在自己有病時擔憂,但在其他方面就不必擔憂了。

3.子女只要為父母的病疾而擔憂,其他方面不必過多地擔憂。

我最愿意接受第一種理解。“兒行千里母擔憂,母行千里兒不愁","病在兒身,疼在母心"。父母疼兒女,是“常情",兒女"愁"父母"疼"父母,則是“心意"。

在孔子看來:體諒父母的這份舐犢情深,要比只給父母物質關照要高一層。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孔子說:“父親在世時,觀察他兒子的志向;父親去世時,就要看一看他的行為,如果他能長時間的遵照父親生前的道德規范而沒有改變的話,就可以稱他是孝子了.”

這是更高一級的孝一一成父母之志,在成就社會(別人)中成就自己,完成父母夙愿,就是在高層次的行孝。

說到這一層,我想,盡孝就是要那些想報答父母的兒女們要披好人皮。人,有皮就是人,沒皮就是鬼。有皮,就是要有尊嚴,有人格,有價值。人皮都是父母給的。兒女的人皮有光澤和色彩,是對父母最大的回報。如果人皮沒披好,丟了,就是對父母最大的不敬!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