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師對學生傳授科學文化知識寓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是學生每天閃亮登場,精彩演繹美好讀書時光的大舞臺。
在這個舞臺上,生活中的每一天就是劇本,學生就是演員,老師就是導演。一部出眾的影視,光有動人的劇情還不夠的,還需要一個敬業,專業的好導演策劃,需要一批不同角色的演員用心演繹。
親愛的老師,在學生成長的劇場上,你會是他們心中的好老師,好導演嗎?
也許你會問,什么是好老師?
一個好老師要具備“四有”:“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
教育,是一份需要用愛來做的事業。
我是一名教師,我曾用心來愛著孩子們。我想,無論現在、還是未來,我都不會忘記懷一顆仁愛之心,與孩子們一起攜手走進充滿陽光的教育春風里,一起走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一起感受生命的溫暖和美好。
做一個好老師,是每一個老師的理想與追求。做一個好老師,心中一定懷有一顆仁愛之心。只有這樣,才會讓我們的課堂教學擁有了生命的溫度。
參加工作快20年,回首那些充滿溫情的課堂,不僅溫暖了一個個學生幼小的心靈,也溫暖著我的教師成長之路。
無法忘懷,2017年我在六(1)班上的最后一課。那天,與以往不同的是,我沒有捧著厚重的課本和復習資料,而是空著手,走進教室。隨著我的笑臉和“上課”的一聲令下,這節似乎滿載歡樂的課便拉開了序幕。
“同學們,這是你們在小學最后一節英語課了,你們面臨畢業,我想你們一定會有很多的話,想對同學們、老師說,所以這節課,我想交給大家,讓大家說說畢業感言。”
一節說說心里話的最后一課,順利進行著。突然,一個叫小易的學生說站起來:“老師,我想抱抱你!”剛說完,鼻子一酸,熱淚滿眶。她這么一說,太煽情了,許多同學都紛紛落淚了。
我好不吝嗇自己的擁抱,伸出雙手,給了她一個大大的,溫馨而幸福的擁抱!摸著她的頭說:“我沒有申請調動,想老師了,常回母校看看。”
看著這群和我兒子同齡的學生,倍感親切與可愛,仿佛他們都是我的孩子。特別是看著眼前這個失去了媽媽,且沒有爸爸疼愛,十幾年來,只與大伯住在一起的小易,我感慨萬千……
清楚地記得,她引起我特別注意的那節課。那天,我在上一節介紹自己的年齡,體重和身高的英語課。我采用了開火車的方式,操練“How old are you ?”這個核心句型,當時同學們都很活躍,很自豪告訴大家自己的年齡(一般是12~13歲)。
可是當我問到小易的時候,她低頭不語,不斷地弄著手指。這時候,同學們就七嘴八舌說開了,有的說她14歲,有的說她16歲,還有的夸張地說,她20 幾歲了,是“婆那”!(婆那在我們這地方指的是結了婚的人)……這分明是嘲笑、諷刺小易,我意識到了事情的不好意。
所謂“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可這些孩子的同情心和愛心都去哪兒了?
教師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引路人,還是學生錘煉品格的引路人。作為老師,我們有責任擔當起培養學生心地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質。
這件事不能就這樣讓學生任性,我想以此為教育契機,幫助學生認識錯誤,學會尊重他人,關愛他人。
“同學們,年齡只代表著我們出生的年輪。像我今年39歲了,雖然沒有20歲的音樂梁老師年輕,但我也可以很自豪把我的年齡告訴大家,哪怕我將來60歲也如此。因為我也曾年輕過,也曾度過花一樣,詩一般的青春年華。”
“在班上,有的同學年紀小一點,說明你讀書早一些;有的同學年齡大一點,只是因為某種原因讀書遲了一些。在合適的年齡,能開開開心心上學,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然而,小易同學的媽媽因病去世早,爸爸常年在外打工,她一直寄住在她大伯家。她年齡大,讀書遲,這不是她的錯。她從小失去媽媽的疼愛,也沒有爸爸在身邊照顧、關心,她是不幸的。同學們還因此嘲笑她,真是雪上加霜,你們覺得這樣做對嗎?將心比心,假如你是她,心里一定是很難過吧?作為她的同學,大家應該多一份關心,多一份鼓勵。”
“情動而辭發”,孩子們聽了我的話,沉默了。他們愧疚的眼神告訴我,他們明白了我的用心了。
教育家愛彌爾說:“教育的藝術就是懂得如何引導。”
一個懷有仁愛之心的教師,在課堂偶發事件的處理上,懂得運用教學機智,注意察言觀色,探微學生心里變化,不直接批評學生,因勢利導。激勵學生自省、自律、自強。既讓犯錯的學生認識到錯誤,又保護了被傷害學生的自尊心。
這就是好老師的魅力,它像一縷明媚的陽光,照亮著孩子們的心靈,溫暖著孩子的生命。
親愛的老師們,讓我們心中永遠懷一顆仁愛之心,努力做個好老師,使我們的課堂教學充滿關愛的溫暖,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擁有生命的溫度。